分享

故宫最“诡异”的一幅画,千年无人能懂,越看越后怕

 鸿雁书斋a 2022-12-14 发布于云南

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着一幅“诡异”的名画。

画名:骷髅幻戏图,又名“不息”。

画中共有6个人物。

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大一小,两个骷髅。

图片

大骷髅,头戴朴头,穿透明纱袍,关节以线穿连,就像古代艺人的演戏傀儡一样,席地而坐。

他的坐姿舒适自便,右手中提着一个小骷髅。

小骷髅上下牙张开,像在说笑一般。

巧的是,小骷髅的前面,正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

他左手和双脚都着地,抬头伸着右臂,好像要伸手去抓小骷髅一样,顽皮而好奇。

而在小孩后面,是非常着急的妇女,要去抱孩子离开。

在骷髅背后,则站着一位正在喂宝宝母乳的女子,目光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整个画面祥和欢乐中,透着股现代人看来的“诡异”;诡异中,又透着和谐。

而其实,这幅画的背后,另有深意。

作者南宋李嵩,作这幅画时,正45岁。

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45岁,已经马上要到知天命的年纪。

加上李嵩出生贫苦人家,年轻时是个木匠,见惯了贫民百姓的生老病死,所以对“生”与“死”这两个字,有很深的见解。

在宋元时期,骷髅是一种常见的关于人的谐谑式隐喻,但随着时光流逝,其比喻义已逐渐被人遗忘,这正是今天人们对此图感到骇异的根本原因。

道家的齐物、乐死,佛家的寂灭、涅槃,是骷髅幻戏的思想渊源,该画作就展示了李嵩个人谐谑有趣之格调,并体现了这种思想渊源。

如后世红楼梦中所说:假亦真时真亦假。

在这幅骷髅幻戏图中,包含了很多深意,直到今天,都对我们有特殊的启示。

其一,大骷髅着地,有“死之意”;小孩子昂首,有“生之欲”,生死既分,却又互相吸引。

图片

其二,骷髅后神色安详的哺乳女子,与骷髅前神情恐惧、伸手阻拦趴地小儿的另一妇人形成对照,呈现了一种静与动、思与行的对立。

其三,则是本画最诡异的地方,那就是两个操控,大骷髅对于小骷髅的操控,无形之手对于大骷髅的操控。

如我们的人生,小时候仿佛被父母老师操控,长大了被无形之手操控。

而究竟什么是我们想要的?

就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画面旁,有人评道: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

希望每个人在这幅画的苦和愁背后,在人生的苦和愁背后,还能看到乐与喜,看到生与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