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四地闲夫 2022-12-15 发布于山东

咏史下·姜维(陈普)

无德那堪力不任,重关如掌寇戎深。

幽冥不系枭锺会,犹有区区一片心。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汉中对于益州政权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相当于益州政权的门户。有了汉中这个介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平原地区,益州政权不仅可以将敌军阻截在连绵秦岭当中,拖垮他们的后勤补给,同时也有了一块进攻关中以及陇右地区的基地。可以说有了汉中之后,益州政权才有了立足以争天下的本钱。三国时期的蜀汉就是一个益州政权,汉中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在姜维领兵时期,曾对汉中的防御进了过一些改变。后来的结果就是钟会的十万大军顺利入侵到剑阁,在姜维救火的时候,邓艾又从西边进入四川平原,消灭了蜀汉。那么姜维是如何改变汉中防御的呢?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蜀汉前中期的防御策略:实兵诸围

刘备时期对汉中的防御建设

蜀汉前中期的防御策略很简单,《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有一句话概括:“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在关中到汉中的道路的路口设立围守,实以重兵。这样一来敌人跨越秦岭之后,只能被堵截到汉中北部,无法进入汉中腹地。敌人也无法发挥兵力上的优势。这种策略可以说是大大减轻了汉中的防御压力。

张鲁统治汉中的时候,就采取了这种防御策略,也为后来的蜀汉提供了一些便利。张鲁在汉中东部的黄金谷筑城守卫,被称为张鲁城,可以有效防守关中到汉中最东部的道路——子午谷。后来刘备从曹操手中抢走汉中,大概就是以张鲁城为基础,构筑黄金围。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黄金谷在县东八十五里……张鲁筑城守之。”

汉中归入刘备的势力范围,刘备又进一步加强汉中的防御。仅能防御子午道的黄金围远远不够,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也就是“汉中之战”结束的那年,刘备在汉中北部的兴势山建营,可以防守傥骆道的进攻。并且诸葛亮也来到兴势完善兴势围的防御,建筑烽火台这样的警报工具。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于兴势作营。”

《水经注》:“诸葛亮出洛谷,戍兴势,置烽火楼处。”

《元和志》:“蜀先主遣诸葛亮出骆谷,戎兴势山,置烽火楼。”

这是对汉中东线的防御,在西线上,刘备也完善了汉中的防御,在武兴设置武兴督,防止敌人从武都进入汉中。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元和志》云:先主以地当冲要,置武兴督守此。”

另有一说,刘备所置武兴督在沔阳,没有深入到武兴,不过总归是加强了汉中西部的防御。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郡国县道记》:先主置武兴督于沔阳城。”

此外刘备也加强汉中内部的防御,在成固修筑南城,由义子刘封负责。但考虑到刘备刚取得汉中以后,又命令刘封协助孟达攻打“东三郡”,时间非常仓促,这个成固南城的修缮可能并没有那么完备。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南城,蜀汉将刘封所筑。”

诸葛亮时期对汉中的防御建设

刘备去世,刘禅继位。刘禅名义上是皇帝,但是在刘备的影响,以及本身不争权的性格下,诸葛亮其实才是蜀汉的实际执政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由于北伐的需要,诸葛亮将汉中作为重要的军事基地,蜀汉的军队聚集在汉中,无疑是大大增强了汉中的防御。同时诸葛亮也加强了汉中的防御工事。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筑汉、乐二城。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

建筑汉、乐二城的时间是在建兴七年(即公元229年),这个时候蜀汉取得了武都、阴平两郡,这对于汉中来说,西线的防御压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于是诸葛亮由阳平、石马南退到定军山。同时诸葛亮也增强了汉中的防御,建筑汉城、乐城。其中汉城在沔阳,小编视为对诸葛亮转移府营的一种补偿;乐城在成固,成固位于汉中平原中部,可以向关中到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各个方向及时驰援。

《华阳国志·汉中志》:“蜀时以沔阳为汉城,成固为乐城。”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蜀汉前中期对汉中防御策略的效果

可以看出蜀汉前中期对汉中的防御策略就是“实兵诸围”、层层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那么效果如何呢?最能体现这种防御策略的效果的战役就是发生于延熙七年(即公元244年)的“兴势之战”。曹爽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贸然发动对汉中的“南伐”。曹爽由傥骆道进军汉中,当时负责防御汉中的人是王平,王平一方面派人守卫兴势围,另一方面自己守卫黄金围。结果曹爽根本无法破开汉中的防线,通过连绵秦岭的运输线成了大问题。曹爽无奈之下只能退兵,在这个过程中又遭遇费祎的截击,损失惨重。凭借前人经营的汉中防御体系,王平以三万人击退至少两倍于己的曹魏大军。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三国志·蜀书·王平传》:“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爽乃西至长安,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姜维对汉中防御做出的改变

姜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相对于诸葛亮而言,姜维的军事行动要“险”一些。除了一伐以外,诸葛亮没有遭到过什么大败,一伐的主要责任也在于马谡。而姜维既取得过歼敌数万的“洮西大捷”,也遭遇过死伤惨重的“段谷大败”。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也是姜维的一个很大的争议之处,那就是姜维改动了汉中的防御策略,削弱了汉中的防御能力,导致钟会可以在汉中集结十万大军,围攻汉、乐二城,攻破阳安关口,进入剑阁与姜维相抗。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姜维认为,“实兵诸围”的策略确实可以起到防御敌人的作用,但敌人打不过就跑,在后勤上损失可能大一些,本身遭受不了什么巨大的损伤。姜维用兵以险,认为光拒敌还不够,更希望能够杀敌。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经过长时间的经营,蜀汉北伐的重心已经逐渐从汉中向西偏移。汉中再留太多兵力的话,不利于北伐事业。所以姜维改变了汉中的防御体系,收缩汉中的兵力,削减黄金、兴势等围守的兵力,主要防御汉、乐二城,阳平关等关隘。这样一来曹魏的大军可以在汉中整顿集结,但是无法攻克蜀汉的关城,得不到粮食补给,还是要退回去。在退军的时候,各关隘中守军出击,就能够达到大数量歼敌的目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经营汉中防御?姜维又进行怎样的改变?

小结

总的来说,在蜀汉中前期,汉中的防御非常牢固。而在蜀汉后期,由于姜维的冒险的心理,加上蜀汉后期北伐的军事基地的转移,姜维削弱了汉中的防御力量。后来钟会、邓艾等人一举攻克蜀汉。虽然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很复杂,有双方兵力上的巨大差距、蜀汉守将接连投降、刘禅没有及时调动援军等原因,但姜维对汉中的防御的改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三国志》、《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元和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