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清泉:中西药物一起吃。中药加西药,治成中成药。秦伯未: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目前还没有汇通

 憩苑 2022-12-15 发布于内蒙古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清泉,男,出生于1965年,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工作在急诊临床一线,是中国国内从事急诊临床一线时间最长的医生之一,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曾荣获北京市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北京市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等称号。2020年8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清泉自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以来,分配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病的研究,1995年至1996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现代急诊医学,之后在国内中医界率先引进了血液动力学监测、急诊床旁血滤、机械通气、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等多项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中医急诊的抢救成功率,较早的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脑复苏的研究,并在寒温统一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论治脓毒症的研究,在教学方面,较早的提出了组建“中医急救教学模拟实验室”的计划,目前初具规模,在教学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的中医急诊教学考核,倡导了卷面考核、技能操作、病历书写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并逐年提高技能操作的分值,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在中医学'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可选择的药物有很多,不只是三药三方的药物。”刘清泉表示,三药三方是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过程中,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做的示范性研究。从目前来看,所有治疗感冒、流感,尤其是风热证、外寒内热(寒包火)类型的感冒中成药,治疗奥密克戎变异株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刘清泉说,用中药治疗可以缩短疾病的发热期,如果配合解热镇痛的退热药物,疗效更有优势。所以中西药并用,是减轻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退热比较缓,但是比较持久,西药退热比较快,但是持久性比较差。两者之间可以起到扬长补短、优势互补的作用,对于缩短发热期,对疼痛、发热、全身不舒服,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清泉:所有治疗感冒流感,尤其是我们中医来看,是个风热症或者外寒内热,老百姓会给他描述叫寒包火儿,这一类感冒的中成药呢,治疗奥密克戎变异株都是有非常好的疗效,用中药治疗过程呢,可以缩短它的发热期,如果这个时候呢,呃,我们配合一些解决镇痛的一些退烧药物呢,整个疗效更为优势,所以说我们中西药并用呢,是减轻这个疾病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手段。




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常用的西药和中成药能一起吃吗?几种中成药一起吃,会不会效果更好?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来解答

整个人群里面,我们的整个研究和临床观察来看,中成药物,治疗新冠的和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物和西药的主要是解热镇痛这类药物,是完全可以联合使用。只是为了安全起见的,我们从中医角度来讲呢,就是中药和西药,在吃的时候呢。应该是可以间隔半个小时,这样的可能它的安全性会更大一点。中药和西药的,这种尤其是中药治疗感冒的,很需要的解热镇痛药联合使用两个时间呢,是起到一个相互,互补的作用去了,能够比较快的,比较持久的解决,新冠感染的这个人群的发热,骨节酸痛乏力、咽喉疼痛,和咳嗽这些症状,应该说近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呢,先后呢,有中药加上西药,来治疗,这一类做成的,这一类的中成药呢,是治疗感冒的一些药物,一些那个很好的药物。那么就目前看来,这类药物呢,我们也没有发现,呃,这是,这是两个合到一块儿似的。也没有发现。那些不良的反应出现去了。我们也查了一下那个文献,那么近期20年的文献里面,也没有发现中药治疗感冒的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的,这样的一些文献报道。但是呢,我们建议的是,不要把几种的药物,联合使用,包括中药和西药。不要想着吃完药以后,几分钟十几分钟,一个小时就能跟着正常解除的,我们没有那么那么快的。那么,这种联合使用的结果呢,会出现药物的剂量的那种重叠会加重,那么这样呢,会存在着风险,疗效呢也不会提高,那如果我们拿的一些中成药里面,你一看成成分里面它加的,有一些呃西药的解镇痛这一类的药物,这类药物的时候呢,我们在吃的时候呢,和西药的联合使用,那么要要关注的。不然的话,它药物的叠加以后会出现副反应的,所以说从我们目前总体来讲呢,中药和西药的联合的使用以后呢,是对于这个疾病的呃,迅速的解除症状,让他能够舒服起来,具有非常好的意义的。

秦伯未: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目前还没有汇通

中医治疗西医疾病的思路

临床上遇到经过西医诊断的疾病,中医如何正确地对待并进行适当治疗,我的看法很简单;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必须根据中医的理法进行辨证,重新做出中医的诊断,西医的诊断可供参考。理由也很简单:既然是要用中医中药来治疗,就一定要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既然经过西医诊断,作为参考也无害处。

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目前还没有汇通。因此,在现阶段,中医治疗必须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正如西医的治疗必须根据西医的理论做出确切的诊断后才能进行。中医绝不能按西医的诊断用药,也正如西医不可能按中医的诊断用药一样。比如西医诊断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根据这个诊断用西药,那自然是可以用降压药物治疗;反之,如果按这个诊断要用中药,那简直无从下手,因为中药哪些是降血压的呢?这是目前存在的事实。不少实例证明,中医治了不少西医诊断的疾病,依据中医理论运用辨证施治的效果就好,不从中医理论运用辨证施治的效果就差。

若能正确地对待西医诊断,可以帮助中医深入一步对某些疾病的性质、发展及转归的认识。例如,西医诊断的溃疡病与某些早期胃癌患者的症状极为近似,但这两种病的发展和预后有很大差异,只从临床症状上分析是有困难的,这时如果参考西医诊断,就能提供一定的方便。当然这不是说中医看的病人必须经过西医诊断,否则中医就无法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中医在治疗上,不依中医的理论去分析客观存在的脉证,便依照西医的诊断用中药,是肯定不合理的比如听到肝炎就用逍遥散,或者用西医的病名将中药配制成药

在参考西医的诊断时,还应该防止另一种偏向,即似是而非地去理解西医的一些术语。例如西医诊断为癌肿,便认作毒瘤,用攻毒、解毒的治法;遇到炎症,便用金银花、连翘清热。再一种情况是,找中医治疗的患者中,有不少疾病是西医认为预后很坏的,若一味听从,结果会被弄得束手无策,对治疗失去信心和勇气。诚然,这些例子都是个别的,但关键在于必须正确对待西医诊断及正确地运用中医理法治疗。特别是对有些经过西医诊断认为缺少治法或预后不良的病证,既要参考西医诊断,又要不受其束缚,要有信心和勇气使用中医理法进行治疗。

这里所说的中医理法来治疗,就必须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恰当的治疗法则。在西医诊断的疾病中,有不少与中医的病名相同,从中医来看比较熟悉。但是理论和治法并不一样,不能生搬硬套,含糊地依照一般病名施治。也就是说中医从来没有根据病名来治疗,总是分析不同证候,在同一证候里又分别年龄、体质和发病经过等予以适当处理。此外,引证中医文献的时候,也要了解一个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注意逻辑性和科学性,才能说明道理,指导临床实践。总之,中、西医学术之融通,将来自会水到渠成,目前不必强求结合,但是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可以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而且必须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来治疗,来总结经验,才能反映中医的特点,互相促进。假如因为已经西医诊断,就根据西医办事,不再讨论中医理法,或者只想找到些有效的中药,都会对继承和发扬中医学带来损失。说得严重一点,会走向废医存药的道路。

选自《谦斋医学讲稿》

中医泰斗秦伯未,曾创办过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成百上千名中医教授
秦伯未何许人也?秦伯未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也是有名的中医教育家,可称为中医泰斗级的人物。
要论起秦伯未的祖上,那也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的祖上为宋代著名词人秦观,他是秦观的第27世孙。而他的祖父、伯父、父亲都是通儒精医的人物,他们家中常有像黄炎培这样的名流大家往来。
秦伯未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从小就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名家医典,这些都为他成为一代著名儒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后来他的恩师丁甘仁病逝,秦伯未悲痛万分,于是继承老师遗志,以培育后学、振兴中医为己任,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总共培养了六千余名中医药后继人才,他的办学理念也对整个中医界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秦伯未的一生都在行医,都在从事着中医药教育,他终其一生编写了多部讲义教材,在他培养的数以千计的中医栋梁中不乏像杜怀棠、吴大真、李英麟、吴伯平等一批名家。
他在医药方面的成就也是多元而丰富的。他研究医药经典《内经》,整理清代医案,注重临床实践,一生都在勤奋著述,著用医学著作达50多种,大大丰富了中医宝库。其中《中医入门》影响最大,被称为20世纪学习中医的医学圣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