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伟华:向季羡林先生学读书

 舍得付出 2022-12-15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

向季羡林先生学读书

文 | 蒲伟华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的学界泰斗,学识虽高,为人却很谦虚低调,曾三辞国学大师的桂冠。但是季先生在学术上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博览群书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一、读书的意义

季羡林先生曾在多个场合说过这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一句简单朴素的话,既有“天下”又是“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其实在“如何读书”这个话题上,很多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曾看过季羡林先生的几篇文章,是关于如何读书的。季羡林先生说过,“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那么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究竟为什么而读书?

季羡林先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广义的学习的过程)区别只在于有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有的人主动,有的人被动,而意识到这一点又去主动学习的,其效果往往高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被动去学习的。”这就给我们讲清楚了学习的主动性是有多么的重要,学习如此,读书亦如此,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作者的知识和精神。主动读书是我们能够学有所成的关键,我认为,读书不是给别人看的,是自己内心的修炼和提升,除了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锻造人的品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图片

二、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季羡林先生能够学贯中西,成为独树一帜的大家学者,在读书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和见解,以下为我在详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和著作后的体会。

1.读书应注重过程

季羡林学贯中西,他对于读书的见解十分独特,季先生理解的天才、读书和人生意义中,认为“天才”就是偏才。认为读书可以增长智慧,有了智慧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就像我们谈理想与现实一样,没有理想,人生就会索然无味,过分的追求“天才”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我想这也是季先生三辞桂冠的原因所在,他把自己等同与一个平常人,拥有一颗平常心,故而在北大替学生看行李被传为一段佳话。我们不必像古人那样“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昧去抬高读书人的身份,但是读书给予我们的智慧和思想确实让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不一样。我对读书没有特别的看法,一切随心随缘,读书也没有刻意的目标,在学校里面学知识是为了升学考试,但是步入社会读书只是为了聊以慰藉,并没有太高的追求。季先生认为,人对知识的追逐是源自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智慧,而这些智慧均来自读书。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而人类的进步也是不断的获取新知识,在新的知识中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再加以提炼和总结经验,就会变成更新的知识,所以说我们读书,获取知识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读书注重的是过程和经历。

图片

2.学会选择性的读书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第一句话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件好事,好读书是希望我们以读书为爱好,多读书;读好书就很难定义,到底该读哪些书,哪些书才算上是好书。关于这个问题,季老先生没有做出明确的答复,但是从他非常推崇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中就能感受到,读好书即是读有用之书,对社会有用,对当下有用,对后世有用。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批读书人、“秀才”传承下来的,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才能传承文化,保存了先辈们的精粹。为了能在后世发扬光大,他们不断的努力,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如今我们弘扬全民阅读,号召大家多读书,除了传承文化之外,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创新,所以我们读书要读好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读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于读书能够传承文化的话题,季先生也有高论。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不停止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人类能够保存前人智慧的手段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实物,二是书籍,而且常常以后者为主。我在研读关于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文章中,就发现好多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出的口号就是传承文化、弘扬经典。而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就常常思考如何推广读书活动的问题。有时候刻意而为之,反而觉得有点别扭,就好比写东西一样,感觉来了就文思如泉涌,没有思路的时候,半天都码不出一个字来。通过读书来传承文化,我认为靠的就是底蕴,当你通过读书积淀了足够的知识和素养后,看待问题的眼光和思维就会和常人有很大不同,这样一来,把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文字来留下来,给后世一个启迪。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读书,书是关乎人类智慧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可见,读书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必刻意追求什么,我们要的是那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状态。

图片

4.读书应该追求一种思想境界

在读书与成才、治学、写作、修身的关系上,季先生认为认为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广义的学习的过程。这和古人讲的“活到老学到老”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读书学习,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或者想要获得学位、职位、权位等,那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读书成才可以做到,但是要讲究治学,非得下一番苦功夫、沉下心来不可,只有在治学严谨的基础之上,才有创作的灵感和基础,才能创作出精品,否则就是制造学术垃圾,而今社会上也出现了好多诸如此类的现象,论文一大堆,真实有用的没有几个,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就提出来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就是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最后才是读书与修身,修身对于读书人来说是比较高的境界,尤其是现代人,快餐文化、碎片化阅读,知识堆砌等等现象已然成为潮流,很少有人能达到修身这个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涵的提高。古代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层次的要求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季先生在他的作品中也是这样层次递进来阐述的,所以说通过读书,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个人的思想上有升华,这样才对得起读过的书,我想这也是作者所期盼的,与读者在心灵上的交流。

三、关于读书的体会

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百无一用是书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我读书不多,对于读书无用的一些反例却也不敢苟同,因为我们还曾经有“书生误国”之类的说法,古人常讲的圣贤书,和现如今的书应该是大不相同的,但是他们对于读书能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影响却是认同的,就连国外的文豪们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营养品”。在这里我想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我们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以这种批判的思维来读书,认同作者观点的,我们可以进行灵魂的交流;如若不然,完全可以束之高阁,让它随风飘散。季羡林先生在读书与做人方面有一句我非常推崇的言论“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这句话是先生真实人格的写照,也是他在读书后思考和感悟的立足点。我们对于读书无用或者有用不去争辩,但是读书带给我们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Knowledge is power”讲的就是读书带给我们的用途,西方的启蒙思想都很务实,这也源自于他们对于读书的态度。

我在读书方面也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通过学习前辈的读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所接受的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也不一样,在不同时期对待读书也有不同的见解。按照哲学思想来讲“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停地在变”,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知行合一”。

读书是一种修身的过程,读书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读书更是洗涤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关于读书,这个话题很宽泛也很深奥。季羡林先生穷其一生做学问,研究读书,思考人生。在他九十高龄的时候,提出了“天人和谐”的理念,这是先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悟道,先生以身作则,终生学习,是我们读书的楷模,向季羡林先生学读书,学做人,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作者蒲伟华,副教授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季羡林特藏室简介

国学大师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季老生前十分重视大国学思想的传播,更关注中国民学与国学的衔接,在季老恩师、一代文学大师、国学大师吴宓的故乡陕西咸阳,季老生前亲自授权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董事长吕明创办季羡林国学院。目前国学院设有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国学研究所等,以实现季老国学民学联姻和国学源于民间、运用民间的夙愿。

图片

我校图书馆收藏有季老生前阅读过的万余册珍贵图书资料,还有先生生平所有著作百余部。先生亲手批注的一些文字真迹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图书馆专门设立季羡林图书特藏室,以供广大国学研究者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在国内图书馆是绝无仅有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我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挖掘季羡林特藏室的文化内涵,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