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瓷器的交流,导致欧洲大量订单流向中国

 大馅儿说瓷 2022-12-15 发布于北京
中西瓷器的交流,带来两种文明的互相借鉴,彼此欣赏。景德镇瓷器曾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早期梅森瓷器的样板;梅森瓷器以其无与伦比的品质带给景德镇新的艺术启迪。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两个瓷都的交流、融汇,激励了瓷器的发展创新,也推动了人类文明水平的提升。 因为梅森瓷厂规模不大,所产瓷器供不应求,且因价格高昂,有欧洲人通过荷兰贸易商在中国景德镇或广州订制梅森风格的瓷器。

中国制作的梅森风格的茶杯和茶托, 德国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提供 清乾隆(1736—1795)

茶杯和茶托装饰青花和粉彩图案。图案显示的是梅森画师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赫罗德(1700-1779)绘制的港口风光。

中国制作的梅森风格的茶杯和茶托, 德国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提供 清乾隆(1736—1795)

茶杯和茶托装饰着粉彩和金色的欧洲港口商人交易场景图。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梅森瓷器上的商人和港口图案多为欧洲风光而非东方场景。

中国制作的梅森风格的瓷器, 德国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提供 清乾隆(1736—1795)

这个粉彩港口图案和镀金边缘的碟子模仿的是18世纪20年代的梅森瓷器样式,边缘装饰着具有中国古典风韵的梅花。

梅森风格茶具,德国杜塞尔多夫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藏 清乾隆(1736—1795)

中间的粉彩珐琅装饰图案上是一位戴帽留髯的中国男子在品茶。装饰着金边和梅森瓷器的经典蔓叶花样式。赫洛特的写生簿《舒尔茨手稿》中也出现了相同的图案。

青花欧式房屋图瓷汤盆,广州博物馆藏 清乾隆(1736—1795)

广彩描金徽章花卉纹镂雕花口盘,广州博物馆藏 清乾隆(1736—1795)

1775年查尔斯·格兰特定制。查尔斯在1797至1823年间担任东印度公司董事。花口盘边缘饰网状镂空格子,格子相交处绘各色珐琅彩浅浮雕“德国式花卉”。镂空边沿的盘子多用于盛放甜点,生产工艺和专业技能要求极高,中国工匠同样能够应对自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