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都不缺,有什么可抑郁的

 阿阳学姐公众号 2022-12-15 发布于河北

01

“从小到大,要啥给啥,那么多年我啥都不缺你的,你有啥可抑郁的”

“除了学习,啥也不用你操心,吃的穿的哪一样比别人差,别成天胡思乱想的,净想一些没用的”

在老一辈看来,好像不主动提及就永远不会得病,尤其是抑郁症这像瘟疫般的"大病",以为像哄孩子那样拍拍桌子"呸呸"几声,一切就都能万事大吉。

“没有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

之前,萧亚轩因为深夜直播“翻车”上了热搜,让大家都很担心她是不是抑郁症复发——直播中她精神恍惚、动作迟缓、说话有气无力、“好像随时都会哭出来”,吃东西时连拿稳筷子都很勉强。

这两年,明星患抑郁症的消息频繁上热搜,也将这一话题带到了大众的面前。更早的时候,马思纯在综艺《看我的生活》中曾自述记忆力变差,记不住台词;觉得周围聊天的朋友“有点吵”;一起露营时,也不和大家一起爬山、滑索道,别人盛情邀请,她却要大家“不要管她”……

她提到自己病了在服药,最严重的时候,连从床走到房门口都做不到,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网友在评论中攻击她,认为她就是“作”、“矫情”、“情商低”……

02

生病了就看病、失败了就重来、难过了就丧一会、别伤害别人、别作践自己。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只是你的情绪感冒了,它并非脆弱、糟糕的代名词,也不是矫情、做作的象征。

身体生病感冒了知道看病吃药,情绪生病了也理所当然地需要治疗啊。

有人说抑郁症是世界上最温柔的病,因为会把温柔和善意留给别人,而把冷漠和绝情留给自己。

抑郁症的压抑问题,更多是情感上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压抑,而这种无法得到的满足,通常又不是像物质缺乏那样可以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

比如,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需要自己表现得好才可以得到的,所以为了得到爱,孩子就会压抑自己“没那么好”的一面,比如任性,生气,调皮,捣蛋等。

而这样一来,父母的确是高兴了,也舒服了,但是孩子却为了父母的高兴和舒服而逐渐养成了一种压抑模式,久而久之就成了抑郁。

还有一种精神的贫困和匮乏,就是这几年流行的“空心病”,这类抑郁症通常家境优裕,情感也相对比较充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活着,最初他们的学习目标是父母和老师设定的,那就是上一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

03

如果经常性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可以做一些平时想做又一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也可以画画、写日记,通过文字或者画面的形式把深藏在自己内心又不方便说出来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不打扰别人,自己也会好很多。

有时候真不是我们真的那么难过,而是我们潜意识里通过制造细节让自己看起来很难过,通过夸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看起来比较符合某个特质。

人本主义之父马斯洛说,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潜在需求,无论这种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为金钱,为权力,为名声,为地位,还是仅仅为了自己内心的那股激情,或者,全部都综合起来,这些可能都是实现价值之后的外在表现。

有时候,“什么都不缺”可能往往很麻烦,但这个麻烦,也是一个转化的机会,在“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去寻求自己的缺失,也是让自己趋向于完整,趋向于自性化的过程。

那么,找些你喜欢的东西去填满你的生活,立刻做一件你想做却一直犹豫要不要做的事情。

春风十里不如你,期待遇见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