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正镶白旗第二中学高中教师
新课标大语文读写计划优秀指导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苏木
审校:付婷婷 / 美编:张新雨
感动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它是内心的暖意融融,更是精神的强大力量。它是我们在纷繁复杂中寻求的一座丰碑、一泓甘泉或一抹光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是属于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在每个春天如约而至,把春天的第一份感动和激励的种子播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每个人执着勇敢的参天大树。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让我们永远坚信感动的力量,坚定前进的脚步,坚持走过用奋斗浇灌的一路繁花。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标题即观点,深沉而有力。)
①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飞人苏炳添,“赤心贯苍穹”的神舟十二号航天追梦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带我们共历了一场精神洗礼。(开篇以中国人的精神史诗节目内容引出感动的话题。)
②何以感动中国?真实本身就是感动。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勤于耕作、生儿育女、照顾老人、盖上新房。如万千乡村中的朴实农户,这对云南夫妇沿着类同的轨迹平凡生活。平凡造就伟大,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却书写了“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的人间传奇。孕育于乡村原野的感动需要被看见,也同样需要被忠实记录与传递。媒体人陈贝儿一行历时3个月、穿梭6省份、深入10个曾经是深度贫困的地区,“沉浸式”体验中华大地上的日新月异。真实的生活镜头是打破傲慢与偏见的有力工具,也是广播“人间烟火气”、远扬点点暖心事的强大助益。真实的感动亦唯美亦缱绻,使人汲取向上的力量。(现实性分析。感动中国的实质一:真实。)
③小我奉献大我,涓涓细流汇聚的磅礴伟力最为震撼心灵。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牢记“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的父训,须臾不敢放下远隔重洋的彼岸祖国。捐献个人所有的海外房产、资助中国学者留学深造、协助国内各高校筹建研究中心……清澈的爱只为可爱的国。在奔赴报国之志这条路上,众多平凡但又伟大的科学家携手同行:投身中国航空事业七十载的顾诵芬院士“冲天鹏翅阔”,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院士隐姓埋名数十年,八十高龄的吴天一院士仍悬壶济世致力于高原医学研究。“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把祖国与人民放在心里的人,也同样被祖国与人民放在心里。(感动中国的实质二:奉献。)
④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拼搏与奋斗,方可成就精彩人生、引领社会好风尚。有“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之称的朱彦夫,在经历战争之痛后被截去四肢、失掉左眼。即便如此,身残志坚的命运勇士毅然放弃优厚的疗养待遇,带领村民投身向贫穷宣战的另一场奋斗中。不屈拼搏可以轰轰烈烈让人惊叹,也同样可以悄无声息只关个人。年幼即双耳失聪的江梦南,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现成为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熠熠生辉的拼搏之光温暖着你我、照亮着社会前进路。(感动中国的实质三:前进的脚步。)
⑤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细数荧幕前的感动故事,体悟那些或平凡、或奉献、或拼搏的瞬间,我们收获了精神的成长与向上的力量。请记住闪闪发光的名字,请珍藏一份感动与美好。(总结全文,积极呼吁。在感动中汲取力量,在拼搏时勇毅前行。)
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细数荧幕前的感动故事,体悟那些或平凡、或奉献、或拼搏的瞬间,我们收获了精神的成长与向上的力量。
1.阅读下列选项,与例句引号的作用一致的是( )
例句:有“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之称的朱彦夫,在经历战争之痛后被截去四肢、失掉左眼。
A.你现在知道什么是“白首方悔读书迟”了吧?
B.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C.“好心”的老板捡些烂菜叶,就算得上美味佳肴了。
D.唐朝人陆羽精于茶道,被称为“茶仙”。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1)不要因为梦想太美而不敢去追求,也不要因为现实太平凡而放弃改变。
——J·K·罗琳
(2)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路遥
(3)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
阅读以上名言,结合文章和个人体会,写一篇《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名单出炉。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从名单中,我们看到,他们或以济世为民之德,或以拼搏奉献之力,或以浩然爱国之气,践行着华夏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的感人事迹,再一次温暖着我们每个人,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再一次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致敬感动,我们读懂了文明的传承。一个文明的民族,不仅要有经济的进步发展,也要有精神的高度和厚度。《感动中国》的很多人物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他们总是默默付出,坚守岗位,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他们用最平凡的行动感动了无数人。可以说,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人品德的崇高魅力,也引导着我们致敬榜样,靠近榜样。回溯历史,中华民族的一个个伟大飞跃,离不开一批批人物为“中国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
致敬感动,我们读懂了奉献的力量。《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里,既有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叶嘉莹,还有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以及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老夫妇万佐成、熊庚香。值得一提的是,爱心老夫妻开设的爱心厨房长达18年,用他们的“炉火”传递着真情,用他们的“烟火”见证了百味。可以说,他们守护着不同的岗位,却在“奉献”的精神世界中相遇,共同向我们传递着“我为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不平凡的奉献之歌,这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更震撼人心。
致敬感动,我们读懂了奋斗的伟力。这些人物有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始终有股奋斗精神。无论是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冠病毒、仍坚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张定宇,还是一个多月为7 800名一线医护人员送1.5万份盒饭的“快递小哥”汪勇,他们以凡人之力书写了令人赞叹的时代传奇。2021年的《感动中国》还特别致敬了抗疫英雄,点赞了14亿人中的每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实践再一次证明,只要奋斗,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坎。今天我们在致敬感动的同时,更要行动起来,要争当“实干家”,敢做“行动派”,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汇聚力量,为前进的中国增添无穷的动力。
致敬感动,在平凡中读懂“中国精神”。感动中国,感动你我,催人奋进。让我们用温暖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在每一份感动中赓续蓬勃昂扬之势,共同奏响奋斗的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