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高考备考Ⅰ“中国力量”审题立意《微尘化鲲鹏 展翼助复兴》评

 123xyz123 2023-04-08 发布于湖南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祖冲之号”问世,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行,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首架国产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你所在的学校计划举办以“践行科学精神,助力复兴之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以参赛者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展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图片1

更多高考中考作文导写点评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

【审题立意】

本题题目核心词是“科学精神”,我们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开分析。“科学精神”是什么?首要的就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也可以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争先精神,这是属于青年学子的锐气与勇气;也可以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真精神,这是对青年学子的挑战与磨砺。为什么要践行“科学精神”?从个体层面,青年学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践行“科学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懂得合作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从国家层面,中国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而科学精神可以提供理性和实证的方法,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何践行“科学精神”呢?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勇于实践探索,善于合作交流,关注社会发展,培养人文精神等等。我们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或优势,聚焦其中更能引发自己感想,让自己“有话可说”的点进行立意,比如:

①胸怀家国,求先创新,发扬科学精神,托起民族复兴

②学以求真,实干求精,以青年之我,续写科学荣光

③沉潜钻研,协作行远,助力科技强国

【考场高分范文】

微尘化鲲鹏,展翼助复兴

文/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微尘化鲲鹏,展翼助复兴”。

在上周,我们每个班都观看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这个“年度精神史诗”,让我们热泪盈眶,也让我们深思,我们该怎样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国家的发展?国家发展的动力在于科技,科技的进步取决于人才,人才的心中要有信仰——哪怕我渺如微尘,也愿试化鲲鹏!过去的荣耀,我们不曾参与;未来的建设,一定要有我们的贡献。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中,有6位都直接与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为国铸盾的钱七虎,普及科学的银发知播,致力粮食增产的徐淙祥……都通过科技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国之兴,民之富,系于科技。“卡脖子清单”上,元器件,大型工业软件,高端机械制造赫然在列。青年学子应胸怀家国,应国之所需。同学们,即将填报高考志愿的我们,若能结合自身特长和国家发展之需,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之中,将是何其荣幸!

“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致力于菌草技术研究,让“中国草”惠及世界农人;电动汽车研究先驱陈清泉,在新能源赛道驰骋四十多年,让中国制造车辙遍布世界……或许有同学会说,像他们一样,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对当下的我们而言,太过宏伟。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在科研工作中进行孜孜矻矻的探索,从而取得突破的科学家背后,就会发现,科学精神的内涵,映射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其实就是始终保有一份好奇心和探索欲。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怎会有创新与突破的动力呢?然而当下,却有许多青年任由本应彭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淹没在不求有为的“佛系”观念之中,在大好的年华里稳稳“躺平”,何其令人痛心!

屠呦呦将实验筛选与中医方剂融合,找到治疗疟疾青蒿素;厉以宁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给中国经济把脉、为改革开放理论奠基……显而易见的是,科学精神,不光在科技研究领域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都需要。而要想实现创新与突破,就要从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做起,培养跨学科意识,将所学融会贯通,在探索实践中收获新知。对于终将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我们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

情感上的感动,要转化为行为上的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为国之复兴助力。让我们培养科学精神,践行科学精神,在挖掘生命厚度的同时,延展生命的宽度吧!若能怀家国,添勇毅;迎挑战,为人先;拓眼界,应时而学,定能裨补阙漏,增益不能,有所广益,从而创新突破!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名师点评】

“小题大做”容易,而“大题小做”却很难。面对“践行科学精神,助力复兴之梦”这个大题目,作者很巧妙地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为切入点,然后围绕青年的人生方向和职业选择展开,采用递进结构,层层深入,有理有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既融合了演讲的口语和作文的书面语的特点,感情充沛,气盛言宜;同时,还兼顾了国家发展之“大”和个人行为之“小”的转化关系,逻辑严密,令人信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