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应有的特点以及高考典例分析

 抹搭花 2023-04-28 发布于广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修订)》对写作的学习要求提出:“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那么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具备那些特点呢?

1价值性

高考作文命题应该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以“可为与有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时代特征,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2022全国乙卷作文以北京“双奥”为材料, 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弘扬北京奥运精神,并将其与自身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

这些命题都引导高中生勇担社会责任、厚植家国情怀,立意深远,意境开阔。

2多元性

作文所给材料的价值取向应该可以多元化,只有结合自身经验来分析理解材料,才能进行深入论证。作文题富有张力,所选材料内涵丰富、立意多元、富有层次,引导语或限定内容适切恰当,既有发挥空间,又能让不同考生各得其所,这样可以让学生写出自我的个性。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以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归结在传统文化、时代精神、青年成长、哲理思辨、创新发展和责任担当六大核心母题之中,呈多元创新组合考查的趋势。

3时代性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做。好的作文题在设计上应把握 “三贴近” 原则, 即贴近时代、 贴近社会、 贴近青年, 让学生既关注自身,也关注时代。

高考作文命题不会刻意回避重大的社会热点,反而会用社会热点事件来引发考试的思考,以此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比如2022全国乙卷作文题以“北京成为首座双奥之城”为命题背景,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命题背景,浙江卷作文题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为命题背景,无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统一性

好的作文题目应该是“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开放性”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空间,写出有个性的文章,让文章中有“我”的体现。“限制性”可以防止押题或宿构,让学生能聚焦立意,有的放矢。

例如2022全国甲卷以《红楼梦》节选为材料,引导段: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引导段指出“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这里“这个现象”就是对写作进行限制。“这个现象”就是指“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要求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的启示,就应该涉及三个概念“移用”“化用”“独创”,只有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权衡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契合材料的。但是三者到底如何选,就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虽然材料有命题人的情感倾向,但学生如果能写出自己的个性选择,言之有理,未尝不可。

5区分性

好的作文题应该是能让每一位考生都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议可发。所以审题不应该过难,应该具有普适性。但同时,命题要有区分性。写一篇不偏题的文章不难,写好一篇800字的文章应该要有难度。

比如2021全国1卷“体育强弱之辨”。依照材料谈“体育之效”,就事论事谈“体育”并不难,但要由“体育”由此及彼,阐明“强弱”之间的关系,体现学生的辩证思考,这就关乎学生的思维品质了。

学生能否借材料所论,推此及彼,推而广之,聚焦生活中体悟过的一事一理,深刻阐述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

6情境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作文题能设置具体情境,凸显生活体验,有助于加强真情实感的表达。比如2022天津卷的“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引导考生在平凡中觅得诗意,感受美好。北京卷作文题“在线”,考查考生在疫情当下的成长体验、观察和思考,而且要求以记叙文的方式来写。这些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可以保证考生有话可说, 还有助于引导考生通过盘点自身的成长经历,思考国家发展与青年成长的紧密关联,以有为青年身,续民族复兴梦。

7思辨性

虽然不同学者对辩证思维有不同的界定,但是这些定义有个共同点即:辩证思维,是以辩证法为思想基础的思维方法,是人们自觉地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思考。这就需要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从发展、运动和变化中去理解;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从对立统一的法则中寻找;我们也要从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来理解事物。——黄琼《辩证思维与中学语文教学》

2022全国四套卷的作文题,其实可以算是“关系型”作文,2021全国卷的“强与弱”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型作文,而今年的几道作文题元素更丰富,由去年的二元关系,变为了三元关系,这就需要比较、权衡、辨析、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审题立意时,就应该着重把握这些元素之间的关联,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或对立统一、或因果、或递进等,如果论证过程没有深刻的分析,没有思考、权衡,那么论证就容易扁平化,结论容易过于绝对,文章也无法深刻。

其实思辨型作文强调在找准思辨话题的基础上,扣紧概念、厘清关系、深化论证。因此我们应该着重训练“概念的澄清”“辨析关系的方法”“论证的各种方法”。

比如全国I卷的作文,有考生这样写:有长期的“本手工夫”才可能有“妙手偶得”——这是条件关系:之所以“妙手”不断,出现质的飞跃,和之前的“本手工夫”和量的积累密切相关——这是因果逻辑;下足“本手工夫”,“本手”才会转化为“妙手”这是转化之道;如果急功近利,一心只想走捷径,所谓“妙手”其实就是“俗手”这是对立统一。在写作中,只有凸显出清晰的思辨关系,才能彰显议论的逻辑力量。

2022年高考全国甲、乙卷作文题的主要特点

一、“写出作者个性”或明或暗总在

写出作者个性,从命题角度看,作文题就要能为不同考生提供相对个性化的写作空间。这在甲乙两卷的作文题中都有体现。

如甲卷作文题引题中有说:“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这句话告诉考生“这种现象”普适性超强,“更广泛的领域”能为不同考生写作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明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从写作角度看,考生审题必须审好自己,挖掘出个性化的写作素材。“更广泛的领域”是就所有考生而言的;对于某一个考生而言,要选择其熟悉的那个领域。如学习领域,如何表达对一篇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这就涉及是直接移用原文、借鉴化用原文、根据原文信息自己造句概括的问题。至于什么情况下移用、化用或自行概括,其中就有可写的了。譬如在学习方法上,你有过对学优生学习方法的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或超越发展的,是不是也可以拿来写。假如有多个这样的“领域”,你就要选择个人感受最深的来写。

乙卷似乎没有引导考生去选择自己的“领域”,但是“跨越,再跨越”本身总需要有一个平台,否则谁来跨越呢?在哪里跨越呢?所以题里隐藏着“更广泛的领域”——有人在体育领域里“跨越,再跨越”,有人在航天领域上“跨越,再跨越”,有人在教育领域上“跨越,再跨越”……总之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作文,就需要考生将其限制在某个领域,否则难以入境写作。作文题中的“结合以上材料”,或许会让一部分考生误以为该题只能谈体育领域的“跨越,再跨越”。其实它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正确理解“跨越,再跨越”,如不断创造自己的纪录,又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也如材料所谓“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无论是题目直接写明写作可选领域极其广泛,还是通过巧妙选择主题词暗示,都需要考生有自己的选择,要写出自己的东西。

二、“预设读者”关乎入境写作

在为满足考生个性化的写作时已经同步考虑到了考生作文的读者受众了。如全国卷甲,你选择了某个领域中的某个话题,基本上就意味着你是和本领域的读者交流还是拿来和其他领域的人分享。如谈论怎样回答“这篇文章表达了哪些基本观点”这个问题,你总得想着谁会关心它,对着其疑问、困惑写——原文作者有概括,可“移用”;原文作者提出了论题,没有集中回答,可借鉴化用;原文只是具象呈现,就得自行概括。用材料中所说“这个现象”分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这不应该是写作目的,而真正的写作目的应该由考生通过预设读者而确定。说话有了读者,有了目的,作文才容易写出来。不是有段子说:写高考作文800字十分艰辛,而自嘲高考作文的文字却洋洋洒洒数千言。很多考生不是不会写文章,而是不懂得高考作文题的潜规则,或明或暗要求考生写作时明确文章受众和写作目的。再如全国乙卷作文题,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作,有些考生意识到这类作文题审题时就要确定自己作文的受众和目的,譬如向航天人写他们如何“跨越,再跨越”,以表达你的崇敬之情和被感召的内心——决定以他们为榜样,自觉追求“跨越,再跨越”的发展境界。

三、默认考生建有“写作资源库”

高考作文命题要求考生写什么,实际上是以默认他们能写什么为前提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考生都有各自的“写作资源库”,这个资源库有“跨越,再跨越”的典型案例,有“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从而收获相应成果的典型案例,有“本手、妙手、俗手”(2022年高考新课标卷1作文题)的典型案例,有“选择·创造·未来”(2022年高考新课标卷2作文题)的典型案例,有“学习”(2022年高考北京市作文题)、生活气息(2022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乃至如何重视人才创新发展的(202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的典型案例……若我们认可高考对教学的引导功能,该功能在这里就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四、要求考生基于核心价值观照对象

2022乙卷甲卷作文题,考查的都是发展的话题。“跨越,再跨越”是对发展的生动描述,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发展仍然是硬道理,而且让我们感受到发展需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从乙卷作文提供的材料看,体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交通、科技、经济和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促进那些领域的发展,这是协调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这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方式,在不同的发展背景下都产生过不同效果。总之,乙卷甲卷作文题都体现着新发展理念的核心价值。

五、基于标准分析与反思是写作的基本思路

如何写甲卷乙卷作文题,一言以蔽之,即要求考生基于标准去分析,或以“跨越,再跨越”的跨越式发展的标准看待某一领域的发展态势;或以“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为标准或参照,去分析看待某一领域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式。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范畴。

六、引导考生根据需要选择表达方式

甲卷乙卷作文题只是要求考生“明确文体”。考生只要以明确的文体来写作就行。写议论文,就按照议论的要素构思。写记叙文就按照记叙的要素去布局。选择了文体,也就选择了表达方式。譬如写甲卷作文题,可以记叙直接移用、借鉴化用、独创的故事,体现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与发展智慧;写乙卷作文题,一样可以记叙“跨越,再跨越”的故事。可以写议论文,写甲卷作文题可以分析直接移用、借鉴化用、独创的适用范围和对象问题,如直接移用,有可能水土不服,还可能违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借鉴化用,则是将“拿来的”和“自有的”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拥有部分知识产权;独创,虽不易,但是不容易被人卡脖子,是发展的高层次与高质量的体现。还可以有选择地分析直接移用、借鉴化用、独创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给人更深刻的理性认知感。等等.

写乙卷作文题可以分析“跨越,再跨越”的必要性、可能性。如分析必要性,可以政治化一些,譬如“跨越,再跨越”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可以生命化一些,生命是一个过程,就如流动的江水,只有“跨越,再跨越”才能彰显生命活力;可以生活化一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跨越,再跨越”正是这种朴素思想的体现;等等。至于分析可能性,如乡村道路的跨越式发展,从田间小道到乡村公路,从土路到柏油水泥路,从一般公路到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当然考生也可以有其他选择。

高考真题导航: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篇任务型材料作文,整个题目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个图表,把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残奥会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五个方面做了比较。

第二部分围绕“双奥之城,闪耀世界”展开,表现中国体育的新高度和跨越式发展,青年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复兴的强盛和奋斗永无止境的精神。

第三部分是写作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感受和思考”。作为考生,必须从自身出发,围绕当年青年在祖国发展进程中的担当和出发,表达在青春的赛道上,要做出自己的成绩,跑出自己的精彩。

【立意】

本文的核心命题是“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即作为年轻人要在正视时代的基础上,肩负社会前行国家发展的使命,树立远大理想,敢于奋力拼搏。

参考立意:①为奥运成就喝彩,②走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③跨越必有我,请祖国放心,④民族复兴大业,跨越迈向成功,⑤生命不息,跨越不止,⑥跨越无止境,奋斗到永远

【构思】

材料涉及每一个青年人在面对祖国发展时,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此主题较为广泛,人人有话可说。

可从宏观角度上思考,祖国的发展,在于不断的前行发展,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唯有制定国家强盛的战略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国家的发展才能高瞻远瞩,走得更远。

②从个人角度来思考,国家的腾飞,每个人的努力都不可或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都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民族的复兴,是各个层面的崛起,我们身居任何一个位置,都应该制定目标,踏实前行做好自己。也是因为不同领域的相互支持,才使得双奥之城,享誉天下。

③以点带面,选择一个具体的角度(体育、科技、工业……),肯定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然后旁征博引,进行分析和阐述,呈现我们的思考。

【例文】

接力跨越之路,添彩民族复兴

两次奥运,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见证了吾辈青年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式成长。亲历其中,胸中翻腾的是喜悦是荣耀;未来前行,吾辈青年必将接力跨越之路,添彩民族复兴。

两次奥运,让我与不断跨越的时代双向奔赴。

站在时光的阶梯上回望两次奥运,我感慨万千。体育健儿顽强拼搏,比赛成绩多项第一,显示了我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智慧场馆智慧服务,精准气象预报,体现了我国科技进步的新亮点。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让我为民众的幸福无比自豪;国内生产总值翻倍增长,让我为国家的进步热血沸腾。祖国的每一步跨越,都已在我的心中播下拼搏的种子,随着时代奋进的鼓点,生根发芽!我要以苦练“水花消失术”,向世界展示我国“00后”风采的全红婵为榜样,登上一级级奋进的台阶;我要以不自满于金银牌的成就,拟报考清华大学的苏翊鸣为楷模,跨越一座座拼搏的高峰。我要与不断跨越的时代双向奔赴,让青春在时代的星河里熠熠生辉!

添彩复兴,是吾辈青年接力跨越之路的人生目标。

吾辈青年,有幸出生在伟大的时代,国家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没有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就可能没有江梦南圆梦清华;没有强大祖国的支持帮助,就可能没有孟晚舟胜利归航。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西方国家排华动作频频,新冠肆虐正考验着中国的防疫与经济。时代罡风,已然吹起;民族复兴,仍需破浪。我辈青年应踔厉奋发,居安思危,努力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攻坚克难,接力跨越,添彩复兴。

添彩复兴,吾辈青年当奋发有为,勇挑时代重担。

添彩复兴,必须要勇担重任奋发有为。这是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也是接力跨越发展必需的品质。当前,已经有很多青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20年春节,放假回家的00后谢小玉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为近200户居民忙前忙后;湖南“种子”选手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稻”又增“中国芯”。我坚信,我和我的同龄人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勇担重任,以坚实的步伐,潇洒的身姿,为国家的跨越发展增色,为民族的复兴大业添彩!

两次奥运展示的体育荣耀和国家强盛,给了我们无穷的信念和动力;未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呼唤你我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再跨越中放飞青春梦想。

常见审题误区如下:

误区一:关注“只言片语”,忽视“整体内涵”

同学们在阅读材料时往往快速浏览,往往只抓住某句话或某个词语,无视材料的整体性,以点概面,造成偏题。材料有些同学只关注到奥运和体育方面,没有延伸到科技、文化、国力等方面的内容。

误区二:套作“常见话题”,弱化“关键词汇”。

奥运和冬奥,是常见的热点话题,同学们都有比较充分的准备。但在畅谈感悟时,有些同学忽略了材料的关键词“跨越”,而利用平时积累的素材,生拉硬扯,出现了套作“常见话题”的现象。

误区三:断裂“思维链条”,轻视“写作要求”。

表格中的内容不是各自独立的,是有统一内涵的,其间存在着思维链条和因果关系的,不能只关注其中一点。有些同学并未深入理解“跨越,再跨越”的主题内涵,没有思辨性地论证“跨越”的意义,反映出思维链条的断裂,轻视写作要求,导致得分不高。

要规避以上失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多角度审题与整体把握相结合。

从材料整体内容寻找写作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细节中寻找有价值的观点,甚至可以对材料价值进行有意义的思辨。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要统筹整个材料,在正确处理单个角度与材料主体内容或者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中确立观点,不可断章取义或瞎子摸象。

2.材料的共性提升与个性凸显相结合。

观点从材料中来,但要防止对观点过度拔高,更要避免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从材料中得出观点后,就围绕观点而展开分析,避免完全脱离材料的内容而空泛议论。要处理好材料的共性提升与个性凸显问题。对于观点的论述分析,必须要有“就事论事”的意识,在观点的统率下,将具体材料的“这一个”或“这一类”分析透彻。

3.材料适度迁移与素材合理运用相结合。

由材料引发联想,拓宽联系至作文素材,是写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对于作文素材的选择,要把握对材料的适度迁移。对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迁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质量考场材料作文的要素。

【层级解析】

●一类标卷层级解析

【写作借鉴】

立意精准,角度新颖。文章从“革命精神”“进步精神”“创新精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找准了写作的突破口,化抽象为具体。

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三个分论点并列,以时间为线索,条理分明,前后照应。

形式明确,文体鲜明。文章是规范的演讲稿,符合演讲稿的格式和特点,能熟练地将演讲与议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类文

孜孜以求卓越  缔造盛世中华

中华民族从不缺坚守初心的攀登者,从不乏孜孜以求的跨越者。对梦想的执着,对卓越的驰往,成就了无数人的梦想,缔造了繁荣昌盛的中华。

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们孜孜以求体育之美。

史铁生在《我的梦想》中写道:“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从20082022,北京成就了“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上,我们看见初出茅庐的小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我们看见屡次出征的老将披荆斩棘、终于圆梦……这些追求体育之美的故事令人动容,不屈不挠的意志令人震撼。这种突破极限,跨越、再跨越的精神,证明体育强身,体育强民,体育强国!

④“英雄无言,岁月有声”,不懈追求复兴是代代英雄的使命。

⑤从建党之初顽强求索到长征路上艰苦卓绝,从抗日救亡力挽狂澜到协商建国共创伟业,历史写满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壮烈,写满了“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的奉献,写满了“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的团结。支前英雄马毛姐,百战老兵王占山,医者仁心吴天一,“校长妈妈”张桂梅,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黄文秀……前有急先锋,后有接棒人。一代代英雄人物前赴后继,才有今天的盛世太平。我们在跨越、再跨越的前行中,永远不能忘记前辈们的孜孜以求!

    ⑥“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坚守初心方能实现一步又一步的跨越。

 ⑦无数事例证明,一颗不曾泯灭、永远充满正能量的心,是我们屹立不倒、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为什么有人走着走着,却与初心背道而驰、不得进步?究其原因,要么是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要么是耐不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抵不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在面对列强环伺时,我们挺直了脊梁,守住了初心;面对纷繁的国际形势,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坚守着初心;在一带一路合作交流中,我们展现大国风范,展示我们不变的初心。为什么我们有不断跨越、再跨越的能力?因为我们牢牢坚守初心!

⑧缔造盛世中华,既靠先行者,又少不了每一个普通人;既要有老一辈中流砥柱,又少不了青年人继往开来。我相信,中华民族必将实现“跨越,再跨越”、“辉煌,再辉煌”、“富强,再富强”! 

①开篇简明扼要,点明中心,总领全文。

作文材料,从奥运入手,提出第一个分论点。

③阐述奥运精神“跨越、再跨越”的内涵。

④提出第二分论点。

⑤事例恰当而丰富,论述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的跨越和再跨越所具有的非凡意义。引用诗文,句式活泼,有文采。

⑥提出第三个分论点。

⑦联系时代,分析了我们能不断跨越的因素在于坚守初心,坚定了我们“再跨越”的信心。

⑧照应开头,发出号召,升华文章主旨。

【写作借鉴】 

主题明确,“大我”和“小我”融合。文章既写了对于国家强盛之自豪,也表达了青年的担当与使命,立志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论据充分,详写和略写兼顾。文中素材丰富,事例典型。不仅有体育运动员,还有医生、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不仅有英雄人物,而且有平凡的模范人物。妙引诗文,整句和散句相间。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彰显了文化底蕴。多处引用诗文、名言。三个分论点,先引用,再概括,形象生动。恰当地运用不同句式,发挥了不同句式的表达功能,为文章增辉添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