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松涛|蓝田食用碘盐历史

 乡土蓝田 2022-12-15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蓝田食用碘盐历史

李松涛

我知道吃碘盐大概是七几年的事,就是给盐里加碘化钾或碘酸钾补充碘,说是预防地方甲状腺肥大病(当地叫瘿瓜瓜)和大关节病。加碘盐既贵又不好吃,人们不喜欢食用,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青盐。

为了推行使用碘盐,停止了青盐的市场供应。到冬季当地人腌咸菜满市场买不到青盐,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通过商业系统统一供应。为了过冬有菜吃,大家到处求购。因我村离县食品公司近,有人在食品公司上班,从西安贮肉冷库购买腌过肉的青盐。该盐里混有猪毛,有油

腻感。家里人将腌肉盐在大锅里加水熬,除去猪毛,冷却结晶后再腌制咸菜。也颇受一番周折。那年我们村附近那一片都是这样腌的菜。也是对碘盐深刻的记忆。

要求大家吃碘盐关健是为了补充碘离子,满足人体需要,预防地方病。因为蓝田是缺碘地区。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碘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mg,其中一半在甲状腺内,其余则分布于其他组织。碘是合成必需的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影响着机体的生产、发育和代谢,大脑是它的第一靶器官。在胚胎期、婴幼儿期缺碘,将导致患者终生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世界卫生组织将碘缺乏危害简称IDD,为目前导致人类智力发育落后的最主要原因。现已证实,人脑发育大部分是在胚胎期和婴幼儿期完成的。在智力发育全过程中,如果碘摄入不足,就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障碍,即使轻微缺碘,也会引起智力的轻度落后并持续终生。而严重的缺碘会对儿童的体格发育造成障碍,即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智商低下。并可造成早产、死胎、先天畸形、聋、哑、痴呆等,更为常见的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即粗脖子病)和地方性克汀病。这些损害统称为碘缺乏病。

碘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们主要从饮水、粮食、蔬菜和周围环境中摄取。含碘食物有海产品海洋生物的含碘量很高,如海带、紫菜、鲜带鱼、蚶干、蛤干、干贝、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海带含碘量最高,干海带中达到240毫克/千克以上,其次为海贝类及鲜海鱼达到800微克/千克左右。陆地食物则以蛋、奶含碘量最高达到40微克/千克~90微克/千克,其次为肉类,淡水鱼的含碘量低于肉类,植物的含碘量是最低的,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但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时代,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要吃到含碘量高的食物更是无稽之谈。直接补充碘化钾、碘酸钾更不现实,由于群众文化素质低,剂量难一控制,也不习惯。油盐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品,国家为方便实用利于推广补碘,推出了碘盐和碘油。盐属于国家专控物资,便于添加,更利于广泛使用,达到每个人都能补充上碘的效果。

据资料记载,陕西省属于内陆省份,大部分为碘缺乏区,不同程度地受碘缺乏威胁。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办理疫政情形调查报告”记载分析,陕南各县、关中的蓝田周至等地碘缺乏病相当严重,地甲病和地方性克汀病随处可见,民间流传“一代粗(甲状腺肿大),二代傻(地方性克汀病),三代四代断根芽(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的说法,就是对当时碘缺乏危害的真实写照。

1949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组织防治队在周至县进行了调查,开展了食盐加碘防治地甲病的试点工作。1951~1952年,蓝田、石泉、白河等重病县开展了调查和食盐加碘防治试点,取得较好效果。1954年,在蓝田、石泉、白河等8个县自行加工碘盐,供应病区防治地甲病。

二十世记六十年代,蓝田已大量使用碘盐,主要在岭区缺碘重症区。全县形成碘盐与原盐并存的局面。

1975年,中共陕西省委提出“五年左右在全省基本控制和消灭地甲病”的奋斗目标。蓝田全面推广添加碘化钾碘盐进行预防,采用药物治疗现症患者。对长期治疗不能奏效的结节型Ⅱ度以上青壮年患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那时大部分村都有手术治疗患者。经过五年努力奋战,如期达到国家基本控制和消灭地甲病的标准。

七十、八十年代蓝田推行使用碘盐的力度都很大。多次出现过停止供应原盐的局面。大部分年份冬季腌菜时,供应一段时间原盐,出现原盐和碘盐共存的状况。也出现过家庭囤积原盐现象。小时侯,我们经常在县政府对门新华书店门囗见到县防疫站人员在画栏画宣传加碘盐防地甲病宣传漫画。我们一看就是半天,生动形象,很吸引小学生。在村庄有文艺宣传队宣传碘盐的重要性,提高群众思想认识,提高碘盐利用率。观看孩子较多,给家人宣传,取得很好的效果。

1991~1994年,10个地、市在辖区设立监测点,测定碘盐加工厂、销售点、居民用户盐碘,尤其是居民户盐碘含量呈下降趋势;合格率较低,儿童甲肿率也出现回升势头。1994年10月,全民食用加碘盐,作为一项国策在全国强制推行。当年国家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在“食用加碘盐,健康全家人!”标语传播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和河南是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可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其余省市食用盐均强制加碘。1996年在全国各地全部落实到位,使用碘盐。2002年经抽检评估,碘盐补碘量达到国际标准水平。

自94年后,蓝田县全县使用碘盐执行更加严格。饲料厂和养殖场购买原盐,必须有红头证明才能购买使用。

蓝田县是缺碘地区,食物补充人体所需碘能力较差,地甲病较为严重。因而使用碘盐历史较早,执行相对比较严格。虽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部分不便,但为预防地方病,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民族素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今天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种类充足,人们对碘盐的使用还是不可掉以轻心。

李松涛,网名快乐人生,蓝田陈沟岸村人。毕业於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曾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党务领导工作多年。现在农业糸统技术推广部门任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