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安11个地名入选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沅泽2004 2022-12-15 发布于江苏

图片



近日,江苏省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发布,淮安共有3个古城地名、6个古镇地名和2个古村落地名入围。

地名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传承弘扬地名文化是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力、赓续中华历史文脉、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淮安11个地名入选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有助于彰显淮安城市个性,提升城乡文化辨识度,凝聚居民认同感和向心力。

下一步,淮安市地名主管部门将持续推进地名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系列宣传保护行动,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通过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立地名文化遗产碑牌、拍摄微视频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地名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切实发挥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2年省级
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淮安市)



一、古城地名(3个)

  淮安、淮阴、清江浦

二、古镇地名(6个)

河下、平桥、马头

渔沟、蒋坝、高沟

三、古村落地名(2个)

  青莲岗、龟山


古城地名介绍

淮安

图片

淮安,西汉元狩六年(前117),析淮阴县置射阳县,一说县城即在末口南后来的淮安城位置。东晋隆和二年(363),北中郎将庾希在末口南筑山阳城,即后来的淮安旧城。后山阳城相继成为山阳郡、楚州治所。南宋宝庆三年(1227),为祈求淮地安定,改楚州为淮安军,7年后改为淮安州。元设淮安路,明清设淮安府。元末明初时在淮安旧城北修筑了紧临末口的淮安新城。明嘉靖三十八年,又修筑了联接新老二城的联城,形成了独特的淮安三联城格局。1986年,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淮阴

图片

淮阴,建县于公元前223年前,治甘罗城,因古代县域在淮河南岸,河之南为阴,故名。东晋永和八年(352),荀羡镇淮阴,营建城池,在今淮阴区马头镇。南齐永明元年(483),置北兖州于淮阴城,东魏时改名淮州,隋初又改名为楚州。开皇十二年(592),楚州徙治于山阳县。隋代至元代,淮阴县曾数次并入山阳县。1914 年,清河县更名为淮阴县。建国初,设淮阴专区,辖淮阴县。后淮阴专区先后改为淮阴地区、淮阴市。2001 年,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2009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清江浦

图片

清江浦,本为河名,即原北宋雍熙年间开凿的故沙河。明永乐十三年(1415)陈瑄修疏清江浦后,依托于漕船厂、常盈仓以及南船北马的交通中心地位,此处形成市镇,即借用河名,称清江浦镇。明清时的清江浦是水陆交通中心,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清康熙十六年(1677),河道总督迁驻清江浦。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江浦镇由山阳县划入清河县,为清河新县治。清中期时,南河总督下辖5道23厅,河工经费占清廷岁入的1/8,两江总督也在清江浦设有行署,清江浦进入极盛时期。同治四年(1865),筑城于运河南岸。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 年1月),设立江淮省,地域包括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以及通州、海州二直隶州,以清江浦为省会,不足三个月即撤废。民国初废府存道,清江浦为淮扬道驻地。1914 年,清河县更名为淮阴县。1945 年9月,设立清江市。1983年3月,清江市拆分为清河、清浦2区。2016年10月,清河、清浦2区合并为清江浦区,重新启用了清江浦的地名。

来源: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处
发布人:石岩
审核:市局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