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说的“八个样板戏”到底是哪八个?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到底有几个? ![]()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正式提出“样板戏”一词。 ![]() 1967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八个革命样板戏在京会演》称:“为纪念毛主席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而在首都演出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受到了工农兵群众的极为热烈的欢迎。这次演出活动,已在十五日胜利结束。这次盛大的演出,历时三十七天,演出二百一十八场,接待了将近三十三万名观众。” ![]() 1967年,邮电部为八个革命样板戏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全套邮票中,除了8枚样板戏邮票,还有一枚毛主席头像邮票,画面上样板戏演员高举《毛主席语录》在大踏步地前进。 ![]() 事实上,文革时期的样板戏远远不止这八个,前前后后大约有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都被称作样板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