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样板戏只有八个?不,其实得到审批的共有十九个,还有七部流产了

 翔山 2023-05-24 发布于山西

“文革样板戏”并非纯粹的戏剧作品,它是包括革命现代京剧、革命现代芭蕾舞以及钢琴协奏、交响乐等音乐作品在内的综合性的文艺形式。

“样板戏”遵照“三突出'美学原则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 装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革命生活作品,卷轴般展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革命历史图景, 同时塑造了一系列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形象,从而被奉为成为无产阶级的“文艺典范”。

文章图片1

“样板戏”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首先,“样板戏”是京剧适应 现代化改革的成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京剧改革指明了方向, 而“京剧革命”则将京剧的现代化改革推向了意识形态高度,催生了“样板戏”。

其次,“样板戏”产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后来有幸被选中成为“样板戏”的京剧现 代戏在“十七年文学”时期基本就具备良好的剧本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也是“样板戏” 易为大众接受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而言,“样板戏”创作仍是“左”的文艺思潮的 延续。再次,“样板戏”顺利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还借重于政治力量的支持和在此基础 上的集体创作,毛泽东、周恩来、江青等中央领导人积极干预并调集广大优秀戏剧工作者倾力打造”样板戏',对“样板戏”出台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文革期间得到审批并公演成为“样板戏”的现代戏共19个,在时间上大致可以分成两批。第一批是我们常说的“八个革命样板戏”,包括5个革命现代京剧《红灯 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2个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以及1部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这八部戏于1967年5月1日首次在北京举行的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25周年文艺汇演中集体亮相,得到了舆论的高度赞扬,称之为革命文艺的“优 秀样板”,此后“样板戏”的名字就被定了下来。

文章图片2

第二批是1974年前后相继推出的 11个革命“样板戏”,包括6个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杜鹃山》、《磐石湾》、《红 云岗》、《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2个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和《草原儿女》, 1个钢琴伴唱《红灯记》,1个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1部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 山》。

此外,还有7部“准样板戏”,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公演甚至没来得及通过审 查,包括6个革命现代京剧《草原兄妹》、《山城旭日》、《节振国》、《敌后武工队》、《金雁岭》、《春苗》和1个钢琴弦乐五重奏《海港》。

对如何着手“京剧革命”的问题,江青也提出了具体的指示,即抓创作和移 植,在操作时既要合乎京剧的特点,有歌唱、武打,场次分明,用京剧的语言, 也要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人物突出。她的这些意见后来慢慢发展,被于会泳概括成了“三突出'创作原则,成为“样板戏”的美学规范。江青的发言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批示“已阅,讲得好”。舆论也 为“京剧革命”呐喊助威,《红旗》杂志发表社论《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大革命》,认为京剧革命不仅是文化革命,更是社会革命。《林彪同志委托江青通知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称“社会主义的“文化大革命”已经出现了新的形势,革命现代戏京剧的兴起就是最突出的代表”,“是一个创举”,“文化革命要有破有立,领导人要亲自抓,搞出好的样板”,这是“样板”一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文章图片3

1967年,“样板戏”被官方正式命名。为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25周年,北 京举行文艺汇演,演出剧目就是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八个戏。演出结束,“两报一刊”以及各大媒体竞相做了报道,评论文章正式 运用了“京剧样板戏”称呼,并突出强调了“样板戏”作为无产阶级文艺的“典范 地位'。《红旗》杂志发表了总结性论断,认为“京剧革命已经出现了一批丰盛的果实”,《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京剧“不仅是京剧的优秀样板,而且是无产阶级文艺的优秀样板,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各个阵地上的'斗批改’的优秀样板”并将京剧革命定位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京剧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从20年代的戏剧改良运动到40年代延安旧剧改革再到50年代剧目整理审定直 至60年代“京剧革命”,京剧的现代化改革之路朝着现代性和革命性的双重方向发展, 这注定了其命运必然与政治密不可分。“样板戏”的产生固然包含了江青的个人政治野心,但是就其历史发展脉络而言,是京剧现代化改革的成果,是政治化的产物。如果说京剧现代化改革是“样板戏”产生的社会基础,那么,“样板戏”的产生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基础,即“十七年文学”时期形成的剧本雏形。

《红灯记》取材自电影《自有后来人》(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 公映后被许多文艺团体改编成戏剧,其中上海爱华沪剧团的沪剧《红灯记》(由凌大 可、夏剑青执笔)在上海公演时被江青看中,后介绍给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后来林指示中国京剧院总导演阿甲改编成京剧现代戏《红灯记》。

文章图片4

《智取威虎山》来源于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打进威虎山,活捉匪首 座山雕”的故事,并根据同名话剧改编而成。1958年时京剧《智取威虎山》就已经 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公演,并获得好评,后来代表上海参加1964年观摩演出大会,期间,毛泽东专门看了该剧的演出,还和演员合影。

《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取材于抗日义勇军的真实斗争事迹,并以崔左夫1957年写的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以及刘飞将军的革命回忆录《火种》为基础改编而来。该剧1960年3月5 日在上海公演,“连续7个月演了370场,场场爆满,观众达56万人次”①,这为京剧《沙家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沙家浜》也是个人认为所有剧中最好看的。

《奇袭白虎团》早在1955年就已经首演,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根据战斗英 雄杨育才的故事改编的,在志愿军中很受欢迎。1958年志愿军京剧团集体转业到山 东省京剧团,该剧也随之先后参加了1963年山东省戏剧会演和1964年观摩演出大会,进京之前,山东省京剧团领导特地将剧本送交文化部审阅,江青对该戏评价很高。

文章图片5

《海港》改编自淮剧《海港的早晨》,是1963年编剧李晓明根据他在上海港装卸 区的生活体验创作而成的,很受码头工人的欢迎。其余两出芭蕾舞也很有不错的底子,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的,早在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在延安演出歌剧《白毛女》(由贺敬之、丁毅编剧)之后,《白毛女》就成了中国歌剧 史上的经典,深受观众喜爱,50年代《白毛女》被改编成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

《红 色娘子军》则由中央芭蕾舞团根据电影《红色娘子军》改编。琼花、喜儿、杨白劳等人物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再次以舞剧形式出现,更能使观众耳目一新了。正是这些底本为“样板戏”的成功出台及广受欢迎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也成为“样板戏”推出之初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虽说“文化大革命” 要“大破大立”,彻底否定十七年来的中国文艺,可事实上不可能与传统一刀两断,这些被标谤为无产阶级“文艺典范”的革命“样板戏”在整体创作上实际上仍然体现了与“十七年文学”的一致性。“十七年文学”以“三红一创”为代表,构造了一个庞大的史诗体系,“样板戏” 则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革命战斗生活体系,同样体现出史诗性。

《杜鹃山》、 《红色娘子军》表现二十年代的武装斗争,《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白 毛女》表现三十年代的抗日斗争,《智取威虎山》、《沂蒙颂》表现四十年代的解放战 争,而《奇袭白虎团》则截取了五十年代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画面,《海港》、《龙江颂》 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工农领域阶级斗争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