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文理:福建屏南龙潭从“年久失修”到“炊烟再起” “以用促保”实现“活态传承”

 高山仙人掌 2022-12-1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周文理在熙岭乡龙潭村调研

周文理

周文理,1983年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二级调研员。工作13年来,他积极投身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村镇建设工作,推进传统村落调查认定并实施挂牌保护、开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还通过拍摄纪录片、建设数字博物馆等多种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他所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从“年久失修”到“炊烟再起”

“以用促保”实现“活态传承”

图片

龙潭村景 / 陈小倩  摄

走进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低矮的老宅错落有致,干净的青石板路从村头蜿蜒至村尾。拱桥上,歇脚的游客谈笑风生,满是岁月静好。可就在几年前,龙潭村还是人迹罕至的“空心村”,一座座老宅因年久失修,只剩断壁残垣。周文理说,如今的龙潭村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周文理:此前我去过龙潭村,那时由于村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较多,原本1400多人的龙潭村只有200多名老人和儿童留守,很多老宅年久失修,差点整村拆除。2019年初我跟着部领导到龙潭村调研,当时的龙潭村已经与此前破败不堪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自然环境优美、村落格局保存完整,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错落有致,还有四平戏、红曲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要是被拆除,就太可惜了。

图片

龙潭村蜿蜒的小溪和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

从2017年开始,龙潭村先后实行“老屋认租15年”、创新“雇工购料法”、常住半年以上的“新村民”可以申领居住证等举措,因地制宜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盘活闲置农房等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文创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产业。曾经一度寂寥的“空心村”又见炊烟、恢复人气。

图片

小朋友在龙潭村图书馆安静地阅读 / 报大人 摄

周文理:通过保护利用,当地吸引国内外100多名人才落户成为“新村民”,300多名村民返乡,全年到访的专家、学者、游客达到20多万人,现在当地百姓、新村民、新乡贤纷纷叫好,还有很多想去还去不了。村子必须有人生产生活,才是真正成功的保护利用;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用促保”实现“活态传承”。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在龙潭村召开了现场会议,在全国宣传推广了龙潭村的成功经验。

青春独白

现在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传统村落中都有返乡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现代化、国际化视野,为建设、宣传家乡贡献青春力量。传统村落是古老的,她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她也是青春的,在新时代中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我很幸运能在最好的年纪亲身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这项事业需要代代传承,让越来越多人爱上传统村落那白墙灰瓦、刀耕火种背后农耕文明的血脉乡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本文节选自《奋斗者 正青春|周文理:让传统村落留住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