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余粮

 缠绵168 2022-12-15 发布于广西

本草档案




禹 余 粮







【经文】

禹余粮,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癥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及山岛中。
太一余粮,味甘,平。主欬逆上气;癥瘕、血闭漏下;除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一名石脑。生山谷。


📕本草档案

【释名】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采挖后去净杂石即可。《本经》在禹余粮之后,又收入了太一余粮。南北朝的医学家陶弘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药:“古代有太一余粮、禹余粮两种,治法相同,而今世唯有禹余粮,不识太乙。”明代李时珍却认为“禹余粮,太一余粮,石中黄水,性味功用皆同,但入药有精粗之等尔”。《别录》言: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太一余粮生太山山谷,石中黄出余粮处有之,乃壳中未成余粮黄浊水也。




📕名家论述

【别录】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前后诸病。李知先诗曰,下焦有病人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

【灵胎】味甘寒。主咳逆,补中降气,不使上逆。寒热,除脾胃气虚,及有湿滞之寒热。烦满,补脾之功。下赤白,质燥性寒,故能除湿热之疾。血闭症瘕,消湿热所滞之瘀积。大热。热在阳明者必甚,此能除之。炼饵服之,不饥,其质类谷粉而补脾土,所以谓之粮而能充饥也。轻身延年。补养后天之效。

     禹余粮,色黄、质腻、味甘,乃得土气之精以生者也。故补益脾胃,除热燥湿之功为多。



📕用量炮制

【炮制】

古:《雷公炮炙论》:'凡修治,用黑豆五合,黄精五合,水一斗,煮取五升,置瓷锅中,下余粮四两,煮,旋添,汁尽为度,自然香如新米,捣之,又研万杵,方用。'

今:①禹余粮:拣去杂石,洗净泥土,干燥即得。

②煅禹余粮:取净禹余粮,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倒入醋盆内淬酥,捞出,晒干。(每禹余粮100斤,用醋30斤)



📕方剂举隅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治灭瘢痕

      禹余粮、半夏等分。末之,以鸡子黄和。先以新布拭瘢令赤,以涂之勿见风,日二。

(《千金要方》)

治女人漏下

      治女人漏下,或瘥或剧,常漏不止,身体羸瘦,饮食减少,或赤或白或黄,使人无子者方。

      牡蛎、伏龙肝、赤石脂、白龙骨、桂心、乌贼骨、禹余粮各等分。上七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二。

      白多者加牡蛎、龙骨、乌贼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余粮,黄多者加伏龙肝、桂心,随病加之。

(《千金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