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周年校庆新闻报道

 永康诗意 2022-12-16 发布于浙江

​【70周年校庆报道】奋进七十载 扬帆新征程 ——庆祝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建校70周年

2021-10-18

今年,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不断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书写了一曲开拓奋进、砥砺前行的华章。

1951年,为适应新中国空军对气象人才的需要,学校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在成都小天竺街169号六合里应需而生。1954年,该训练大队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由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万里同志任第一任校长的四川统计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70年来,学校取得的每一个进步,离不开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教育部、火箭军、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殷切关怀和鼎力支持,离不开历代成信人的接续奋斗和无私奉献。

饮水思源,心怀感恩。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和20万名成信大校友,向学校历代开拓者和建设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70年来,学校在艰苦岁月中不忘初心,在改革开放中焕发生机,在新时代里龙马奋进。学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成为火箭军(原第二炮兵)全国第一所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普通高校;2010年成为四川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学校为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校园面积2000余亩,有20个教学单位,有2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

70年来,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历久弥新,凝练出“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精神,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信息、大气和经管等重点学科优势持续强化,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实施“以人为本,开放融合,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内涵发展之路,凝聚成信智慧、贡献成信方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已成为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事业和四川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70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总结构建起“三段培养、两次分流,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自2008年起,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施了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形成了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推动了学校跨越式发展。作为四川省第一所参评省属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学校以“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获批13个国家级、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有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在2015年至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学校排名全国第106位,在《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中位列全国第47位、川内省属高校第一。

70年来,学校与中国气象事业血脉相承,始终保持紧密联系,强化人才支撑、注重产教融合,不断提升原始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全面服务国家气象现代化发展战略。学校为中国气象事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气象人才,他们广泛分布在气象、民航、航空航天、部队、农业等行业或领域,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逐渐形成了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现代气象服务等覆盖气象业务全流程的大气科学研究体系。青藏高原地气耦合与气候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被国内70%天气雷达采用并出口国外;开展航空航天气象研究为国防重大发射任务保驾护航;率先在国内开展龙卷风探测技术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计划支持;与中国气象局共建全国首个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性能分布式计算技术、大数据等服务国家气象现代化建设。

回首过往,历代成信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展望未来,全体成信人信心满怀、豪情万丈,以昂扬姿态全面开启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新征程。我们坚持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面向产业需求、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国际潮流全面开放办学;我们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完善多元化协同育人体系,进一步彰显特色优势;我们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着力培育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团队,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推动成果转化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

七秩弦歌砥砺沧桑,薪火传承再续华章。我们相信,有中国气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有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全体成信人初心不改、使命不忘,团结一心、乘风破浪,一定能够建成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贡献成信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