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心画意 翰墨诗情 ——记著名书画艺术家王鹤义 王鹤义先生的艺术名誉在当下书画界内可谓皆是有目共睹,而他之所以能在书画艺术上取得如此高造诣,一方面是因为他那深厚的文人风范和文人学养,而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他本人对于传统书画取法的全面继承!山水丹青是有外师之造化而又中得于心源,书法翰墨亦是有承于古典之余韵而继以今时之风,尤其是在书法作品创作上,王鹤义先生更是能充分融入一种诗学情感的品性蕴藉,是谓诗书一体,心手双畅,纵览之余,可赞不凡! 在山水丹青的创作上,王鹤义先生是有极其深谙于对青绿山水的表现法门,但画中的自然美感,却并非是来自于取法的法门,而是源自于王鹤义先生对画面各项细节的把控布局,即是味象其形和随类赋彩,而经由此所描绘出的山川溪流和云烟屋舍等画面表现,也都是尽可以达到一种可游可居的畅神境界,赏心悦目,大美和谐!当然,这一切的创作基础也都是离不开王鹤义先生那深厚的笔墨功底,用笔之道骨力洞达,赋色之韵清秀致雅,并且无论是点线面之间的形态构造,还是虚实浓淡之间的浑然蕴藉,其在王鹤义先生的笔下可谓都是有得到了全面的造意融合!以技入道,匠心独运! 书法精髓,在于品高,正如清代名家朱和羹于〈临池心解〉一书中所言那般,是曰:“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而今王鹤义先生执笔作书法,也恰恰就是有明晰于此人品书品双全之道!行书作品用笔尚逸,是有书写心气之格,也见和书风和畅之气,取法胎息二王源脉,继有兼容黄庭坚等要妙之变,字字所书,由是可堪大家风范!而其楷书作品,则就更可以说是当下书坛之一绝,尤其是一幅梅兰竹菊书作,观之既是有文人气概的高度蕴藉,同时也更是丝毫不失于个性抒情的文化彰显,正读可品,反读亦然,而此般诗书造诣,也自是唯有学养深厚者方可达也! 禅心画意,翰墨诗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属于艺术的创作领域也是有迎来了全新的文化走向,而书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两大重要载体,它们的创作意义和文化表现显然都是要远超于其它的艺术种类,但遗憾的是,在当下时代已经是很少有人能够完全秉持书画的文化正道,大多数人不是在崇尚展览式作品的路上,就是有落入了俗流匠笔的创作环境。但幸运的是,即便是时代风气如此,却仍是有一小部分艺术家是能去坚守传统文化的创作阵地,像今日的王鹤义先生便就是其中的一名佼佼者,作书绘画,持以严谨,明晰论道,不失一格!艺术大家的文化名誉,真可谓是名副其实也!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邵信平 2022年12月14日 (请横屏观看) 王鹤义老师原创:梅,兰,竹,菊四首互为倒读的诗。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同时把梅,兰,竹,菊写成互为倒读的回文诗并把它写成楷书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