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侯国:凡国

 zqbxi 2022-12-16 发布于江西

      凡国(西周初期-春秋中晚期)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凡地,周成王封周公三子伯瞵于凡,建立凡国,爵位为伯爵,建都在今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凡城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姓解·一一三·乙部》 :"凡,姬姓。"《广韵·凡》、《姓氏急就篇·下》、《姓苑》的记载相同:"凡,姓。周公之子凡伯之后。"《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 记载的更为详细:"凡氏:周公第二子凡伯之后,为周畿内诸侯。皇甫谧谓:"凡氏避秦乱,添水为泛"。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东石坝《姬氏志》 均记载:"周公少子封于凡,以国为氏。"

伯瞵就封凡国

周成王封周公第三子伯瞵于凡国。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凡地。《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司马贞索隐》:周公元子就封於鲁,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周公次子后裔所修《元圣裔周氏族谱》中有明确记载:"始祖1世,元圣周公,讳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兄弟也。佐武王定天下,肇封于鲁,未就封,留相王室,食邑岐周,后相王位,冢宰建官立政,制礼作乐。薨谥曰"文",唐追尊公为"先圣",宋追封"文宪王"。生子八,长子伯禽,就封于鲁;次子伯羽(《尚书·周书》、《汲冢竹书》称君陈),袭周公爵;三子伯瞵,封凡;四子伯龄,封蒋;五子伯羿,封邢;六子伯翂,封茅;七子伯翅,封胙;八子伯翔,封祭。"

凡国"凡"字的由来

凡国虽是西周始建诸侯,但"凡"这个字作为地名早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便已出现,"凡"的甲骨文写法类似一个"井"字,中间是个"口",造字本义是"铸造器物的模子",后来引申为"凡是,表示概括"的意思。《说文解字》:"凡,最大限度地囊括。"根据"凡"字的造字本义,最早的凡地由来应该是源于擅长铸造器物而得名。

西周时期的凡国

凡国自伯瞵开始,历代凡国君主的名字已无从考查,但是历代凡伯均为周代王室卿士。周厉王时期的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专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成语不可救药就是出自凡伯。

前841年的一天,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远离都城的彘后,派凡伯回都城镐京探听消息。凡伯见暴动已经平息,就和周公、召公商议,准备接周厉王回都复位。但是,人民对周厉王十分憎恨,坚决不允许他回来。周厉王无可奈何,只好在彘定居,凄凉地度过了14年后病死。

西周末年的凡伯一如其先辈,《诗经》中的《板》、《瞻卬》、《召旻》皆为此时的凡伯所作。其中《瞻卬》写幽王宠幸褒姒,黜退贤良,导致邦乱民困,公开讽刺、进谏昏庸无道的周幽王,揭露了最高政权集团的腐败黑暗,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力求挽救走入寄途末路的周朝。

凡国的灭亡

东周开启后,君臣父子的祖训沦丧,周室王权渐失,世代为周室服务的凡国也逐渐失去了权位。唐代柳宗元《封建论》中提到:"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意思是从那以后,诸侯询问象征天子器物之鼎的大小轻重者有之,射中天子肩膀者有之,讨伐天子大臣凡伯以及逼迫天子诛杀苌弘者有之,天下大乱,诸侯卿大夫们心中已没有了天子。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窥探凡国当时的尴尬处境。

《左传·隐公七年》 载:"初,戎朝于周,发弊于公卿,凡伯弗宝","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杜注:"凡伯,周卿士;凡国,伯爵也。"

当初戎人到王城朝见周王,凡伯为王室公卿,收了戎的财礼却未以贵宾之礼款待,得罪戎人。(按照当时的礼仪,如果有贵宾到周朝拜访周王,他们往往还要拜访有名望的公卿,公卿要在祖庙中接待贵宾,然后贵宾与公卿之间还有私人之间的会谈。当贵宾与公卿之间进行私人会谈时,双方是有财礼互赠的,也就是所谓的"致币"。币,我们如今称为钱,当时"玉、马、皮、圭、壁、帛,皆称币。")。前716年,凡伯奉王命出使鲁国,返回时经过楚丘,遭到戎人的袭击和劫持。(楚丘是位于当时曹国与宋国之间的一个城邑,即今山东省成武县西南、曹县东南三十里的地方。当时应当是戎人建立的一座城邑。凡伯成了戎人的俘虏,这事虽然起因是凡伯曾经对戎人无理,可他如今是周王室的代表。但是史料没有周王室对凡伯有任何解救行动的记载,凡伯作为一个诸侯国君,史料也没有记载他的国家有相关的行动。凡国所在的辉县距离楚丘有600多里路)。此后凡伯不见于《春秋》经传。春秋早、中期,北方狄戎一度相当活跃,凡国可能就在此时被怀恨在心的戎人所灭。

《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据史料记载,凡国灭亡后,凡国君主流亡到楚国作寓公。《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一,记有凡伯与楚王的一段对话,说楚王与凡国之君坐在一起闲聊,不一会儿工夫,楚王左右的仆人多次来讲"凡国已经灭亡了"。凡国之君说:"凡国虽亡,不足以丧失我的存在,楚国虽在,也不代表能永久弥新。由道的高度来看,可以说是凡国并不曾灭亡而楚国也不曾存在的。"

凡国故城遗址

位于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东南地,城墙为土筑,今遗址犹存。唐朝曾在此设凡城县。现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东南的田野之中,凡国国都凡城的城墙地基仍存,被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有村姬家寨、周圪垱,都因凡国而得名。"北云门"之名也源于西周,因当时最流行的歌颂黄帝的歌舞《云门》而得名。

国君绑架   下落不明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古代,古老的中国处于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期虽然战乱不断,可是却英雄辈出,历史佳话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多达几百个,为今天人所津津乐道的主要是楚国、秦国、齐国等大国,但是也有很多个小国,虽然名气不大,可一样充满着传奇色彩,值得关注。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个小国,非常的很=神秘,史料记载非常零星,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其国君被人绑架后下落不明。

现在的河南省辉县地区,在春秋时期曾经有个叫凡国的诸侯国。凡国这个国名在春秋时期显得既陌生而又平凡,然而它也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神秘的小国,仔细看完《史记》与《左传》还有《春秋》这些史料,我们都很难能够看清凡国的整体面貌,那些关于凡国的零星记载,根本不能看出来凡国最早的开国国君为谁,更看不出来凡国的灭亡经过,甚至凡国究竟有多少有位国君,也是无从知晓。

春秋时期的很多诸侯国都是出身名门,有的是三皇五帝的后裔,早在夏朝或者商代就已经存在,如陈国;有的则是周人的功臣,如齐国;还有的则是周人的至亲国家,如鲁国。凡国最早应该也是名门后裔所建,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凡地的名字出现过。根据史料记载,周代时期的凡国为周公庶子于凡所建,可以说于凡是周代时期凡国的最早国君。凡国的国君为世袭伯爵,史称其为凡伯。史料关于凡国国君的记载,比较详细的只有三位,其中两人曾经讥讽过昏君,还有一人被绑架过结果后来下落不明。

周代的周厉王是与夏桀和商纣齐名的“历史三大暴君”。其实当时凡伯也曾经劝谏过周厉王,并且还是采用诗歌讽刺的特别方式来提醒周厉王,《诗经》中有一首《大雅·生民之什·板》据传就是凡伯刺谏周厉王的原文,其中有“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说的是国家动乱之际,国君应该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大力恢复礼制,发展国民经济,以充实国库。不知道是周厉王文化水平不高还是故意装聋作哑,周厉王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终于引发了“国民暴动”。

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也是位比较昏庸的领导,虽然他并没有采取暴政来统治天下,可是却把国家管理得混乱不堪,尤其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竟然开国际玩笑“烽火戏诸侯”,最后导致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幽王时期的凡伯像他的祖先一样,也多次进谏周幽王老板,希望能够为振兴周朝政权尽一份力,可是昏庸的周幽王却无视凡伯的建议,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导致西周覆灭。而王室东迁,当年的凡伯也跟随周天子到了洛邑城,成为驻守在王城中的权贵,凡伯的封国也就迁徙到了河南之地,最早的封国所在却也再难为人知晓。

《左传》载:“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这大致处于周桓王时代,而周桓王因与郑国庄公交恶,天子的权威在繻葛之战后受到极大折损。因此这个时候的戎人派遣使臣前往都城朝觐周天子,这是对王室们莫大的支持。那么,凡伯为何偏偏要“不以宾礼款待”呢,这或许跟周桓王所传导给凡伯的观念有关,周桓王本身是个颇想有所作为的天子,从其主动削弱郑国势力就看的出来,周桓王希望重振朝纲,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周桓王错估了郑国的力量。

周桓王的思想极有可能影响到凡伯的判断,这个具有守旧传统的老臣子,骨子里依然保持着周王室贵族血液里的所谓高贵感,依然无法接受“戎狄”部族的主动投诚,始终还是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四方戎狄朝觐周天子是理所应当,这就给凡伯的族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周桓王来年派遣凡伯到鲁国聘问归来,对凡伯怀恨在心的戎人就在楚丘袭击了凡伯的队伍,将凡伯生擒回了戎人部落,凡伯便是成为了戎人的俘虏。

从此以后,史书关于凡伯的任何事迹全部消失,而被戎人绑架的凡伯也没有了下文,对于其结果没有了记载,从那以后下落不明。至于没有了封君的凡国,更是无影无踪,极有可能在数年之间就被中原的诸侯国们收归己有。

身灭志存

“匪我言耄(mào),尔用忧谑。多将熇熇(xiāo),不可救药。”这是出自于《诗经·大雅·板》的一句诗词。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这个部分主要是周王朝都城地区的宫廷音乐,描绘的也是统治阶层的生活,至于作者也都是上层贵族。根据《毛诗序》中记载,这首诗就出自于凡国国君凡伯之笔,描绘的就是周厉王暴政下亲小人,远贤臣的景象。这一期,就从文学入手,看看千年之前的凡国。

文章图片2

周公旦为周朝的建立以及拱卫国家立下了不世之功。为巩固周朝在东部的统治并犒赏诸位功臣,于是在成王时期再次分封诸侯。其中分封周公旦的第三子伯瞵(lín)于凡地,建立凡国,爵位伯爵。凡国大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辉县市。既然有这层身份在,虽然史书中对凡国的国君没有记载,但他们自然而然的一个任务就是作为周王室的卿士辅佐周天子。

时间来到周厉王时期,周厉王亲近小人,专横跋扈,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作为辅政的凡伯,自然而然要劝谏厉王,但厉王却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开始疏远凡伯。更大的灾难马上就到来了。公元前841年,不满周厉王统治的百姓拿起了农具、棍棒围攻王宫,周厉王仓皇出逃,沿着渭河谷地,一路逃到了彘(zhì),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霍州。史称“国人暴动”。凡伯也跟着逃到了这里,在百姓稍微平息后,凡伯秘密返回国都,但此时的百姓坚决反对周厉王再回来。

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掌握朝政,周厉王也只能留在了霍州,这一呆就是十四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周召公和”。凡伯在无奈之中,《大雅·板》一气呵成。束手无策、万般无奈的凡伯发出了“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的怒吼。共和执政这件历史事件众说纷纭,魏源曾说“周召共和”时期执政的共伯和就是凡伯。历史迷案有待考古界的进一步研究。但这些都不重要了,至少凡伯看到了重回正轨的周朝。

可是好景不长,周幽王的时代到来了,至于周幽王干了什么事我们就不说了,懂得都懂。凡伯死了,但凡伯又来了,史书没太多记载。这一时期的凡国国君仍被叫做凡伯。凡伯继承了先辈的意志,用笔杆子抨击残酷的现实,讽刺周幽王:“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大雅·召旻》、《大雅·瞻卬》浑然天成。但凡伯忧国忧民之心难以阻挡西周的覆灭,眼见得幽王身死国灭了。

公元前770年。这一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到来。凡国仍然维护着周天子,使得它处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屡次遭到其他诸侯国的攻击。直到公元前716年,犬戎向周天子朝贡,给此时的凡伯送去了礼物,但凡伯却没有以礼相待。年底凡伯奉周恒王之命出使鲁国,返回经过楚丘也就是今天的曹县附近时,被记仇的犬戎人抓去顺便灭了凡国,从此凡伯杳无音讯。他们世代拱卫的周天子没有做出任何救援行动。从此,凡国的历史从正史中正是退去。

不过,还有一段小插曲。凡国灭亡后,当时留在都城的凡国君流亡到了楚国,有次楚王和凡国君聊天时,左右仆人几次强调凡国灭亡了。凡国君做了反驳“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凡国虽然亡了,但不影响我现在的存在,楚国虽然存在,但不能保证他将来还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凡国没有灭亡,而楚国也不曾存在。这个故事出自于《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始于文学,终于哲学。高!实在是高!

凡国虽然灭亡了,但是他在文学史,哲学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两笔!所以按照凡伯的逻辑,你们认为凡国灭亡了,但凡国依然存在。他灭了,但没完全灭!

凡姓

有一天,凡侯和楚王坐着聊天,就像我们今天一样。一个士兵跑来说,大事不好了,凡国要亡了。 凡侯说:“哦,知道了,下去吧。”

  楚王很惊讶凡侯的平静,问:“难道你心里不着急吗?” 凡侯说:“我何必急呢?急也没有用啊。凡国的存在,不能保障自我的存在。凡国的灭亡也不会丧失真我的存在。国家灭亡自有他的道理,一定是过去现在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那么,你们楚国不正是这样吗?我乃周公之子封地,天子姻亲,血统正脉,还不敢称王。就连晋、齐等大国也不敢称王,公侯伯爵大家遵守规矩。只有你们楚国擅自称王,周王何堪。大家坚持一个真理。国王也好,名字也好,都是虚幻的名号。凡国不曾灭亡,楚国不曾存在。”楚王顿时惊愕。

凡姓:神秘不平凡的凡国

  上面的故事亦真亦假。故事本身存在《庄子》,《庄子》里记载: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 楚王左右曰 凡亡者三。 凡君曰:'凡 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 凡 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 楚 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 凡 未始亡而 楚 未始存也。

  大概意思就是开头那一段。这事是不是真的,古凡国和楚国怎么会坐在一起抽烟,似乎都不好说。小编也不知道。

  凡国,大概位置现在河南辉县。现在辉县有个凡城村,据说就是故事承载地。楚国大家都知道,湖北荆州那边。后来大到湖南、湖北、江浙等省。以前中原诸侯认为那是蛮族之地,楚国最早被称为荆国,荆蛮。荆棘的荆,本身就是荒地荒草吧。

  一个大楚国和一个小凡国在一起喷空,出来一个词:荆凡。荆凡的意思是比喻存亡无定,事情的两面性。不过这典故都很少用到。

  凡国国王这么超然,很有道家之风。所以出自《庄子》,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学派。小编认为这是庄子的创作,不一定是真的。因为庄子自己逍遥世界,不愿做官,楚国来找他,他忙着钓鱼不去。庄子可能对楚国这个非传统中原文化的荆蛮之地的国家不喜欢,经常拿人家编辑故事。

凡姓:神秘不平凡的凡国

  凡国是凡姓的主要来源。

  周公的儿子被封在这,这个位置不简单。以前商朝的国都朝哥(现在鹤壁淇县)在不远处,据说是以前商朝遗民叛乱。周公平定后,在这里设置了卫国,卫这个名字就很意思。卫姓和卫国以后喷空。现在还有卫辉这个城市,卫辉,源于后来卫州辉州的短暂合并。喷远了,今天咱们的主题是喷空凡国和凡姓。

  周公小儿子封在凡,凡国,侯爵。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侯爵第二级,还是比较大的啊,地盘、子民数量和资源都是不错的。

  凡与樊,肖与萧,戴与代,都有不同的故事,以后慢慢坐下来喷空。

辉县市天王寺善济塔

640.jpg

天王寺善济塔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共和路中段东侧,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创建天王寺,修筑善济塔。清中期,天王寺损毁不存,仅存古塔一座。

640 (3).png

该塔为七级六角形楼阁式砖塔,通高24.30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青石筑,高0.60米,其平面为六角形,青砖铺地,人字纹,青石砌边;塔身高21.20米,由下而上逐层收敛,呈锥形,共七层。

640 (1).jpg

塔心室

第一层塔身东壁辟半圆券塔门,左右开两个砖雕直棂假窗,各角柱上均有四个须弥座形式装饰;顶部砖檐外露硕大的砖雕斗拱、额枋和飞檐椽头;入塔门为塔心室,室顶为砖砌叠涩顶,内设砖梯可绕塔身逐层而上;以上各层结构大致相同,塔身各层高度不同,所辟塔门和假窗也不尽相同;塔身通体皆嵌青砖浮雕,特别是第五层外壁上筑砌一排砖雕佛龛,东面有六个,东南、东北面各九个,龛内均有佛像,其形象栩栩如生;第七层顶部设置天门、塔刹,塔刹由覆盆、相轮、铁插杆组成。

640 (2).jpg

第五层砖雕佛龛

640 (1).png

塔檐

据地方志记载,该塔自元代创建至今曾经受过十二次大地震,仍巍然屹立,经久不衰。善济塔作为古城历史文化标识,得到历代保护修缮,明洪武、清乾隆时期相继重修。民国二十三年,复护以砖垣,环以铁槛,以利登临。一九四八年辉县城解放时,该塔第五层被攻城大炮击毁。一九六零年维修完善,一九七四年小型维修,一九八九年七月三十日夜遭雷击,上部三层与下层塔门局部被击毁。二零一九年九月至二零二零年一月,对古塔进行系统维修,塔刹、塔檐、塔身木构件、砖雕构件以及地面铺装得以原貌修复。

640 (2).png

塔 刹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登顶古塔凭栏俯视,城内市井街坊,城外山川秀色,尽收眼底。天王寺善济塔地处古城区的核心地带,处在学宫之艮位,并与文昌阁遥相辉映,历来被视为故共城之标志、文化之攸关。作为共城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瑰丽多姿,雄伟壮观,为研究中原地区宋元时期佛教传播情况和元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640 (3).png

天王寺善济塔于1963年6月20日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