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曙光社”在绥阳的革命活动

 yczx 2022-12-16 发布于贵州

□文/图 曾庆远

1949年7月初,进步青年、贵阳中山中学学生、遵义人幸必泽受中共贵州省工委委派,毕业后返遵以教师职业作掩护组建了“曙光社”,共有社员120余人,下设团溪和绥阳两个支部。绥阳支部有30余人,最初由李先淮发展胡振宇和龚毅二人成立核心小组,李先淮任组长,胡振宇任宣传委员,龚毅任组织委员。核心小组设在县城东街陈铨昌住宅。“曙光社”绥阳社员在迎接地方和平解放、解放初期维护稳定和征粮剿匪,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人即使对“曙光社”在绥阳的革命活动有一定了解,但“曙光社”由哪些人员组成,居住在什么地方,他们当时的身份和职业如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何去何从?却极少有人全面知晓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曙光社”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建立的由进步青年组成的秘密外围组织,其在绥阳的革命活动以及后来的人生变化,是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去作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曙光社”在绥阳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了解敌情工作,为绥阳解放提供方便。比如潜入国民党绥阳县政府,取走墙上所挂绥阳县地图,连夜赶绘后专程上报上级使用。1949年10月初,根据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和遵义“曙光社”意见,绥阳支部全体社员编入“川黔边区游击纵队绥阳第五支队”(简称“边纵五支队”),李先淮为政治委员。“边纵五支队”成立后,成功策动县保警中队队长杨占清部宣布起义,并将该部开赴旺草。11月22日,又策动尹珍乡乡长陈钊昌宣布起义,将其自卫队40人、枪交给“边纵五支队”改编。尹珍乡成为全县最早宣布和平解放的乡镇。11月29日,“曙光社”带领起义的保警中队杨占清部40人,由旺草交溪沟日夜兼程赶至黄杨追剿李亚夫残匪“反共独立营”,缴获该匪部枪支60余支,手榴弹50多枚,步枪子弹数百发,俘虏土匪100多人,当场宣布释放被欺骗挟持为匪的老百姓。第二日成功说服国民党宽阔乡乡长周如海起义投诚。四是追捕国民党绥阳县县长李永煊。 “曙光社”得知国民党绥阳县政府县长李永煊躲藏在儒溪与黄枧交界处的水坎后,指派龚毅、胡振宇等人前往追捕。后因李永煊早已往桐梓方向逃窜,未能抓获。11月21日,绥阳解放后,根据“曙光社”领导幸必泽指示,李先淮和龚毅组织成立了“民主青年联合会”(简称青委会),很快吸收了李演、胡兴辉等一大批青年参加到“青委会”中来,为继续瓦解敌军,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资产作出了贡献。1949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西进支队第二大队第五中队到达绥阳,29日成立中共绥阳县委员会和绥阳县人民政府后,“曙光社”在中共绥阳县委的领导下,协同老区来的同志,接管了国民党绥阳县政府的各个部门,整编“边纵五支队”部分人员和县保警中队杨占清部以及解放后缴械投诚人员,成立“绥阳县大队”迅速稳定县城局面。绥阳解放后,除少数学生和教师继续读书和教学外,“曙光社”其他人员在各自新的工作岗位上与老区来的同志团结合作,宣传、组织群众,筹集粮草,支援前线,成功抗击攻打县城的土匪,监视城内的残敌。粉碎了他们里应外合的阴谋,取得了县城保卫战和征粮剿匪的胜利。

“曙光社”绥阳社员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和高中学生为主,如龚毅、龚志胜、王代俊、谭信康、李如钰、高坚柏、裴启明、李文藻、田逢源、雷义、冯载辉、蹇国臣、何世俊、韩述枝、彭鸿鑫、梁毓琛等人,另有少数社会青年参加。知识分子的文化特性,决定了他们对时代变化有较强的敏锐性和责任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较早了解到共产党和解放区的情况,对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及其黑暗统治多有不满。按当时的阶级成分划分,他们多数出身于地主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接受高中教育,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本地上层社会关系较为清楚,有利于做分化瓦解工作。如陈铨昌、龚毅、龚志胜、龚志容、谭信康、李如钰、祝山石、陈远玲、王正、李文藻、何世俊等人。谭信康、裴启明、高坚柏等人还是国民党区分部委员,有的是三青团员或分队长、乡民代表、政府干事,这些身份对“曙光社”社员开展地下革命工作起到了较好的隐蔽作用。

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时代氛围,也是影响“曙光社”社员迅速跟上形势,投身革命的因素之一。从居住地分布看,除了李先淮和冯载辉二人处于较偏远的黄杨乡(现黄杨镇)和顺河乡(现坪乐镇)外,绝大多数社员都居住在县城及周边乡镇,即现洋川街道和郑场、旺草、枧坝、风华等历史人文厚重的地方。如:胡振宇、李如钰、江大刚、高坚柏、梁毓琛等为洋川镇(现洋川街道)人。陈铨昌、祝山石、陈远玲、陈远函、卢先鼎、蹇国臣、冯凌、雷义等为尹珍乡(现旺草镇)人,龚毅、龚志容、龚志胜、王代俊、王正、韩述芝等为黄枧乡(现枧坝镇)人,何世俊、夏模、彭鸿鑫为富文乡(现郑场镇)人,谭信康、李文藻、田逢源、裴启明为双龙乡(现风华镇)人。这些地方在抗战时期,先后涌现了吴剑平、夏禄敏、张涛、彭镇璞、徐琨、陈永思、张国勋等一大批国民党中将、少将级的军长、师长和旅长。这些人思想进步,眼界开阔,除了彭镇璞将军是国共双方都认定的抗日烈士外,其他人在解放战争中均起义投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浓厚革命氛围的地方,必然对当地青年追求进步,投身革命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解放后,“曙光社”绥阳社员除一部分继续教书外,其余都成为国家干部。其中,李先淮曾担任安顺柴油机厂任副厂长,胡振宇在四川省公安厅安全处任副处长,祝山石曾担任仁怀茅坝区副区长、仁怀化肥厂党委书记, 王代俊曾经担任黄枧区委副书记和区长,夏模曾经担任过城关镇副镇长和洋川区副区长,韩述枝曾担任过宽阔乡乡长,裴启明担任过县农场场长。后来,“曙光社”绥阳社员的许多人由于地主家庭出身和曾经是国民党员或三青团员,一度被打成“右派”或反革命分子,进行劳动改造甚至含冤入狱,但最终都得以平反,恢复了工作。改革开放初,他们积极配合组织核实身份,落实政策。李先淮、胡振宇、龚毅、谭信康、陈远玲、王代俊、何世俊等人还主动撰写回忆文章,为深入挖掘这段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4624-3-1.jpg

遵义曙光社核心领导小组部分成员青年时期照片。

4624-3-2.jpg

西南军区颁发给曙光社员、边纵游击队的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