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金湖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2-12-16 发布于山东

 1960年置金湖县。取名“金湖”,是因为县境内有汜光湖,而汜光湖在古代名为“津湖”(魏书作精湖),于是用“津湖”的谐音“金湖”作县名,另外境内也有大金沟、小金沟等地名;同时也是因为汜光湖湖面宽广,水产丰富,好似取之不尽的金银之湖。

秦朝,实行郡县制,属东海郡东阳县。西汉,初属东阳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由东阳析置高邮县,今县境金南、金沟、塔集、天堂集一线以南地区属之,余属东阳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东阳县析置射阳、平安县,建平安城,今县境金南、金沟、塔集、天堂集一线以北地区属平安县,该线以南属高邮县,戴楼一隅属东阳县。平安县是本土立县之始,距今(2012年)已2129年。王莽时期,改平安县为杜乡县,高邮、东阳无变。东汉,恢复平安县,高邮、东阳县如故。三国时期,地在曹魏。金湖、高邮地区乃曹魏与东吴对峙的前沿阵地,曹魏虑其民被东吴所掠,令民北迁,民恐,纷纷渡江南下,平安、高邮、东阳三县俱荒。魏将邓艾在今县境及洪泽县部分地区屯田,筑白水塘,建石鼊城。西晋,平安并入射阳县。县地分属射阳、高邮、东阳三县。史学家皇甫谧诠释《史记》,《史记·五帝本纪》尧帝下所注"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中的"三阿"即今县所属之塔集。东晋,东晋偏于江南,版图狭小,地在东晋。境内三阿侨置幽、兖二州。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前秦与东晋在境内发生"三阿之战"。南北朝时期,南齐于平安城置安宜县,于石鼊城立阳平郡。南梁于安宜城置东莞郡,并由石鼊城移阳平郡来治。高邮析置竹塘、三归县。南陈废东阳县,安宜、高邮如故。北周以石鼊城置石鼊县,原属东阳县的今戴楼一隅改隶石鼊县。隋朝,随初石鼊县并入安宜县。高邮县无变。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冬,杜伏威率领的起义军攻克安宜城。安宜城遭杜伏威屠焚。唐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宜县移驻大运河以东之白田(及今宝应县城),唐上元三年改安宜为宝应县。地分隶宝应、高邮二县。宋朝,宝应、高邮县如故。元朝,改高邮为府,改宝应为安宜府。安宜府寻废,仍宝应县。明朝,高邮改府为州,宝应仍为县。清朝,宝应县、高邮州无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4月隶高邮县的部分(时叫闵塔区)划属宝应县。195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复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文曰:"9月29日电悉。同意在宝应县宝应湖西地区设立金湖县。"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0次会议通过设立江苏省金湖县的决定,决定曰:"设立金湖县以宝应县的宝应湖西地区为金湖县的行政区域。"至此,这块北有白马湖、东北有宝应湖、东南有高邮湖,内藏泗湾湖、洒火湖和诸多河汊的水面积占总面积(1390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神奇土地,结束了她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宜县移驻大运河以东之白田(即今宝应县城),使本土无治,而分属宝应县和高邮县(州)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开始新的纪元。

金湖荷花荡是国家农业生态风景区(国家"AA级"风景区),位于金湖县的横桥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宋代文豪苏东坡曾偕妹夫秦少游、文友黄庭坚等在此登舟夜游,观景赋诗,留下了"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的千古佳句。荷花荡总面积22.4平方公里。荡内是铺天盖绿的万亩荷田,荡外是烟波浩淼的高邮湖,碧波粼粼,渔帆点点。

拥有万亩水杉林的金湖水上森林公园位于金湖县涂沟镇唐港境内,距金宝一级公路(向南)2.5公里。这里南临高邮湖,北接宝应湖,东与宝应县隔湖相望,总面积1.1万亩,其中林地10432亩,水面548亩。拥有生态林5000亩,银杏园300亩,林果鸟兽品种繁多,有垂钓鱼池、水上乐园等观赏、娱乐、休闲项目。林场内有历史悠久的东来寺和西来寺遗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