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教学与研究》2017.1.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艺术----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中学 张楚 邮编:435502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设计,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我们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及作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设计,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 课堂教学目标也称课时教学目标,它是指预先制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果或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备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对于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以及完善教学策略起着引领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学或教研活动中,很多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些教师缺乏分析教学目标的意识和能力,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当,致使制订的教学目标大而空或多而乱;有些教师依据教材中设计的环节和任务以及自己的直觉确定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或根本不制订教学目标;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述不规范。如果设定的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教师的教学活动必然是无的放矢,难以保障教学效果。所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我们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主要误区 通过研究大量教学实例和反思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行为主体错位 例如: (1)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fl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to learn positive qualities from great women. 可以看出,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均是教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的知 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为目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当是学生,评价的标准应当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以下两例中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1)the students can read and spell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 (2)the students can give three or four examples of the passive voice. 2.行为动作指向不明确 例如: (1)master the following new words and phrases. (2)practice the use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 这里的动词master和practice指向不明确,且词义过于笼统,无法操作和检测。学生master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及practice定语从句,应达到什么程度?是理解、应用,还是仅识记?教师很难在教学中落实该目标,也很难判断和观测master和practice的程度,这就给评价带来不便。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作必须是具体而明确的。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表述教学目标时要尽量采用可观测到的行为动词。这不仅有利于实施教学,也有利于在教学中开展评价。 例如,要确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辨认、标示、排列、命 名、列提纲、选择、阐述等(describe,identify,label,list,name,outline,select,state,etc.)方式来描述目标;表示理解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有:谈论、辩论、区别、描述、解释、扩展、归纳与概括、举例、交换、小结等(talk about,defend,distinguish,describe,explain,extend,generalize,give examples,exchange,summarize,etc.);表示运用能力的行为动词有:改变、演示、调整、预测、准备、展示、产出、使用等(change,demonstrate,modify,predict,prepare,show,produce,use,etc.);表示综合能力的行为动词有:推断、分类、结合、分析、联系、设计、计划、改写、比较、结论、论证等(infer,class,combine,analyse,relate,devise,plan,rewrite,compare, conclude.justify,etc.)(教育部,2004)。 以下两例中教学目标的行为动作指向比较明确: (1)the students can 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2)the students can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by careful reading. 在以上两例中,行为动词describe和summarize均动作指向明确、具体,学生能够de— scribe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能够summarize文章大意。这样的表述清楚、明了,容易操作和检测,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3.三维目标不完全,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目标缺失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意识是学生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教育部,2003),这两方面的素养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基础。在高中英语课本中有大量阅读材料暗含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敏锐的文化意识的信息,教师应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予以反映和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考虑得比较周到,却忽视了情感态度目标或文化意识目标等,忽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整统一。 例如,有位教师针对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文章设计了以下目标: (1)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new lexical items and guess the meanings of some words from their context. (2)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ind the main idea and important details of the text by reading and discussing. 可以看出,以上教学目标主要涉及语言技能(读、说)、语言知识(词汇)及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具体明确,目标叙述合理规范,但是缺乏情感教育的渗透。如能加上以下这条“增强环保意识”的情感态度目标就更合理了: (3)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xpress their opinions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using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可见,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或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完整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有机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当然,一节课是否必须完全包括这五个方面,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定。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但必须全面考虑。 4.目标大、空、虚,且描述笼统、模糊,难以检测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而,教学目标不能设计得大、空、虚,而应是具体、可以实现的,并且实施的效果容易检测。 有些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或大而空,显得宽泛、模糊;或面面俱到,列举条目过多,显得多而乱,缺乏重点。这样的教学目标往往缺乏可操作性,也难以在一节课内完成。例如: (1)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oral abilities. (2)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cultural awareness. (3)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grasp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上例中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improve their oral abilities和develop cultural awareness在一节课内是很难实现的,教学目标(3)则几乎适用于任何一节课。这类目标没有可操作性,也缺乏可评价性.教师怎样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学完后要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何种方式去检测,目标里均没有说明和阐述。 以下教学目标就比较具体、清晰,容易检测,可在一节课内实现,有利于教师监控、评价和检测教学效果: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the majority of the learners will be able to: (1)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pairs or in a group. (2)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lifestyles in china and the usa and respect their cultures. (3)grasp the general idea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by scanning and skimming. 目标(1)体现了口语能力的提高;目标(2)中,学生通过认识different lifestyles in china and the usa体现了文化意识的增强;目标(3)中,学生通过scanning和skimming来grasp the general idea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三、走出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误区的的主要对策 (一)行为目标的提出 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行为目标( behavioral objectives )很大程度上为其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行为目标”是马杰于 1962 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来的,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一种优良的行为目标表述方式,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正体现了教学目标导学、导教、导测量的功能: a 对象( audience )(写明教学对象 ?? 导教) b 行为( behavior )(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 ?? 导学) c 条件( condition )(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 导教) d 程度( degree )(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和程度 ?? 导测量)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如何运用行为目标的理论精华来设计一个优良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呢?下面结合 abcd 四要素做一阐述。 1.audience (对象)的表述对象解决“由谁来完成行为”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表述方式: ⑴ 形容词 + 主语:如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稍弱的学生等。 ⑵ 百分比 + 主语:如 85% 的学生、 60% 的学生等。 ⑶ 表示范围的形容词 + 主语:如全体学生、多数学生等。 案例:课题: module 5 unit 1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技能目标:多数学生经过操练后能比较流利地朗读 module 5 unit 1 activity 5 中的对话, 30% 左右的学生能脱离课本表演。此目标用了“多数学生”、 “30% 左右的学生”这样的表述,明确了不同范围内的对象,并对其做了相应的要求,这就避免了描述的笼统和模糊,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2.behavior (行为)的表述“行为”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可以使用“能够朗读”、“能够写出”、“大致听懂”等行为动词。如果需要,还可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如“比较流利”、“基本掌握”等。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常用行为术语举例: 学习目标常用行为术语 知识目标:认读、说出、拼写、读准、认识、了解、熟悉、理解和领悟、表达、掌握 技能目标:讲述、朗读、复述、背诵、描述、获取、写出、表演、演唱、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喜欢、乐于、有 …… 的愿望、尊重、爱护、珍惜、养成、敢于、辨别、欣赏 案例:课题: module 5 unit 1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知识目标:全体学生能正确认读、听懂、理解以下单词: cinema, film, film star, stadium, football match, football team etc. 90% 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拼写。 此目标运用了“认读、听懂、理解、拼写”等一系列的行为动词,阐明了学习对象经过学习后要达成的目标,而动词后的宾语又明确了所学内容是“单词”,表明这是一个知识目标。动宾结构界定的内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知识目标和行为目标表述上的混淆。 3.condition (条件)的表述条件是完成行为的前提,它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评价学习者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通常用一个介宾结构表示,如“在 …… 情况下”,“根据 ……” ,“经过 ……” 等。案例:课题: module 5 unit 1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技能目标:全体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分层情境,两人或多人小组编出一段关于“邀请”的对话,并在全班展示交流。要达到“自编对话”的行为,条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分层情境”,这展示了学习者输出行为时所处的情境,也是最后评价学习结果时的依据,同时还体现了“导教”的功能,要想顺利达成目标,教师需要设定难度不等的情境,让程度不同的学生有机会自主地去选择和操练语言知识。 4.degree (标准)的表述标准要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它通常是附在行为表述之后,从行为的准确性和质量两方面来确定,进一步说明行为要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如:“全体学生能将关于食品的英文单词按蔬菜、水果、饮料、肉类等进行分类,至少 90% 的词汇分得正确”。“至少 90% 的词汇分得正确”就是一个标准,对“分类”这一行为起到了补充和确定的作用。有了这个标准,教师检测学生时有了尺度,而学生自查学习效果时也有了依据。 行为目标虽避免了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很多缺陷,但它本身也有不足之处,它更多的是强调行为结果,对内在的心理过程注意不够,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把《英语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知识、技能、情感、策略、文化五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描述行为结果的同时也能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学习策略等因素,使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下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明确、具体、恰当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总之,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精心设计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通过达成每一课时的目标促进单元目标的达成,最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