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很多人在谈“阳”的时候,我只顾着埋头背“疫情专题”。

 木铎新传 2022-12-16 发布于安徽
(23押题卷即将售罄,顺丰包邮即时发货,可领取电子版)
昨天,肖大大、腿姐陆续在微博发布自己阳性的消息,并提醒广大考生减少外出,避免感染、影响复习状态。
随着疫情的“放开”,研究生的备考日常从看考点所在地的新增病例变成了看朋友圈新增几个“阳”。看着身边的同学、朋友陆续“阳”了,除了焦虑自己背不完、学不完了,更担心自己忽然生病。
的确如此,在今年疫情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在现在这样的风险社会中,仿佛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正如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中提到的那样:“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但一切都不能充满自信与确定性地去应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个人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不时缠绕着我们,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恐惧,让我们产生太多的焦虑和无力感。
本期推送铎子将围绕疫情相关的内容展开,为同学提供一些“阳”了以后的备考建议和疫情考点干货总结,宝子们可按需食用👇
本期目录
01 如何带“阳”备考/考试
02 疫情专题考查重点分析
03 疫情专题考点梳理
如何带“阳”备考/考试

近日,教育部等部门对2023年考研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提出各地结合实际可有针对性设置核酸阴性考场、核酸阳性考场以及用于体温异常等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考场等措施。

关于带“阳”考试,墨墨学长也在公众号”墨墨敲黑板“为大家做了分析,欢迎戳链接关注浏览👉既然逃不掉,当务之急是要准备好怎么“带阳考试”。

下面我们谈谈如果现在”阳“了,如何应对👇
01

积极治疗,坦然应对感染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已明显减弱,“阳”了并不可怕,大多数人在7天左右都会恢复如初。如果目前在备考过程中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不要担心也不要过于害怕。高烧不退、浑身酸痛的时候可以喝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物减轻病痛,多喝热水,好好卧床休息。
如果目前买不到退烧药,可以尝试局部降温,用冷毛巾敷或用温水擦拭身体等办法让身体更舒服一些。感染后嗓子疼和咳嗽可以尝试用冷饮、蜂蜜、润喉糖、盐水漱口和多喝水等办法缓解疼痛和不适感。饮食方面能量要充足,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保证蛋白质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心理健康,放平心态积极应对,健康坐到考场上!👉人民日报《新冠阳性康复必备手册!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02

有的放矢,及时调整冲刺规划

虽然感染新冠最后都会恢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会耽误学习进度,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抓住占比更大的分数,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考前几天,政治肖四大题背诵、英语作文默写、专业课热点答题框架总结和重要基础知识复盘要作为第一重要的任务去完成,其他未完成的任务可根据自身情况有所舍弃(不要在这个阶段追求完美)
后期烧退、精神状态恢复部分之后,如果依然干咳、嗓子痛不能出声背书,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尝试完成默写知识点、默写答题框架、默写大小作文和做肖四选择题等不用出声的学习任务
生病肯定会很难受,不能继续学习、甚至不能正常吃饭睡觉,会很痛苦和辛苦,但是熬过最难的两三天,慢慢就会好起来的。不用担心自己生病耽误了考试复习进度,在今年这样的疫情背景下,大家都一样,我们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减少任务总量,把精力放到分值占比大的地方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在提升备考效率。
03

稳住心态,坚持就是胜利

俗话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当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时,就更需要坚持内心的确定性。在变动的大环境中去确定自己内心的方向,寻找和保持自己的确定性。坚持到现在的我们已经突破了自己,不用担心,也不用畏惧,事情发生了、“阳了”就去面对。你的竞争对手和你面临的是一样的环境,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调整好心态,朝着既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奔去,要拥有战至最后一刻的决心,要炼就可迎万难的坦然,要继续踏踏实实、全力以赴地走完最后这一程。
如果到考试那天还有症状,也千万不要放弃,冷静,再冷静一点。稳定下来后让自己亢奋起来,临场讲究组织调度,不要让知识在脑子里堵车,做到科学有效输出。把这场考试当作与导师的一次面谈,用你的真诚、智慧与机变,让导师知晓,你就是他们要的学生。
无论任何境况都决不放弃
用最坚定的信心和魄力
拼取最后的胜利

疫情专题考查重点分析
虽然新冠疫情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由于疫情的本身的不确定性、管理的复杂性和话题的敏感性,在考研出题时不会对其直接进行考查,而是会将疫情和新传的知识点相结合,考察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观察和思考(同理,不建议大家在考研答题里谈论敏感议题。你们是未来,不要在这里冒险)
1、信息疫情(2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名词解释)
2、Infodemic(22 西安交通大学名词解释 )
3、试析新闻媒体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哪些功能?(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答题)
4、我国的新闻媒体的功能有哪些?这次抗疫中如何发挥作用?(22郑州大学简答题)
5、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网络谣言泛滥,分析谣言的形成、传播机制、应对策略。(2022吉林大学论述题)
6、用新闻传播学相关知识分析疫情期间虚假新闻报道。(22湖北大学论述题)
7、信息疫情的成因、影响和治理。(22华南师范大学论述题)
8、如何理解“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这句话,请结合疫情以来的舆论格局变化,谈谈主流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和效果。(22中山大学论述题)
9、从健康传播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阐述媒体对2020以来新冠疫情的干预作用。(22厦门大学论述题)
10、论述疫情传播期间传播伦理问题。(21东华大学论述题)
11、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我国新闻发布会如何提升传播效力?(21兰州大学论述题)
12、请论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新闻媒介的角色和表现。(21北大汇丰财经论述题)
......

最新真题合集👉全网最全!120所院校,480套真题,2022新传考研「初试真题」免费领!根据整理到的与疫情相关的真题,我们对与疫情有关的考题情况做出如下分析,供同学参考:

01

考查题型

从真题来看,与疫情相关的题目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分析都会出到,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名词解释以“信息疫情”为主;简答题较为基础,重点考查疫情中新闻媒体的功能,并要求结合案例分析;论述题和分析题考查难度教大,会与其他热点相结合进行考查,以检验同学们对疫情的观察、思考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02

考查角度

通过总结近两年的真题我们发现,疫情相关的题目一般会和新闻媒体的功能、网络空间治理(侧重谣言治理)、新闻伦理、舆论引导、信息疫情、健康传播、新闻发布会等知识点配套出现。虽然12月份疫情政策有变,但与疫情相关的新传知识点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以往考查过的角度也会作为老师们出题的参考,在今年有关的疫情的题目中,上面已经考查过的角度很大可能仍然会出现。
03

考题预测

今年是新冠疫情引发社会问题比较多的一年,与疫情相关的舆论引导、后疫情时代传播治理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同学们可以重点复习。在疫情全球化背景下,疫情和国际传播的考题是往年没有出现过的一个比较新的考查角度,部分学术大牛在近两年的期刊上也发表过相关论文,同学们可以简单了解,做到有备无患。
下面铎子将这些与疫情相关的新传知识点为大家进行整合,同学们可以直接打印背诵,考场上再遇到疫情相关的题目就不用害怕啦!
疫情专题考点梳理
01

疫情防控中新闻媒体的功能

新闻学知识点: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实施舆论监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传播学知识点: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与强制功能。
(1)发布信息,进行政令传达
疫情期间传统媒体先后通过直播、微视频、海报、图文稿等形式,通过全媒体报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策措施解读,满足群众知情权,回应大众关切,引导群众配合核酸检测、出行管控、居家隔离等。对国家、省、市疫情防控三级对接会的各类重要会议、重要指示、最新部署进行充分报道,第一时间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发布系列权威报道,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反映争分夺秒、紧而有序的工作要求。
(2)回击谣言,强化舆论引导
传统媒体开设系列栏目,发布辟谣稿件,对混淆视听的网络谣言坚决给予回击,及时还原真相,净化了网络空间,稳定了人心,传播了正能量。各大主流媒体积极报道医护人员和各级党员干部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以及广大群众响应号召、配合防疫的暖心故事,在抓细节、讲故事中传递一线动人场景,形成了疫情阻击与舆论宣传两个战场有效支持、有效配合、并肩作战的良好局面。
(3)宣传动员,完善社会治理
在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动员社会的作用立即凸显,凭借广覆盖、抵达快、公信力强的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大家责无旁贷为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实践证明,通过媒体宣传动员,极短时间整个城市就完成了核酸检测、物资供应就能得到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需要动用各方资源和力量,离不开这一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动员机制。
02

疫情防控中的舆论引导工作

1.当前疫情期间宣教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难点
(1)回应难度高
疫情突发,公众关注度瞬间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瞬间放大。疫情之下,民众的信息敏感性提升,导致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短时骤增,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对做到快速反应。
(2)防控负担重
疫情期间多种信息蔓延,阻断谣言和虚假信息需要付出更多治理成本。应对新冠肺炎,许多民众暂时无法出门工作,民众的焦虑感上升,存在一定程度的慌乱,谣言、虚假信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有可能通过社会媒介造成严重后果。
(3)治理风险大
易发性群体极化效应和舆情的异化效应等不确定因素增加了舆情风险。公众意见领袖人物的某些偏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情中由于传播速度和规模的扩大,极易形成群体极化效应,如果不及时加以遏制,甚至会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2.疫情期间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1)严控谣言和不实信息,消解公众紧张情绪
一方面要对疫情期间的谣言和不实信息严堵防控,严惩造谣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开放好舆论的减压阀,有效疏导舆论,消解公众情绪。秉持“态度比真相重要”的原则,抓住处置网络舆情的黄金24小时,快速反应,发布事件简要情况(时间、地点、现状、措施等),表明态度。确保顺畅的双向沟通,明确公众关注点,对症解答,以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
(2)顺应突发事件舆情规律,依托人工智能进行预警
在信息流和搜索引擎提供的大数据体系下,依托智能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据挖掘,预测可能出现的舆论高潮时间和舆论风险级别,为应对疫情期间舆论风险的快速反应提供技术支撑。根据相关事件网络信息量的增长率来预测即将到来的舆情高潮期风险,不同的舆情发展周期,趋势性预警重点任务也不一样。
(3)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络公众中性态度
利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引导舆论走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生、专家、已经治愈出院的新冠病毒病人对相关事件正向评述都可以对公众起到正向宣传教育的作用。建议鼓励舆论评判的主体多元化、评论角度多元化和观点多元化,网络公众的中性态度越多就越有可能击退和减弱舆论的片面和极化性。
(4)利用舆论重要传播渠道发布信息,与公众及时沟通交流
抓住网页和微信两个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建立疫情更新与辟谣窗口,如同在信息乱局中建立一座高楼,让所有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权威信息。为了提高舆论回应效率,要确保信息流通渠道的高度集成,通过权威平台快速对官方信源进行加工,不断推出更多主流信息,将信息的中途损耗降到最低。相当于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引导舆论的堡垒,保证公众与正向信息、权威媒体的沟通顺畅。
03

信息疫情

1.信息疫情的定义
信息疫情是指发生在疫情期间的信息超载,其中有些信息是准确的,有些信息是不准确的,这导致人们在需要时很难找到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可信赖的指导。
2.信息疫情的成因
(1)个体情绪与集群效应的促成与推动
疫情暴发后,特别是对病毒结构及其传播机理、阻断方式、治疗方案、疫苗研发、再次变异等处于摸索之中,政府、医疗机构等无法给出确定性答案时,人们极易陷入恐慌状态,同时容易受到与他人保持一致并相信他人判断的从众心理的影响,无意间误传与现实情形已经不符或脱节的不实信息,这些错误信息的产出共同造成了信息泛滥和过载,而积极活跃的传播者的出现会进一步加重信息疫情扩大的风险。
(2)错误信息的不断重复形成“逆火效应”
逆火效应指当个体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证据等信息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来的信念,否则人们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反而使原有信念更加强化。对疫情信息的持不同意见者在多次交涉和争论后,并没有消弭相互之间的偏见或得出正确信息,反而加固自己对于原有看法的信念,并进一步产生出更多的佐证自己看法的错误信息,甚至扩大接受自己世界观和对信息看法的潜在接收者的数量,形成新的信息产生和传播循环。
(3)信息过载导致媒体过滤与纠错功能弱化
在疫情期间,有关病毒传播机理及其防控措施的知识形成需要时间来试错与反复的纠错才能形成科学判断,相对于公众对信息的渴求程度,这个过程却显得十分“缓慢”。为了缓解对权威机构的信息“饥渴”,人们只能从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然而,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信息产出量的快速膨胀又导致了过滤功能“拥堵”,信息提取的沉淀速度进一步变慢。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只能淹没在信息疫情的洪流之中。
3.信息疫情的治理
(1)落实主体责任,以技术伦理强化平台自律
在信息疫情治理中,新媒体平台应加强自治自律,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特别是对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公共事件,媒体要建立有别于平时的信息监控体系,对媒体信息推送的算法进行改良,强化信息过滤。网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的监管,建立错误信息网络媒体平台通报机制,对有害涉疫信息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的平台要加大惩戒力度,促进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挤压信息疫情滋生和传播的空间。
(2)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吸引力,强化预警防范机制
多样化的发布方式更契合大众多样化、节奏快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受众在浩如烟海的疫情信息中快速、直接、全方位地了解疫情进展,及时掌握要点信息。另外,大众传媒在信息治理中要更加注重前瞻性,采取有效的预警防范机制。要重视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加深公众对问题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这也能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参考作用,提升信息治理能力。
(3)提升民众数字素养,全面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
数字环境中缺乏足够数字素养的民众倾向于去寻找热度较高的爆点信息,导致民众基于自身的理解对相关信息进行揣测和解读并不断释放新的错误信息,最终酿成涉疫情信息舆情事件。现阶段我国民众数字素养已有一定基础,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可以开设相关在线课程以提升民众数字素养水平,让各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到数字素养培育之中,形成全民参与数字素养培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