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脏与疼痛】排便的控制

 疼痛康复研究 2022-12-16 发布于河南

排便

当排泄物进入结肠并在其中运输时可导致直肠壁急剧扩张,从而引发的反射反应被称为排便。

排便反射包括四个部分:

  1. 乙状结肠动力增强;

  2. 直肠扩张;

  3. 直肠的反射性收缩;

  4. 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通常为收缩状态)。

排便的控制

尾端肢体接受神经控制。从根本上说,排便是一种受固有神经丛介导,并被脊髓自主反射进一步增强的固有反射,这一反射在脊髓骶段排便中枢整合。

然而,排便同时也受高级中枢信号影响。其神经控制如图。

当粪便进入直肠时,肠壁扩张可活化压力感受器,从而将传入信号扩散至分布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壁上的肌间神经丛,并启动蠕动波。

这些收缩波将粪便推向肛门,当收缩波接近肛门时,括约肌受抑制而舒张。

外括约肌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其活动受意识控制。当粪便被推向外括约肌时,如果该肌在意识支配下舒张,即可产生排便。

这一固有反射可受自主反射影响而增强,后者包括起自脊髓骶段、支配末端结肠的盆神经副交感纤维。

因此,受直肠扩张而引起的压力感受器活化可向脊髓以及肌间神经丛发出传入冲动,这些神经冲动经副交感神经纤维传导至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副交感神经信号增强了蠕动波、放大了固有神经元对直肠和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效应,具体为增强直肠动力、促进直肠收缩、放大肛门内、外括约肌的舒张作用。

因此,副交感神经反射可把固有反射从弱变强。

在先天性巨结肠病中,肛门内括约肌的神经支配缺失,因而导致括约肌抑制反射消失。

多、深、广且正确的认识和学习内脏与疼痛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治疗相关病症。

脊髓骶段控制中心同时还起着协调其他和排便有关效应的作用,如深吸气、声门关闭和腹肌收缩等。这些动作可使粪便朝下、向盆底延伸,并使得粪便拉出肛门外并排出。

通常情况下,反射引起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并暂时阻止排便。

此时,意识接替反射发挥作用,它可通过抑制外括约肌来使其舒张并引发排便,也可以使其收缩并抑制排便。

疼痛也能抑制肛门外括约肌舒张并导致该肌紧绷。当疼痛变为慢性时可导致痔丛静脉扩张(痔疮),甚至通过肛管脱出直肠。

举重运动员在反复的举重过程中需要把收缩的外括约肌再持续绷紧,但有趣的现象是他们同样可发生直肠脱垂。

直肠胀满的感觉和排便的欲望通常发生在餐后。如果便意被抑制、感觉减退,括约肌就恢复正常张力,因此由结肠扩张产生的反射反应十分短暂。

排便频率和每天排便的时间据各人习惯不同。在2/3的健康人群中,该频率为一周5~7次。

成年人每天排出大约150克粪便,其中2/3为水分、1/3为固形物。通常,大部分固形物为未被消化的纤维素、细菌、细胞碎片、胆色素和一些盐类。

因为结肠壁可分泌 K+,所以相对于进入结肠的液体浓度而言,粪便中 K+含量很高。

粪便的棕色外观是由于其中含有粪胆素和尿胆素。其气味主要由少量其他物质引起,如细菌发酵产物。

内脏的学习,网课、书籍任君挑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