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经百年,这里让人穿越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

 黄之中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提到白公馆,上海有好几处。

但真正被白先勇

认可为“家”的白公馆,

却只有汾阳路这一处。

图片

汾阳路150号,

是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的

早期花园住宅作品之一。

地处汾阳路、

桃江路岳阳路三岔路口。

100多年来,

这栋建筑几易其主

这里曾经是白崇禧及白先勇故居,

曾经是中国书画院,

曾经是风靡一时的烤肉餐厅……

图片

2017年,

汾阳路150号建筑开始修复,

根据设计定为三类保护,

即:建筑的主要立面、

主要结构体系、主要空间格局和

有价值的建筑构件不得改变。

图片

此次修复工程中,设计团队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比照历史图片,对历年来建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与原始建筑结构不符的地方,一一落实细部修缮方案,并实地取样,参阅档案文献,再落实到施工图纸上,力求完整恢复到建筑最初的样貌。

图片

修缮后作为沪剧展示交流用途,并在花园中举行沉浸式沪剧演出眼前是百年老洋房与身姿曼妙的旗袍佳人,耳畔是伊音袅袅的沪剧曲调,仿佛能一下子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

图片

在此次修复中,设计团队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现建筑比原始建筑多了三级踏步。设计团队推测在2000年左右,这个楼进行过一次改造,把它的二层三层的楼板升了。在这次修缮的时候,设计团队也反复地探讨,到底要不要把室内的空间再降回去。

图片

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决定延续了它现状的层高,如果室内的层高再降回到历史原状的话,其实对老建筑也是一个损伤。也就是说目前建筑的高度,要比白先勇当年住的时候高半米。

小楼是一座三层混合结构建筑,包括地下室一层(在地面上)构成宽大的基座,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处理。南立面为主入口,前面是大台阶,从花园顺着大楼梯拾级而上到达建筑二层,是两层高的弧形大门廊,首层采用爱奥尼克柱式,二层为塔斯干柱式支撑的阳台。墙面分缝明显,窗上有楣饰,建筑通体为白色(后期粉刷)

图片

建筑二层外窗过梁采用拱券式,并有券心石装饰。三层为圆弧形大阳台,由四根柱子支撑,镂空铁艺栏杆。水磨石旋转大楼梯,是汾阳路150号小楼内饰中最具特色的设计之一,

此次修复过程中,施工团队严格比对历史照片,逐级对每一处细微裂痕进行修复,且坚持采用原始工艺,力求新修部分与旧有部分无色差。

图片

更多白公馆背后的故事,

不妨在今晚十点半打开电视

收看上海新闻综合频道

《下一站》

(也可以登陆看看新闻App网上收看)

来源:《下一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