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文脉(三) | 旧改风潮下,如何定义成功的共生?

 hyd129 2022-12-1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01

共生的意义

共生,传统意义上是指在生态环境下,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对彼此都有利。

而如今,这个概念被广泛运用在政治、经济、商业等各种场景中,表达不同的对象在同一环境中为了共赢而产生的联系形态。

当我们谈到城市中的共生,尤其在如今轰轰烈烈的旧改风潮下,又该如何定义成功的共生呢?

我认为,在城市旧改中,成功的共生不仅需要保护老城的文化,更需要使老城在其文化载体上焕发新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让“老人”和“新人”和谐共处,这才称得上成功的共生。

02

成功的共生——

丰盛里

这张图拍摄于上海市静安别墅旁的“丰盛里”。一场名为“共生”的街头艺术展在上海最著名的历史风貌区内举办,呈现出了先锋气息与情怀记忆“共生”的风貌。

镜头定格时,一只猫跃上墙头,更为“共生”的主题增添一番风味。

图片

丰盛里,就是新老城共生中的优秀代表。它位于南京西路历史风貌内,是地铁2号线、12号线、13号线的交汇之处,同时也是南京西路地铁站上的商业综合体。

遵照政府规划要求,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按照上海石库门里弄的建筑特色进行打造,创造出具有海派文化特征的城市空间,以及展现海派文化特色的潮流商业地标。

丰盛里除了有快闪艺术墙老洋房改造的酒吧,还有声名远播的石库门网红餐厅以及老弄堂里的音乐直播间……

新经济的独特魅力在这片海派建筑中得到充分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丰盛里始终秉持着历史文化脉络与现代经济文明共生交汇的理念。这些理念在建筑形态、经济形态以及运营模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过改造的丰盛里,让商业与文化共生,旧里弄与新经济共生

03

建筑形态——

保留海派文化烙印

丰盛里地面共有10幢建筑,其中,复建1幢保留历史建筑,仿建9幢2-3层的老式建筑。在复建过程中,团队力求保留传统的文化特征。

例如在该地块动迁完成后,团队将基督教青年会原址建筑所有的砖、瓦、梁、柱、板、拱圈等拆解编号,存储在仓库里。在投入项目建设时,按照原样图纸,辅以现代技术,复建成为今日的丰盛里E幢,保留了原汁原味,历经百年风雨的海派建筑。

图片
图片

▲复建后的石库门建筑

04

经济形态——

积极打造摩登时尚新地标的独特地位

丰盛里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以及位于国际商圈的品牌优势,共享南京西路“永不落幕”的夜经济形态。

去年6月,汇集众多高档优质商业形态、多家知名西餐厅及音乐酒吧的丰盛里,与思南公馆复兴公园地区、黄浦滨江外滩地区等共12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共同参与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助力上海夜经济增长。

图片
图片

▲with酒吧、夜间音乐间

05

运营模式——

新时尚活动造就“网红”打卡地

丰盛里常与国际大牌合作,在假期间开展“丰盛里灯光秀”、“快闪艺术墙”等新时尚活动。

丰盛里长期与GUCCI合作,与纽约曼哈顿苏豪区拉菲逸街、米兰Largo la Foppa地区、伦敦东部布里克巷和香港兰桂坊德己立街五地同为全球五个古驰艺术墙展示地。

自2018年起,GUCCI Art Wall每年都会在丰盛里进行展出,墙面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持续吸引游客及时尚达人前来打卡,为丰盛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图片

▲GUCCI x THE NORTH FACE联名墙绘以及网红打卡

06

成功共生的最终目的——

人城共生

除了以上五点外,最重要的是,丰盛里真正做到了人与城市的共生,不仅是个“好商圈”,更是个“好邻居”。

丰盛里开发商上海张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丰盛里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不扰民始终是团队关注的焦点

丰盛里西至静安别墅,夜间的灯光、酒吧的音乐,以及餐饮业态产生的油烟,势必会对邻居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运营团队在业态引入的初期,便频繁与周边居民沟通,听取意见后尽最大努力做出调整。

例如将酒吧、餐吧等业态尽可能的向东边茂名北路沿街倾斜,将音乐、灯光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丰盛里在做好商业与文化共生、新城与旧城共生的同时,还能够以人为本,让“老人”、“新人”共生。

这,才是真正成功的共生。

07

亟待改善的旧城——

利西路

在上海城市旧改浪潮下,除了丰盛里这样成功的共生外,还有许多旧城亟待改善,比如位于“静雅武夷”的历史风貌街区中的利西路。

利西路过去的名字叫“吕西纳路”(Lucerne Road),和远在欧洲伦敦的一条马路同名。

利西路只有短短的730米,却留下了许多历史人物居住的痕迹,例如李鸿章母亲故居、烟草大王戴耕莘的“戴宅”、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的“郭宅”。

然而这条晚清重臣、民族企业家、旧上海名媛汇聚的利西路,如今又是什么模样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的利西路

老宅隐匿于现代居民住宅区中,年久失修,显得格外破败以及常年维修,却丝毫不见原貌的故居。

甚至两次路过,比对再三,才发现最后2张就是传说中的名人之所、官宦之家——“戴宅”和“郭宅”。这样一条见证我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产业兴国,充满历史背景的道路,看似与繁华的都市共生,但这样的共生,成功吗?

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存在”不等于“共生”

许多的上海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利西路的存在,遑论新上海人和外地人。利西路的颓败与人烟渺渺看上去与不远处繁华的江苏路和愚园路格格不入,与同处“静雅武夷”的武夷坊更是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或是轨交通达性稍弱,或是旧改的政策还未布局此地,但丰盛里的成功,能给到同样以老建筑为文化载体的利西路一些借鉴。

08

他山之石

1

建筑旧改 

两者虽然载体相似,但是不同于丰盛里的是,利西路以名人故居为主要的建筑文化价值。如何对名人故居进行适度开发改造,使之既符合历史调性又符合现代商业需求,可以参考上海众多以名人故居改建的洋房餐厅、咖啡厅、书店,如桂林茶馆、御席公馆西餐厅等,思南书局等。

2

新经济、夜经济的发展 

自从2019年4月,上海市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夜经济”一词被不断提起,也频繁出现在各大商圈,丰盛里也是其中之一。而“新经济”如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等,也都在丰盛里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倘若进行改造,同为历史文脉的旧改,利西路可以深刻借鉴丰盛里的成功经验。

3

人城共生 

利西路目前主要由居民居住,如何在改造时、改造后降低对居民产生的影响的同时,将上述的改造植入利西路,使得老人、新人、新城、旧城和谐共处,丰盛里运营团队的处理方式也可供参考一二。

当然,丰盛里与利西路所在的商圈截然不同,在改造时,势必要参考这两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立足现状进行调研,以消费者为导向,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最后,希望老城不要成为新城市中被遗弃的角落,传统文化能够得以留存,传统建筑形态得以延展,让城市历史文脉也能够在城市化中流淌和延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