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秀三清山

 名言诗句 2022-12-17 发布于辽宁

游三清山

叠翠奇峰薄雾悬,

千姿百态画深山

名家金笔难描尽,

一览风光不羡仙。


(此片为)

东方女神(中华通韵)

深闺寂寞越重峦,

乐采青松双手端。

坐看群峰寻伴侣,

谁知巨蟒要出山。

三清山景天下秀,久慕其美名。20221124,我们如愿以偿,真的来到了三清山脚下。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在大门处,大家纷纷留下一张张倩影。

(此片为大侠拍摄)

我们8个人一组,满怀对三清山美景的憧憬,乘坐索道出发了。

在半空中大家还没有忘记互拍照片,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在金沙索道站下了索道车。

在此,便登上了三清山。

(此片为红叶先生摄像截图)

大家沿着山边栈道快乐地向深山进发。

回首金沙索道站边,一块表面平滑的石头像巨人一样站在山头,向远处眺望,如巨人观景。与山体连起来看,就是“灵龟探海”。

蓝天白云,晨雾渺渺,行走在宁静的栈道上,心情格外畅快。

青山如黛,白雾升腾,风景如画。

栈道上大家拍景的、自拍的、摄像的,忙得不亦乐乎。

三清山的路时常要登高,有时台阶还是比较陡峭的。

虽然如此,大家还是信心满满,一路快乐前行。

云雾绕山而起,犹如仙境。

我们的两位领队曾三次来三清山都因天气不佳未见到经典的景物而抱憾,本次他们精心挑选了这样好的天气,人人心花怒放。

优美的风景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我们夫妻拍照、摄影不知不觉就落了后。不过我们却见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一只小松鼠突然来到我们眼前,亮晶晶的眼睛,拖着长长的镶着黑边的尾巴,在栏杆上下不停地跳跃,我终于拍到了它娇小的身影。

不久一座山边一个似女子的石像,让我们惊喜 看她齐肩的长发、隆起的鼻子和额头、凹陷的眼睛、丰满的前胸,双手还擎着两棵小松树。它位于海拔高度1314,高80余米,近观远眺,皆形似女神。这就是三清山最为著名的景点,东方女神。

由于轻雾笼罩,“东方女神”的形象总带有朦胧感,不过她与“巨蟒出山”遥相呼应。

不远,就见到巨蟒出山的风景了。

巨蟒出山刚刚还清晰可见,然而浓雾自下而上飘来,瞬间就将风景藏了起来。爱人在这里放起了无人机。由于来到异地放无人机,又需要注册、重新设置等等,比较麻烦,但聪明的他一顿鼓捣,终归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用无人机把巨蟒出山和东方女神这三清山两个经典的景点都收入了镜头。

仔细看上去山谷中那巨蟒出山前边还有一个似美女的石头,好像是“美女护蟒”的图画。

举目远眺,山峰林立,直上云天。护栏上有一首诗:天尊封神玉皇顶,万笏朝天怕漏名。仙人乘鹤早早去,可祈民安与太平?这里的景点,叫做“万笏朝天”。笏,指笏板,即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记事。对照一下,果然那些山峰犹如一个个人举着笏板。

沿栈道前行,山上一组石头,长得像两只企鹅面向一只圆形如仙桃的石头,这个景点叫做“企鹅献桃”。

“南极三清各一方,不辞万里献仙桃。岂为长生求不老,唯愿王母惜鸳鸯”。护栏上的这首诗,准确地诠释了这个景点。

沿山边栈道前行,那巨蟒出山的石景便近在咫尺,再观那巨蟒竟然像一个美女母亲带着两个孩子。

在半空弯曲的栈道上,有人悠闲地躺在滑杆上,有身着“三清天下秀轿业公司”绿色马甲的两人抬着前行。此时,我不羡慕那位坐轿人,而对那两个抬轿人却生出几分同情与怜悯。这当然是他们的工作,但毕竟需要付出辛苦的。

山间出现一尊笔直的人形石头,像一个美女,昂首挺胸,目视远方,我命名为“美女观海”。可有资料介绍这块象形石,叫做“狸猫待鼠”。

登到山坡上回望,“巨蟒出山”才更加形象。“巨蟒出山”在海拔高度1200处,通高128巨蟒出山是阳刚、俊美和善的象征。它如同幽谷中一瘦石峰,横空出世,如擎天一柱,昂首屹立,耸入云端,令人叹为观止。

此时,突然醒悟,原来,这里才是观“巨蟒出山”的最佳位置。

(此片为北国之春拍摄)

一块石头如坐在半山上的老翁,前面还有个圆形石头,应该就是“葛洪炼丹”。

那山顶有一块石头酷似狐狸,前面是一个乖巧的母鸡,叫做“狐狸啃鸡”。

一个镜头收进了五个山头,如老少排队浩浩荡荡出行的情景。

在这里,我们与同行的游客分道行走,他们向更高的山上攀登,而我们不久穿过了一线天。

出了一线天,景色让人眼前一亮。云雾之中一座高高的山峰直向云天,并伴有松树间或而生,与黄山的“妙笔生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它更险峻,更秀美。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旁边的一组山峰则是山体光滑,松树寥寥无几。

听说上面还有独秀峰,我拾级而上。

见到的是一个乳白色老人状的山峰面对一个棕色石壁好似在用心作画。我给它取名为“老者写生”。

在众多的山峰中有一个山峰独树一帜,直插云霄。这便是独秀峰。

这里也是一个高高的观景台,从这里俯瞰,高低错落的山峰在白色浓雾的笼罩下,亦真亦幻,如诗如画。

这里可谓一步一景,个个画面精彩。

一组巨石高高矗立,如大将军般的威风八面。这应该是"天柱峰"。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玉皇顶,这里有一间玉皇顶山庄可供游客食品。我们在这里席地而坐,简单用了自己携带的食品,算是午餐了。

稍事休息,再次出发。在大山中游了一上午,大家的热情依旧,笑容灿烂。

眼前的山峰如刀似剑、高低错落,拥挤着争相镶嵌在蓝天白云中。

柱状林立的山峰也闯入眼帘。

仰望那座座山峰高不见顶。

有的如冰川瀑布般屹立在眼前。

蓝天白云下,高低错落的山峰更显得秀美壮丽。

高傲的山门,雄伟壮阔。

眼前出现了山的海洋,山峰荟萃,千姿百态。

一组山峰,下部是一对情人相拥而立,上边的山峰似月下老人双手捧着红烛祝福这对情侣终成眷属,这是大自然巧妙的鬼斧神工。

更奇妙的是一组山峰高的如师长,低的像学子,他们对面而立,我把它取名为“师生对话”。

山峰上出现的两个小石头特别像昂首的企鹅,我给它命名为“企鹅登山”。

一座高高的山峰,像昂首阔步、威风凛凛的“将军巡山”。

山谷中一个独立的山峰,如一个腰板挺直的老妇背着背篓采药。我叫它“老妇采药”。

秀美的山峰中间出现一景:“仙人现指”。

在一座倒扣铜钟状山峰附近,影影绰绰中见到松树上面有蜗牛状的山石,应该是“蜗牛戏松”。

大家来到岔路口,有人要去西海岸那边挑战更高处的风景,而有的人则选择了比较平缓的南线。由此我们24位游客分成了两拨,各自欣赏所见的风景。毕竟没有分身术,由于特殊原因,我选择了南线。下了坡便是南门索道站,这里有房屋及小广场,我们一行人在这里稍事休息。同时欣赏了几处象形石。有一个花岗岩石柱,形似一位道士遥对苍穹,肃然静坐,悟道求真,故名为“老道拜月”。另一个山头上有一处突出的石锥,酷似独角犀牛。故名犀牛石。

广场东侧不高的石壁上摩崖石刻留下了历代名人文人的墨宝,有吴官正的题词“造物情意浓”、有落款不清的“看绝江南”、“天下第一仙山”等题字。

向东南仰望,一座高高的山峰便是神龙戏松,宛如一条长龙紧贴石壁,仿佛在与松树嬉戏。大家在这里合影留念。

(此片为北国之春拍摄)

当沿路转到神龙戏松的高山前,再从山边伸出的石柱看便像象鼻山了。大自然就是如此奇妙,角度不同景色也大相径庭。

继续前行,说是平缓的路,但是也有上坡的艰难,好在路多是平缓的。不久,可见一个有栈道萦绕的万寿园景区。远远望去,景观小巧秀美。这里有路可去观景,但大家为了赶路,只是远观。

万寿园景区内有一粗一细、一高一低的石柱,如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相对而立,互诉衷肠。我叫它们“夫妻相会”。有时大自然就是这样奇妙,好像它对人类的情感有一种特殊的眷顾,因此要打造出诸多带有情感色彩的人像。也许这也是人类从自身情感出发对大自然的一种人性化的解读。有人说,这组象形石叫做“老庄论道”,也是见仁见智吧!

眼前的山峰已够秀美。

可瞬间再看这山峰后面,蓝天白云下又有更高的山峰出现了,这真是神来之笔。

其实那高高的山峰本来就是存在的,只是一时藏在云雾里。

这样的风景简直是如梦如幻。

听我们的领队说,这个风景就是《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画卷的一个部分。

我们能见到这样的风景,感觉三生有幸。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后来才得知,这座群山,就是三清山的三峰。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玉京峰与玉虚、玉华两峰鼎立,峰顶东侧岩上刻有“玉京峰”三个大字。顶端平坦处约50平方米,中间有一方石刻棋盘,相传太上老君常与众仙在此下棋

我们走的南清园景观奇秀。而我们同行的另一拨游客,在艰难的翻山越岭中,也见到了不同的风景,在玻璃栈道上赏景,当是另一种心理体验。

风景在眼前,白云在脚下,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们行走在三清山的栈道上,突然回首,一条悬空栈道,如一条锦带缠绕在悬崖上,天堑变通途,我们就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据说三清山景区的栈道平均海拔1600,栈道全长4600,近10里长,可见工程之浩大,修建之艰难。

大家边走边感慨,在如此险境修路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每当想起那些修路工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凝结出的这一条条高空栈道,为我们后来的游人铺平了前行的道路时,便深有感慨:真是前人修路,后人享受。感恩之情,感动之情同时涌上心头。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在三清山景区所见的松树大多都是生长在石缝中。

在路边我终于见到了它们是如何生长的,那发达的根系像手爪一样紧紧抓住岩石,伸向石缝中,从而,得以立身求生,这就是三清山松树的精神。

三清山的植树物种丰富,现有高等植物2373种。我们见到了挂有说明牌的“厚皮香”等稀有植物,遇见最多的还是杜鹃花,如果我们是春天来,那杜鹃花一定是开的满山遍野。

现在只能见到一棵棵油绿的杜鹃花树,还有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枫叶。

三清山动物品种繁多,现有野生动物1728种,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我们一天中就三次见到了不同颜色的小松鼠。

在三清山,见到摩崖石刻,还见到一些牌子,有诗文,有警句,一块牌子写着“灵秀魂秀天下秀,家清风清铭三清”。处处彰显三清山深厚的人文历史与景观。令人赏景之中还可悟道。

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三清山道教始于晋代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著名道士葛洪。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遗迹。尤其是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

三清山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在林壑间若隐若现的宫、观、殿、府、庙、亭、台、塔、坊、丹井、石雕、题刻等230多处的石构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