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说苏轼诗不如词,为何还要读他的诗?

 大宋有东坡 2022-12-17 发布于湖南

某平台上,一位朋友在我文章后面跟帖说:

感觉苏轼的诗比起词来还是差了点,读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跟这个比起来,差距明显。

有人回复他:

苏轼的诗也有精品的。

综合他们的想法即是,苏轼诗有精品,但没词那么好那么多。

看到他们的评论,我仔细想了想,我为何在读苏诗,并从第一篇开始,一路往下写呢?

原因有几。

其一、除了教科书上学过的他的诗词文,其余几无涉猎,因此我并无法判断,到底是诗好还是词好还是文章好。所以,我准备从诗读起,尽量读多一些。

其二、之所以从诗读起,是因为他现存的诗,比词创作得早,流传下来的数量更多。

其三、是最关键的。他存诗两千七百多首,可说是完整记录了他二次出川到人生终了的全过程。

杜甫的被称为动荡年代的诗史,苏轼的也一样,既是他的人生史,也是当时的社会史,政治史。

后两者且不讲,因为很多诗人的诗,都是时代的反应,我们只需讲前者。

看第一、二卷的标题就行了:

《初发嘉州》、《键为王氏书楼》、《过宜宾见夷牢乱山》、《夜泊牛口》、《戎州》……《入峡》、《留题仙都观》、《严颜碑》、《屈原塔》……《诸葛盐井》……《昭君村》、《黄牛庙》……《荆州十首》、《渚宫》、《岘山》、《万山》、《隆中》……

引用这么多,不是凑字数,只为证明,从他的诗,我们可以随他的脚步走遍大江南北、可以倾听他的吟诵、可以感受他的思索……

前人花了大力气,将他的存诗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我们只要跟着往下读,便知苏轼三十到了哪里,四十做了什么事,五十的心境又如何……见了些什么人,跟谁喝了酒,给哪个歌妓作为诗……

无论林语堂、李一冰还是王水照,他们写作的苏轼传记里,词多是证明他的文才,诗和文章,才是他人生的线索。这些传记之所以能被写出来,最为主体的内容,就是他的诗和文章引发的合理推测。

读完几本传记,再读他的诗,印象就会更深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