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水河边鲜为人知的低调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如今鲜花盛开!

 驴游记 2022-12-17 发布于广东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川黔古镇多,古镇多邻水,赤水河边的大同古镇,就是这么一座原真而典型的川黔古镇。每一座古镇都有过辉煌的历史,大同古镇的繁华与热闹来自于水运码头的得天独厚,过去数百年间,川黔边境由旱路而来的盐茶、土特产、生熟药材等均要经此转运出去,成就了这座曾经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水边古镇。

大同古镇始于东晋,古时叫蛮峒子场,南宋时叫大洞场。清末年间,大洞场赴日留学生陈玉生等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学成归乡后,将大洞场改为大同场,意在响应“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才有了今天的大同镇。

大同古镇位于赤水河畔,依山傍水,虽然十分静谧而原真,营业时段门票也才10元,但游客却是极少,可以休闲漫步,赏景发呆,夏天也适合戏水玩耍。

走进大同古镇,首先看到的“清封朝议大夫陈贡珊先生纪念碑”及两块德政碑,清乾隆年间的陈贡珊一生行善,仗义疏财,平定匪患,保一方平安,乾隆皇帝特地封他为朝议大夫(文阶从四品),为了感恩陈贡珊的功绩德政,后人为其树碑,如今这块3.5米高的石碑也是贵州现存最高的单体石碑。而旁边两块稍小的石碑,则是晚清时期为其他官员立的德政碑。

除了以上三块德政碑外,码头边还有一块“廖公义渡”的石碑,这块碑是1940年立的,纪念的是清代监生廖辅元,他曾为大同镇的关滩渡口捐钱和田地来开支渡工的工资。

这就是这位廖公当年捐资的渡口,如今有一道浮桥横渡,此处的赤水河,不过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河,谁知这条不起眼的小河,却酝酿了中国最好最多的美酒。

漫步于大同古镇,确实非常惬意,这是一座石板铺就路面的沿河小镇,古树苍翠,老街依旧,现存建筑由古街、古码头、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等组成。

坎离宫是古镇上的一座重要建筑,敬奉的是镇江王爷,清代时这里是船工和盐商聚会祭祀的地方,民国时则是大同区公所。

而如今的坎离宫内,是古镇上为数不多的一处旅游纪念品售卖店,油纸伞很常见,大同古镇的油纸伞还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呢。

古镇其实并不算小,石板街道都有好几条,连在一起超过足有一公里多,而川黔地区常见的木质民居,基本上都保持着原貌,总体来说,古镇保存相当完整。

古镇中不可错过的地方是作为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同码头,和百年前相比,可能除了少了帆樯如云和摩肩擦踵外,这处码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码头上竖着“天理良心”的石碑,这大概是当年对过往商人们最基本的道德提醒。

大同古镇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独竹漂”的发祥地,可惜这一绝技并不是时时能够看到,大概只有重要活动时才会表演。

游走于古镇中,虽然很多房屋已经荒废,住户并不算多,但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盛开的鲜花,曾经的商贾云集,如今的鲜花盛开。

有鲜花的地方就有生机,有孩童的地方就有未来,大同古镇其实并不是一座完全没落的古镇,这里孩童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玩耍,在田间,在街巷,生活简单而快乐。


如今的古镇,商贾云集早已成为历史,人声鼎沸的场面也已经消失了几十年,哪怕是游客也是极少的,只有为数不同的原住民,还在坚守着祖祖辈辈的生活。

    大同古镇,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低调而原真,保存着赤水河边数百年来的生活形态,为数不多的居民们用一盆盆鲜花,让古镇保持着生机和活力,这样的古镇,你喜欢吗?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