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同古镇

 春晖草堂健堃 2014-07-31
白鹤溪清水见沙,溪水茅屋野人家。柴门净扫迎来客,薄酒迟留当啜茶。 -佚名

大同古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赤水河畔,古建筑、古民居、石板街、古码头、古井、古黄桷树等。大同古镇。古镇虽小却很幽静古朴,在这里你会冥发幽思,想象那历史的厚重悠远。这里不收门票,没有商业化的气息,心里很舒畅,安安静静的。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压力、有的是清新的空气,愉快的心情。大同古镇。是一个经历了昔日繁荣而衰败了的码头。古镇70年前到达繁华的顶点。沿河用丹霞石砌的码头很有规模,当时码头上常常停泊着载满货物的商船,这些船从下游运来布匹、花纱及川黔两地所需洋广杂货,以及川黔边境旱路来的各种土特产、生熟药材在此交货运转。

大同古镇的繁华已成过去。旱路修通、货物改道,遗留下来的码头,早已不见停舶的商船。六七十家打铁的铺子,只剩下了一家。我们来寻找封存的回忆:那古老的民居、亲切的石板铺就的路。古老的黄桷树、陈贡珊先生纪念碑。他们是历史的见证。

在很少的商店里,寻寻觅觅。居然买到了两把蔺草手工编织的“桃形”扇。很韧、很轻、美观、结实、耐用。还是年少时用过,久违了的稀罕物。2014年5月17日16:49来到了赤水市大同古镇,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古镇的风情吧。 健堃2014.07.31
 
“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碑。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清 郑板桥
 
大同古镇。从这里开始进入古镇。
 
青黑色拱形的瓦,是明、清江南房屋建筑的特色,现代的城市中几近绝迹;石板铺的路,现代城市中已被沥青路取代。
 
这里是慢节奏的生活。在狭窄的石板路上,走路也放慢了脚步。
 
 
 
古镇就是条老街,安安静静的。你能读出昔日的繁华: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街北有“老酵馒头”、“吴豆花”、街南有“来相会茶馆”、“金家巷”等商店。
 
天热了,在这里买把扇子。
 
 
老妈妈神彩奕奕,必定是位寿星。
 
楹联不完整。把它猜出来,上联:发财宝地日进斗金,下联:荣华福门……。求对下联?
 
 
 
“荔枝沱”客栈。
 
 
 
 
 
 
这条下坡路一直通向大同河边。
 
本地居民少,游客也少,难免门前冷清。
 
 
 
 
“同天同地各春秋”。三棵千年黄桷树,每根相距不到20米,它们“根连根,枝牵绕”。这三棵的叶芽萌发期不同,当这棵树刚爆芽,另一棵则是叶绿茂盛,还有一棵的叶便枯黄凋谢,同一时间演绎着春、夏、秋、冬四季叶的变化。
 
黄桷树。又名大叶榕、黄葛树。桑科 榕属,落叶乔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重庆市市树。
 
黄桷树树叶,特写镜头。
 
 
 
“老来得子”。此棵千年黄桷树旁有棵小树,仿佛是一个小孩依喂在老人身旁,“老来得子”的名字由此而来,喻意后继有人,蓬勃发展。
 
“老来得子”。此棵千年黄桷树旁有棵小树,仿佛是一个小孩依喂在老人身旁,“老来得子”的名字由此而来,喻意后继有人,蓬勃发展。
 
“三口之家”。三棵千年黄桷树根系紧紧地抱着大同河岸的石头、树干、树枝斜倾伸向河面。有两颗树的主枝相互扣合在一起,像一对恩爱忠贞的夫妇手臂挽在一起,两棵树间长了一棵小黄桷树,好似他俩翼下茁壮成长的独生子,像一个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
 
 
 
“清封朝议大夫陈贡珊先生纪念碑”。高3.5米、宽1.6米。陈定珊在地方政绩卓著,被清朝皇帝浩封为朝议大夫,准四品官。
 
道光年间“樾峯平大老爷德政碑”。
 
“军民府正堂敖大老爷德政碑”。碑上刻有:钦加知府衔奏署贵州仁怀直隶等字样。
 
 
这条河叫“大同河”向下游流入赤水河,仅约两公里。石头是红的、泥土是红的丹霞地貌,连河水也略呈红色。
 
“大同古镇”的石牌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