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美巷小院里的“沙龙”

 马尔的视觉 2022-12-18 发布于安徽

  儒教在日本的传播,有些细节很有意思。幕府时代,有钱人家的小娃到五六岁,就得入有万世宗师孔子塑像的大成殿读经、习字,很像中国的私塾;中国版的“食不言,寝不语”那样的条条道道,在日本既是文字学习,也是日常行为准则,管得细致而严厉。另有日本自己的发挥,比如少年在外不得与小女子搭讪,看得叫人笑喷。有一条奇异,在“食不言”之外,严禁端饭碗出去在屋外吃,禁得还很坚决。

    回头想想,还真没见过日本人邻里三五成群的屋头、树荫下,端碗饭聚在一起吃的情境。在中国的市井、乡村里,这种情形却极其普遍。

     同样是儒教影响下的东方风情,我们要比日韩更具有世俗、市井的别一种味道。



    网友影像传真拍了几张老家庄子里,乡亲聚在树下吃饭的照片。看着真是亲切。必是一块荫凉之地,几个乡邻说着吃着,有“重大消息”,便停住筷子,一边听一边议。

   勾起了我的记忆。

    华盛街亚美巷十七号小院的二道门有个过道,一间屋大小。早前住户是时老师家,门朝过道开。时老师搬走,谢阿姨住进来,冲南开门,砌了个院中小院,搭一间厨屋。过道便独立了。

    天热时,这里有穿堂风,跟扇子轻摇一样的凉意;天冷时,将二道门掩上,人挤在那里说笑,也增一分暖意。

    不知何时开始,这个过道成为一群娃中午吃饭聚会的殿堂。大约是十二点左右,从十来岁到二十露头的男娃,陆陆续续地都从家里端着饭碗,抢先的有小凳子坐,坐在那里就开始吆喝,谁谁赶紧来了;后来的要蹲在那里,再后来的就要站在过道的屋檐下。

    九户人家、楼上楼下的院子,这一小块地盘成了各家饭菜交流的地方。来这里吃饭的,要端着大一些的饭碗,下面饭,上面菜。

    华盛街是个菜市街,各种蔬菜包括水产、腌卤熟肉食都有,大家碗里的东西就五花八门。我们小院,上一代均来自于外省、外地,就没有蚌埠街土生土长的老一辈,菜的花色、味道也就各种各样。

    六七十年代还是贫困岁月,缺油少肉的,放几块油渍炒个青菜豆腐,都是满溢的香气,闻着都馋。谁的菜被“交流”得多,谁就得便宜。我们那时都是礼尚往来的风俗,夹一筷子人家的菜,你得给人两筷子。被人尝菜是很光荣很有面子的事情。

     那时的娃有个通病,娘是自家的亲,菜是别人碗里的香。

     用“沙龙”来形容这一小块餐聚之地真不是夸张,小娃们边扒拉饭,边进行国际国内形势交流。中国人自古而来的权力社会天生的通病,就是“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和妇女们专一的说东家长西家短绝对不一样,这帮娃不屑于眼前的琐碎,拿出上不了台面的话题,大家都会笑话你孤陋寡闻。小屁孩也叫后生们带坏,吃着饭便从北京到上海,从苏修到美帝的海扯。没有叫人睁大眼睛听出神的事情,就会出离奇的“新闻”,很像现在网路上的耸人听闻,或胡言乱语。好多大机密的事情,都会先在这里叨叨出来。你像林彪的飞机摔下来,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总理,四人帮倒台,都会在这里兴奋好多天。这时候几乎就没人再想起交换菜吃,一个个都激动得脸通红。

     也有餐聚消停的时候。七六年接连去世了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等几个大人物,大家都戴着黑纱,形势也紧张,父母就管着不给离桌,省得嘴头子惹事。

     或是大雪、大雨,场地上实在上不了人。

     后来过道被各家各户严重侵占,堆放东西,没有下脚的地方,就在二道门门口,一排散开,端着碗继续聚。那种餐聚有瘾,一天不尝尝别人家的菜,中午饭食而无味;一天不把自己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想法高谈阔论出去,身上跟痒痒捞不到挠似的难受。

    餐聚有年龄和性别限制。

    十岁以下的小屁孩父母是不给离桌的,得要大人看着吃完;女孩子家一般不偎场

    其实不惟我们小院,蚌埠街男人大多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捧着各家的碗,聚在院子里、巷子头尾边吃边唠嗑。总有女人偏选在这时候喊叫起来:“你吃碗饭要吃一年呀?还不回来刷碗?听到没有?”一声比一声尖厉,决不间断。弄得男人在邻居们一片哄笑声中灰溜溜起身。

     不到片刻便听到那家屋里噼里啪啦的打斗声和女人的哭闹。

     “沙龙”一词是法语Salon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17世纪起,巴黎的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一度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

     当然,它这是玩雅的。我们中午端着碗聚在一起,看起来“俗”,却是中国式“沙龙”的样子。

    中国市井得先有“市”,热热闹闹的大街小巷的交易场;再就是有“井”,各家各户围井而居。男人们在家门外捧碗吃饭唠嗑,女人们就在井边洗衣服嚼舌头。

     满满的中国式沙龙情绪、氛围。

作者相关文章

《蚌埠记事》|杂面杂粮

蚌埠街记事:泡澡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