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书话|《博尔赫斯与我》:一场邂逅

 胡洪侠 2022-12-18 发布于广东


《博尔赫斯与我:一场邂逅》,嗯,这本书之前我不了解。我没有去找这本书,但是今天它找到了我。

下午去坪山主持“和坪山一起文学”系列主题沙龙第一讲。嘉宾、听众、主持人都已齐备,但是主讲嘉宾无法到现场。昨天一大早我已经接到消息:因为健康原因,蔡东只能视频或者连线。下午的视频与连线倒也成功,唯有现场互动气氛不热烈。也说不上是气氛不热烈,因为根本就没有气氛。主讲人不在现场,互动难有气氛。

活动因此就比平时结束得早了一些。回到夜书房,见沙发上放着一本《博尔赫斯与我》。我不在的时候,它来了,还坐在我平时落座的地方。是等我回来?

很巧,这些天我正在重读博尔赫斯的《恶棍列传》。今天凌晨还听了两本书,一本《博尔赫斯大传》,一本《小径分岔的花园》。都是“黄昱宁团队”解读的。

既然找到我,那我和《博尔赫斯与我》也算是“一场邂逅”了。那就随便读读。

很快就发现:书好看。尤其是对话——

“你写诗?”阿拉斯泰尔问作者。

“写得不怎么样。还算不上诗。”

“答案正确,”他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还算不上’的世界里。”他又提到,“《罗马十二帝王传》,一部伟大的小说。”

“那不是历史吗?”作者问。

“历史是小说的一种形式——你必须塑造事实,发现其间的排练方式。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故事。”

又有一次,阿拉斯泰尔给作者改诗,其实就是不断地删删删,删掉最后一整节后,”永远不要用智慧的调调给一首诗收尾,“他说,”一首诗永远不会让人满意,总是让人烦忧。让你的读者去想象结尾吧。“

”那么,你怎么知道一首诗何时完成的?“作者问。

”诗从未完成,只会被遗弃。发表是一种处理方式,“他说,”就像把它冲进马桶里。“

这样的对话”调调“,我喜欢,尤其在这样一个温度降到十度以下的深圳傍晚。作者真会讲故事,奥,对了,这是谁写的书啊?



这时我才想起去翻前勒口的作者简介:杰伊·帕里尼 ( Jay Parini),1948 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5 年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任教于米德尔伯里学院至今,担任英语及创意写作教授。

难怪写得好读,人家是创意写作教授啊。

帕里尼被誉为“一流的诗人、深受尊敬的批评家、杰出的小说家、传记文学的革新先锋”。他著述颇丰,有诗集《减的艺术》等六部,小说 《最后一站》 《本雅明的交叉点》等六部,批评文集《诗歌为何重要》《应许之地:改变美国的十三本书》等,以及传记《约翰 ·斯坦贝克传》《罗伯特 ·弗罗斯特传》《唯一的时光:威廉 ·福克纳传》等。帕里尼还是《牛津美国文学百科全书》《哥伦比亚美国诗歌史》《诺顿美国自传文学手册》的主编,也是《新英格兰评论》的创办者之一。

乖乖,原来如此厉害,我竟然不知道。

还有那个和他对话的阿拉斯泰尔又是谁?一查方知,也是大咖。电商平台上有他写的《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精装绘本)译本出售,还介绍说,阿拉斯泰尔·里德(Alastair Reid)出生于1926年,是一位来自苏格兰的诗人和南美文学学者,为《纽约客》撰稿,他以翻译博尔赫斯和聂鲁达闻名,共出版了四十多本诗集、翻译和游记作品,他的作品包括《为了照亮我的房子》(To Lighten My Hous e), 《风化:诗歌和翻译》(Weathering: Poems and Translations)等等。他曾在欧洲、美国和南美洲生活过,2014年去世。

原来他是博尔赫斯的译者。这时我才突然想起,我读的这本书不是叫《博尔赫斯与我》吗?都读到六十多页了,怎么博尔赫斯还没有出现?那就继续读,反正已经够好看了。

一直读到第97页,第十节,总算言归正传。此节第一句话就是:

“博尔赫斯进城了。”

读到这里,我决定停下来,先去搞清另外一个问题:这是一部什么书?非虚构还是虚构?故事那么活色生香,对话又那么精彩,作者是怎么记录下来的?

多亏作者写了后记,而且写得诚实。他说,《博尔赫斯与我》开始时是一部小说,写完后他很快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故事,其真实性可以得到记忆的佐证,所以他又将它重新打造一番,成了一种“小说式的回忆录”(novelistic memoir),一种“叙述”(narrative)或博尔赫斯式的“虚构”(Borgesian “fiction")。这个故事被塑造成了小说,或者自传小说,而这种塑造的残余,在转变为“一场邂逅”(An Encounter)这一文本时得以保留下来。

他说他确实曾和博尔赫斯一起驾车旅行,但他口袋里并没有藏着录音机,书中的对话是经过重构的,“忠实于五十年来在我脑中回荡的声音。”

原来如此。这本写博尔赫斯的书和博尔赫斯写的书一样,打破了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这的确像是一本创意写作教授写的书,我们甚至可以当作创意写作教材来研读。

几乎是最著名的创意写作科班毕业生伊恩·麦克尤恩评价《博尔赫斯与我》说:”一本珍贵的书,我一口气读完了它。“

我还没有读完它,我得歇口气,附庸风雅一下今晚的世界杯决赛,但是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同意了麦克尤恩的评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