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眉清‖旦角皇后马友仙——记国家级秦腔非遗传承人、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获得者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2-12-19 发布于陕西

最美的相逢,不言过往。最好的离别,不问归期。煮一壶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寄情山水有禅意,远山近水皆情趣。我与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级秦腔非遗传承人、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获得者马友仙老师偶遇容易、重逢如隔万重山难上加难,每每想起相思的泪已涟涟。

我是2007年与婚庆结缘,在婚庆行业吃百家饭,进万家门。

也是一名专业摄像师。在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会照相、能录像是门吃香喝辣,吃了湿的拿干的好手艺。在农村红白喜事、婚丧嫁取中肩扛摄像机跑前奔后,有种在天安门阅兵拍摄一样高高在上自豪感。在我们当地一位大土豪挥金三十万元葬父葬礼中,我承接了全程录像业务,四部摄像机同时开拍。仅吹唢呐的就有三十多人,饮料用拖拉机拉砖头一样,高高堆了几车,盛况空前。十几年演艺生涯光景被风月带走,但其中故事却在内心生根发芽。更让我值得庆幸的是我接识了陕西省戏曲研究著院著名旦角演员马友仙老师,多年以后马老师暖如春风的笑容却被我永远牢记。十多年后的今天,想再联系马老师,电话那头无了应答,我却在信息时代里败阵了下来,联系马老师成为我最大妄想。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风里再无你。

终是庄周梦了蝶,您是恩赐也是劫。

此后山水难相逢,何时再叙千古戏。

心平可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

心浮可染三千愁,心和可溶万粒尘。

马友仙老师只是陕西合阳人,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全国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表演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联常委,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艺术专家”。誉满西北,蜚声中外飞的秦腔表演艺术。

她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逼真回、活灵活现,像《蔡文姬》中蔡文姬,《窦娥冤》中窦娥。她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独到的艺术功力,征服了西北地区广大秦腔爱好者嗜戏如痴的偏爱。观众称她是“秦腔唱腔艺术明星”“旦角皇后”,“人民艺术家”……

马友仙天资聪颖,歌喉亮丽,素有金嗓子的美誉。她的音质清脆高昂挺拔,纯静甜润。音色嘹亮,富有光彩。感情色彩,浓郁。气质饱满强烈而有更强的穿透力,使之珠玉坠盘,如若金钟撞击,既能在高音区中纵横疾驰,又能在低音区迂回婉转。

马友仙在舞台的表演上非常注重程式运用,而又不拘泥于既定的方法。把戏曲表演的程式,创造性地融进人物的情感之中,特别注重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真正演到了心口表演合一,口中有腔、眼里有景、手中有意,步中有情,词中有味。

2018年6月,马友仙被文化部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先进个人,这是秦腔界首位获此殊荣。马老师自退休后,长期致力于秦腔艺术的传承工作,为秦腔舞台培育了一大批新人。她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秦腔传承人。

马友仙老师 广收门徒  桃李满天下

2022年6月16日马友仙收袁丫丫为徒弟。袁丫丫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秦腔四小名旦”天水市秦腔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王小丫是天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天水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马友仙对收徒弟,倾囊传授技艺非常无私。她交给徒弟们不仅仅是戏曲技艺,而是身为秦腔人的责任与担当,将秦腔魂魄这样一代代一脉相传。

九岁时,马友仙跨入咸阳大众剧团学习演戏。旧时强调演员以严酷惩罚为代价,以超负荷训练来提高技艺,常年在恶劣环境中奔跑演出。流放式演出讨生活是当时生存基础,下乡演戏不管30里50里全靠步行。老师给学生说戏的过程,是伴着跋山涉水的脚步进行,边赶路边教戏。

在戏剧团年轻演员每天要练习四趟戏。天亮以前第一趟,天亮以后第二趟,吃完午饭第三趟,吃完晚饭第四趟。练功不能偷懒,因为老师要验汗,很多时候晚上演戏白天还要赶路,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演出。不知有多少夜晚疲惫难支的马友仙老师迷迷糊糊,双手抓着老师的衣襟角走到下一个演出地。

小时学戏最可怕的是体罚,小演员在练功或演出时犯了规矩,或要打板子,或被要禁食,或着靠墙面壁思过。让马友仙老师长记性,关关难过都得过。回头一看,人的一生不经摔打如可成就人生。一尊受人敬仰的石佛,不经千刀万剐、刀斧铁钎百般凌辱敲打如何可领受万人供养。

戏剧界从旧社会过来的教戏老师傅,是信奉“打人教戏,所谓不打不成材吗?马友仙在十岁学演戏《柜中缘》只因忘记戏词,被老师打了十个板子。手肿的妆都卸不了。那是刻在童年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它包含了一种严酷的爱。愈是有培养前途的演员,愈是受到老师毫不含糊地惩罚。这如同高三的火箭班学生吃小灶般,加餐的待遇是一种荣耀与高贵。也浸润着为人师表者让团队中的精英早日挑大梁的良苦中用心。

秦腔旦角名家马友仙老师和她独特嗓音真正做到了,字正腔圆,韵味十足,以声带情、声情并茂。她韵白发音位置准确。音纯清晰圆润。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昂扬顿挫、快慢与轻重风分寸拿捏精准到位。

人称马友仙老师为“旦角皇后”,由她演唱的革命现代戏“洪湖赤卫队”选段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为音乐教材。她的演唱磁带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在国外美国、泰国等在华人藉中广为流传的影响轰动空前。

马友仙老师七岁父亲去世,母亲一人艰难拉扯着她们兄妹5人相依为命、长大成人。1952年,年仅八岁的马友仙报考咸阳剧团,以一首《秋收歌》征服了教官的心,顺利如愿以偿成为剧团一员。

“烈火验真金,逆境显强者。”参透人生,不被岁月摧残,逆境中生存。只要有才华,有信心,你就已经踏上了成功的列车。

马友仙主演秦腔,几乎毫无遗留的被京、沪、甘、陕等地音响公司灌制成密纹唱片或者录制成磁带,出版发行多达40多种。为振兴秦腔十周年献礼拍摄的电视剧《马友仙艺术集锦》领衔主演了《断桥》《三堂会审》。被戏剧、影视界誉为“水平高,有品味。”在陕西流传着有这样一句话。到陕西没听过秦腔,不算到过陕西,听秦腔没听过马友仙的《断桥》不算听过秦腔。

马友仙是秦腔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也是秦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这她在这一行当已浸润了60多年,其影响力早已超越西北地域。戏迷们亲切地称她为“秦腔行里的大家”。

马友仙在表演《托梦》时,大师倾情演绎,催人泪下。秦腔尊为中国戏剧鼻祖,典藏着秦腔帝国集团传奇。人民艺术家、秦腔旦角皇后、国际非物质传承人——马友仙59岁那年,演唱《断桥》惊艳四座。1960年调入省戏曲研究院,应邀去丈八沟宾馆为陈毅副总理演出《文姬归汉》。当时外县剧团不能进丈八沟来接待中央领导,接待中央领导参加演出都是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省委书记张德生书记亲自过问协调,此事才得以圆满演出。

受到如此厚重的恩赐,是因为马友仙老师马派唱腔女声唱法突破男旦唱法,声音支点共鸣,气韵迂回,用声腔展示人的情感层次更加细腻饱满。无论是《红灯记》还是《江湖赤卫队》都成为中国戏曲院为研究生上 课的版本教材。《江湖赤卫队》讲述贫困民众献身共产党抛头颅洒热血大无畏精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在“名人名段”这样描述马友仙老师马派唱腔女声唱法。“剧本美妙、情感投入、情节感人、韵味十足、余音绕梁……

“秦腔”——民族文化,西北五省民众精神灵魂领袖,古老艺术“梆子”鼻祖。守住秦腔的根,不断吸收外剧种精神,让它发扬光大,是5000多年来,人们的道德理念传承。拉住观众,吸引观众,振兴秦腔,是马友仙老师从艺60多年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成果。秦人、秦声、秦韵、秦文化,是秦强汉武经久不衰的传唱。

马友仙老师认为秦腔不是吼出来的,是唱出来的。秦腔才能余音绕梁,韵律特别好听。唱腔唱韵有大有小,有起有落。情感慷慨激昂,柔情似小桥流水。

2009年5月26日,马友仙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项目传承人代表。2001年4月9日,马友仙老师荣获秦腔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17岁的马友仙在丈八沟为陈毅副总理演唱《文姬归汉》,1960年4月中旬,刘少奇点名要看她表演的《梁秋燕》。2021年7月2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77岁的高龄马友仙演唱了《洪湖赤卫队》全国政协委员马友仙演出震惊四座。

陕西省戏剧戏曲研究院被西北五省同仁和广大观众誉为“秦腔艺术高等学府”,这里藏龙卧虎、名家荟萃。马友仙勤学苦练坚持写日记,每天提升自我,淬炼自我,从生活到艺术是一个创造过程,创造才是艺术之美的生命。齐白石说过,“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艺术形象必须有独特的创作创新个性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一个。优良传统,歌德也曾经说过“艺术的真正生命不在于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写,而是创新、出新。”中央音乐学院将她《洪湖赤卫队》作为民族声乐教材,这在秦腔演员中绝非仅有的。《一代秦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级作曲家,评价马友仙嗓音明亮而柔和,音色很纯,音质有透明度,金属音质。

马友仙音质得天独厚,又于富于艺术上的创新和进取精神,敢于不断地向高层追求,善于通过声腔艺术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马友仙老师吸取传统并借鉴传统又不一味的承袭传统,在很多唱腔中输入新唱法,古戏今唱引领时代新潮流。马老师性格直爽,乐于助人、助人为善,与人合作谦卑低调,不纠缠是非,不争功夺利。,即使成名后也参加演出过许多配角戏。

1986年8月,应老山前线陕籍官兵的要求。马友仙参加了陕西省老前山线慰问团。在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她和慰问团其他成员废寝忘食,一次次奔赴前线,阵地前沿,把自己的唱腔献给猫耳洞的战士们。她回忆当时的情形,双眼浸满了泪花,饱含深情地说道“一个十七、八岁的战士,被敌人炮弹打断了胳膊,只连了一点皮,那战士自己割掉胳膊继续战斗。一个年轻战士眼睛受伤,眼珠快要掉了,为了继续战斗,自己拔掉了眼珠,又冲向前线,不是亲眼所见,感受不到“伟大”两字分量的厚重。” 

在老山前线,她的灵魂受到莫大的震撼。精神世界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升华。对以后在和平年代精益求精研习戏曲,铆足了底气。马友仙老师面对我们的战士,她流着泪一次次演唱,20多天的时间,马老师声音传遍了老山前线,我军所有的阵地。

造诣较高的秦腔表演艺术家马老师,艺海弄帆不知苦,化作春泥更护花。”秦腔的传承价值是什么?秦腔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产物。可以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诸族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独表一枝的奇葩。

秦腔是华夏民族文化的艺术展现,是戏曲音乐文化的发展的根基,它深刻诠释了汉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财富的组成部分,秦腔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秦腔传承着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使人们互相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它的历史性和现实功能。

贾平凹老师所著的《秦腔》,是他第12部长篇小说。2005年4月,《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陈彦老师的《主角》,也是以秦腔演员忆秦娥为剧情铺展之源,也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做为中国文坛巨匠的他们,作品中浸润了太多的秦人秦韵,注入了秦人文化秦音基因。以“秦腔”为灵魂标记,标记深烙了秦腔的精髓与秦味。“秦腔”却是他们能够碾压文坛不断流动向前大磨盘轴心,是他们创作灵魂才思泉涌的泉眼。

古戏演绎人生剧本,诠释人间大智慧。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

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悲欢离合靠它演绎,悲凄欢喜才是戏剧。

秦腔千古戏腔缓急,一折演的大汗淋漓。

生旦净丑锣鼓相济,字正腔圆能解心烦。

听马友仙老师唱戏,吐字清晰,即使没有字幕,不能够看见台词,但只要你侧耳细听,每句唱词都能够听得真切。发音标准委婉动听,远听声音洪亮有磁性,又如山谷回音,余音不绝。近听,潺潺流水、清脆甘甜、沁人心脾,节奏配合默契,快慢拿捏自如。

初冬风卷一抹寒,雪待红梅香。一片落叶渲染了秋色,一袭寒风苍凉了冬韵。时光总是在婉转的岁月里更迭,落花东流去。芙蓉初开香飘万家,秋风起落叶飞,待白雪陌上来。寄情山水有禅意,远听近品秦腔皆有人情味。

最美的日子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在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潜心读书。工作劳累一天后,能够忙里偷闲自娱自乐打着节拍,听段名旦马友仙老师饱醮人间真情的秦腔戏。在这清闲时光里,一手捧了生计的碗,四处奔波、满身疲惫。一手端起生活酒杯,让平谈日子有滋有味,向岁月赊壶老酒,把自已独自灌醉。任凭窗外花开花谢、云舒云卷,内心总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

作者简介:

党眉清:中共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日报》通迅员、陕西省摄影协会太白山分会会员、《厂长经理日报》驻陕西经宣记者、《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今生缘婚庆传媒公司总经理。各大网红自媒体平台签约撰稿人,其作品在《西安晚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中国建材报》《中国乡村》杂志、中国作家网等报刊媒体上发表散文及文学作品在多次评选中获奖。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吕学敏   丹竹   远洲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副主编:墨海顽石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联盟:

方子蝶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我是布衣        松风阁语

平台往期文字阅读:

党眉清‖农家小院的曲艺杂谈

党眉清‖惊艳姜昆的宝鸡曲艺创作奇人——闫长虹

党眉清‖在陕西岐山,有一个被陈忠实偏爱的名作家

党眉清‖痴情方寸荧屏,惊艳公安部长——记全国著名编剧、宝鸡市作协李广汉主席

党眉清‖一本《老生》懂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