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赓带陌生小伙到中南海,问周恩来:他像谁?邓颖超一见热泪盈眶

 君临天下100 2022-12-19 发布于湖北

有一天,陈赓前往北京开会。但奇怪的是,他此次身边竟然跟着一个陌生的小伙子,这一下便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不过陈赓似乎并没有时间在乎这些异样眼光,而是直接带着小伙子找到了周恩来。

在见到周恩来后,他极为激动,开口就说道:“老领导,你看他是谁?”周恩来刚开始还没觉得什么,但仔细一看却突然变了脸色,说:“小伙子!你…你…和彭干臣,是什么关系?”

这一幕让人着实奇怪,一向沉着冷静的周总理居然如此失态,还有他口中提到的彭干臣又是谁呢?故事我们还得从1899年说起。

彭干臣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只是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他的思想并没有受到家庭的局限,而且从小就非常好学,特别喜欢《新青年》等进步刊物。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社会主义这一特殊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于1921年在安庆与同学共同创办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也是在同一年,青年团和学联领导爆发了著名的六二学潮。只是此举遭到了开枪镇压,姜高琦成为了烈士。

目睹这一惨状,彭干城怒发冲冠,在姜高奇的血衣亭里面写下来一句话:干,革命的真精神就是干,是要彻底地干。

1923年,曹锟贿选事件爆发。彭干臣以敢死队长的身份带领众人游行示威,而他也自此遭到了北洋政府的追捕,被迫流亡上海。

不过经过这么一遭,彭干臣的革命热情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同年,安庆建党,而他本人也正式成为了安庆一师的党支部书记。从此刻开始,彭干臣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1924年,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关键时刻,黄埔军校开始招收学生。而彭干臣也来到了黄埔学校,并成为了黄埔一期第2队班主任,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陈赓。

两人一见面就觉得志气相投,随后就在嬉笑怒骂间成为了好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陈赓性情开朗,而彭干臣却显得有些木讷,还曾经被陈赓取了个“书呆子”的外号。

而尽管两人的性格差别很大,但在经过简短的言谈、寒暄后,他们对中国未来、对民主革命却有着高度相同的认知与感悟,因此他们的相处方式也算是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只是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因为随后历史迎来了巨变,黄埔组织了学生军讨伐陈炯明,彭干臣是学生军连长,而陈庚则成为了党代表,两人共同走上了混乱、激荡的历史舞台。

陈赓自然踏上了血与火之路,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而彭干臣则远赴东方大学学习,期间他遇到了朱德等人,双方一起学习军事知识,建立起了同学友谊......

但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在1926年彭干臣受命回国参加北伐。

在北伐战争中,他数次辅助叶挺抗敌,期间还组织过共产党员的敢死队,屡获大捷。在北伐军占领武汉时,叶挺担任司令,而彭干臣则成为了参谋长。

之后叶挺西征讨伐,彭干臣还曾短暂地代理过武汉卫戍司令。但可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被蒋介石和汪精卫等人扑灭,革命迎来了最危急的时刻。

而在这危难关头,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武装打响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彭干臣此时也在南昌,并担任公安局局长和卫戍司令兼政委。

南昌起义成功后,前敌委员会曾决定:要整编十五军,由刘伯承担任军长,彭干臣担任第一师师长。但可惜,因为南昌起义部队受损,所以15军没能组建起来。

经历了这次挫折,彭干臣选择暂时蛰伏,转而协助周恩来展开秘密军事工作。

1928年,彭干臣和江鲜云结婚,夫妻两人共同承担起了军政干部训练班,期间,每一期都要负责30名高级干部的接送,住宿,膳食,上课和安全,但没有出过任何纰漏。

因此,彭干臣给周恩来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还曾经称赞道:彭干臣是位出色的将才经理。

抗战爆发后,彭干臣利用自己的号召力,曾组织安徽中学的爱国师生构建起了一个营的学生义勇军,协同十九路军抗战,这支部队表现出了惊人的血性,大多数人都成为了烈士......

1932年,彭干臣被党中央派到闽浙赣根据地工作,而在他即将赴任之前,他将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委托给了李次山照料。之后,他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根据地,并且参加了红十军团的领导工作。

这里得提一句,红十军团可了不得,在诞生之初,军团长是刘畴西,参谋长是粟裕,军政委员会主席是方志敏,一个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尤其是粟裕大将,那更是后来我党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神。

因此,在苏区的工作非常顺利,他与众人相互配合,不仅发展壮大了部队,而且还对敌人的围剿给予沉痛打击。后来因为有功,彭干臣开始担任了红十军的参谋处长,以及新十军的参谋长。

当然,在打击敌人发展壮大的同时,彭干臣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又担任了当地苏区军校的校长,为我军培养了大量的军政干部。据统计,他所管理的军校为红十军团培养了700多名优秀指挥员。不得不说,彭干臣的确能干。

但就在彭干臣革命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和苏区同志们的厄运也降临了......

1935年,红十军团南下返回赣东北苏区,彭干臣随主力行动,结果在到达杨林地区时,他们遭到了国军的包围。

经过血战,粟裕的先头部队杀了出来,但刘畴西所率领的主力部队被层层切割,最后和方志敏一起被抓,而彭干臣也在这场战斗中不知所踪。

刚开始,大家都不愿相信彭干臣牺牲,一直在尽力寻找他的下落,但最终噩耗还是传来了:彭干臣带着部队冲锋,结果被颗子弹打中了心脏,壮烈牺牲。

当时周恩来和陈赓听闻后,都无比哀痛。

本来陈、周二人想要去找到彭干臣的家属,可是当时时局动荡,此事未果。直到1956年夏天陈赓意外找到了彭干臣的儿子,而且将他带到了中南海紫光阁,这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看着这副熟悉的面孔,周总理陷入到了回忆中,半晌他才回过神来,然后仔细打量了一番感慨的说:是的,他是彭干臣的儿子,你看他的模样腔调和动作都像他父亲。

不仅周总理激动不已,随后赶来的邓颖超同志也是热泪盈眶......

她和彭干臣之子在划船的时候动情地说:抗战初期,我们曾经打听过你们一家的下落,没有结果,所以今天见到你,我和周伯伯非常高兴。这样对我们失去的战友有所交待了。”

这就是当年的那段往事的原委,其间几多心酸,几多热血,几多感慨。

也许可以用彭干臣的好友的诗来总结:一片丹心,半杯黄土,千秋英风如见,视死如归,忠贞于党,杀贼当为雄鬼。

敬革命烈士,敬盛世和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