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心为怪

 叶云根石 2022-12-19 发布于湖北

                            圣心为怪

                                            陈皓

       中国的文字有深厚的底蕴,经得起琢磨,而且越琢磨越有味道。奇怪的“怪”字,竖心旁加一个圣字,变成了“怪”。圣心为怪,老祖宗提醒我们警惕圣心。庄子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成语“拔苗助长”告诉我们,光有好的愿望如果违背常识,违背客观规律,只能是适得其反。

       教育子女,初心应该都是好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有些人,让孩子光身子在雪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很多人培养孩子象温室里的花朵,因为过度的安全感限制其发展。两种极端的方法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好心也会办错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不是初心,而是措施和度的把握。只有遵循常识,常理,也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成功。

      光有圣心违背客观规律,失败的教训有很多。总结历史,我们犯的错误大多是在圣心包装下产生的恶果。大跃进、人民公社亩产万斤粮(违背常识),超英赶美,美好的愿望带来的结果是饿死人。文化大革命,防止资产阶级复辟,破四旧,立四新,违背人伦,道德的常理,结果是文化遭殃,国民经济遭殃,百姓遭殃。

      骗子之所以能骗人,表面上都有一个圣心,无外乎利益的诱惑,安全的保障,引人上当。当然,骗子的圣心是伪装的,圣心是一个人的动机,外人是无法触及的,在结果出现以前很难质疑和证伪。识破骗局通常只能在被骗之后,动机才会真相大白。反右运动,党号召大家向党提意见,帮助党改正错误,一些人成了冤大头,良好的动机换来了右派的帽子,好心没有好报。如何解释这场运动?引蛇出洞,美其名曰阳谋。

      上世纪八十年代,潘晓在《中国青年报》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观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引起巨大的反响。我们这一辈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动机被道德绑架。在当时“主观为自己”似乎动机不高尚,有些大逆不道。今天看来,这是人之常情,“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发明创造源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源于发财的梦想,很多体育天才源于冠军梦。如果个人的梦想全都泯灭了,哪来的社会进步?

     判断事情的好坏,主要看结果而不是初心。 圣心不一定有是好结果,好结果未必都有圣心。换言之,圣心既不是好结果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好结果的必要条件。有平常心遵循常识,遵循自然规律,足矣。

    现在不忘初心是一个高频词,给人一种误解,错误是因为初心变了才会有。初心回归了结果就会好,夸大了初心的作用,忽略了主观背后的客观规律。

     2022年11月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