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一章:从自心走向大道

 高贵优雅知性 2019-11-02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道德经》第一章:从自心走向大道

心是任何想法都能产生的源泉,这就包含了,对和错两个方面想法。

《道德经》的每章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线:走出自我主观的局限,让生命亲近客观自然大道,体悟主观感觉之外客观规律之玄妙。

第一章,齐教授即教我们我们如何入道门!

1

齐善鸿《道德经》第一章

【经文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

齐善鸿《道德经》第一章

【我们看一个案例】

有这样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就是两个人说话时都在各说各的道理,于是就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这样一种局面,但到底谁真正有理呢?

若是继续这样说下去,轻则会不欢而散,重则会变成吵架,想想看,生活要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下去,还会有什么美好可言吗?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日常的生活:父母和儿女说话时是不是更多在使用教训的口吻批评孩子,始终相信自己说的话是正确的?

夫妻之间对话时,是不是也往往都在说自己是正确的?对方可能是错误的?朋友之间交谈时,是不是我们在竭力论证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总想对方来接受自己的观点。

你看,我们都在说自己有理,却很难去接受别人的道理,或者根本就没有想过对方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道理恰恰是我们思维的盲区。

如此照此下去,人与人之间还会有真正的沟通吗?

1、不认识的客观大道: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不会对着一个纯粹的物件讲什么道理,因为知道那是客观事物,我们只能顺应它的规律。但如果对面的一个物件换成了一个人,我们就很难再把它看成是客观,也不会把对面那个人的所作所为当成大道客观规律的呈现。

庄子讲过一个空船理论:如果风吹着一艘空船向你撞来,你只会躲避而不会去斥责。但如果船上有人,那就不同了。

你看,我们每个人思维中有一个盲区:我们会把客观事物看成客观,却不会把对面的人也看成客观。

2、认识不到的自我局限:人们只重视自己的主观认识,却不知道自己主观的局限性,因此把有局限的观点当成了真理来坚持,这当然就大错特错了。

【道德信条】

1、有道者能听懂别人的合理性。无道者只相信自己的合理性。

2、有道者对不同意见会去请教。无道者总是反对和排斥别人。

3、有道者总是在讲自己的错误。无道者总在论证自己的正确。

欲阅读本章节更多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新浪微博可搜索:问鼎喜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