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哲学体系(上)

 小二郎上学堂66 2017-11-19



        本期开始,连续两期我们将会讲述老子的哲学体系。通过对道德经原文的研究,九剑老师总结出老子有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分三部分:宇宙观方法论认识论。本期九剑老师先列出道德经里与哲学体系有关的段落,进行解说,下期九剑老师将会对老子的哲学体系进行总结。



戳最上面左上角蓝色文字老子大道文化研究关注我们,内容更精彩!


老子有哲学体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但有,而且是完整的。包含有:宇宙观,方法论和认识论。《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被称作“玄学”之宗,“玄学”是指浮虚、玄虚、玄远之学的通称。我认为这是千百年来对《道德经》的误解,忽视了老子对可道之道和恒道之道的区分,把“沕望”误写为“惚恍”更把老子的哲学原意严重曲解。“玄学”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抽象思维的学说。下面,我把老子《道德经》(帛书版)的哲学体系整理如下:

 

一段


道,可道也译:道,是可以认知而论说的,是相对的,

非恒道也;译:但可论说的道理不是事物中绝对的道恒;

名,可名也, 译:万事万物的名称,是可以命名的,是相对的,

非恒名也。译: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名称。

无,名万物之始也;译: “无”,指称万物的元始;

有,名万物之母也。译: “有”,指称万物的祖宗。

故,恒无,译:因此,确认“无”

欲也以观其眇;译:旨在观察万物的内在微妙;

恒有,译: 确认“有”,

欲也已观其徼。 译:旨在观察万物的外在现象。

两者同出,译: “无” “有”,产生于同一根源,

异名同谓,译:不同的名字表述同一的过程。

玄之又玄,译:运用“无”“有”反复地抽象思考,

众妙之门。译:是认识一切奥妙的必经途径。

 

小结:这是《道经》总纲,对可道之道,可名之名的相对性和恒道、恒名的绝对性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引出了“无”、“有”这一重要概念,指出了“无”、“有”本是同根。阴与阳指的物性,无与有指的是物相,老子把物性与物相统一起来。对这些概念的明确,是读懂《道德经》的基础。

戳最上面左上角蓝色文字老子大道文化研究关注我们,内容更精彩!

 

二段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译:天下人都知晓什么是美而作美,

恶已;译:丑恶的东西就会消失

皆知善, 译:都懂得什么是善,

訾不善矣。译:也就厌恶不善的东西了。

有无之相生也,译:有与无的相互产生,

难易之相成也,译:难与易的相互形成,

长短之相形也,译:长与短的相互比较,

高下之相盈也,译:高与下的相互依存,

音声之相和也,译:音与声的相互融合,

先后之相随也。译: 先与后的相互随从,

恒也。译:这些都是普遍的规律。

是以圣人,译:所以,循道真人,

居无为之事,译:处事遵循自然规律,

行不言之教。译:教人爱以身作则。

万物错而弗始也,译:万物滋生而不加干扰,

为而弗志也,译:做事而不凭主观意欲,

功成而弗居也。译:成了事也不居功骄傲。

夫唯弗居也,译:正因为不居功骄傲,

是以不去。译:他的美名便永留世人。

 

小结:事物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这是自然规律,循道真人处事循自然规律办事.“无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无为即无违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第二层意思,顺应了自然规律而办事就如乘坐车船一样,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达到目的。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可见无不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方法。是科学态度和奋斗精神的统一。

 

四段


道冲,译: “道”具有冲和的特质,

而用之有弗盈也。译:它的作用那是无穷的呀,

渊兮,译:它的意义深远啊,

挫其锐,译:挫钝事物尖锐的对立,

解其纷,译:消解事物失序的纷乱。

和其光, 译: 和合于光线里,

同其尘。 译:混同于尘埃中。

似万物之宗。译:像是万物的祖宗。

湛兮,译:它隐隐约约,

似或存。译:似无而实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译: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呀,

象帝之先。译:好像是天帝的祖光。

 

小结:老子认为道具有冲和的特质,无处不在,让事物生生不息,井然有序,和谐玄同,是衍生宇宙万物的祖宗。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促进中华文化复兴 !

 

十四段


视之而弗见,译:看它而看不见

命之曰微;译:称它为微;

听之而弗闻,译:听它而听不到,

命之曰希;译:称它为希;

捪之而弗得,译:摸它而摸不着,

命之曰夷。译:称它为夷。

三者不可至计,译:三者无法精确地计量和比较,

故混而为一。译:本来就浑然而为一。

“一”者,译:这个“一”的存在,

其上不谬;译:从形而上来说,并非荒谬无稽;

其下不忽。译:从形而下来看,不足一忽却不灭。

寻寻呵,译:思索来思索去,

不可命也。译:通常是无法给它命名的呀。

复归于无物,译:它是返归于“无”的东西,

是谓无状之状,译:可说是没有形状的物状。

无物之象,译:认识“无物”的意象过程,

是谓沕望。译:可叫做“沕望”。

随而不见其后,译: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后,

迎而不见其首。译:迎上去看不见它的前首。

执古之道,译:运用自古就存在的“道”理,

以御今之有。译:去把握现在的事物,

以知古始,译:去了解事物的古始。

是谓道纪。译:这可称作“识道纲纪”。

 

小结:道是形而上的东西,要通过“沕望”来认识,要通过运用“道理”,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分析当今的事物和现象,寻找事物的古始,这就可叫做“识道纲纪”。


二十五段

 

有物混成,译: “有物”是自然混合而成的,

先天地生。译:混合过程先于天地而发生。

绣呵缪呵,译:多姿多彩而绸缪缠绵,

独立而不改,译:独行其是而不改变。

周行而不殆,译:周而复始而不断运动。

可以为天地母。译:可以为是天地的母亲。

吾不知其名也,译:我不知它有什么名呀,

字之曰道,译:按其属性可说是道恒,

吾强为之名曰大。译:我勉强给它起个名叫大。

大曰逝,译:大,就是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运行过程的方式,

逝曰远,译:事物不断发展变化,可以发展至很辽远,

远曰反。译:辽远又可以回返。

道大,译:道的运行有其程式,

天大,译:天的运行有其程式,

地大,译:地的运行有其程式,

王亦大,译:人类归往(社会发展规律)也有其程式,

域中有四大,译:宇宙间有四种运行程式,

而王居其一焉。译:人类归往(社会发展规律)是其中之一。

人法地,译:人取法于地,

地法天,译:地取法于天,

天法道,译:天取法于道,

道法自然。译:大道以自然为法,道就是自然规律。

 

小结:道是永恒的,绝对的,独立的,运动的,周而复始的,其他都是相对的。宇宙运行有其特定的程式,这种程式勉强叫做“大”。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促进中华文化复兴 !



四 十 一 段


“反”也 者,译:所谓 “反”,

道 之 动 也;译:说的是运动的道理。

“弱”也 者,译:所谓“弱”,

道 之 用 也。译:说的是运用的道理。

天 下 万 物 生 于“有”,译:天下的东西都生于“有”,

“有” 生 于 无 。译: “有”从“无”中生出。

道 生 一,译:混沌未分为一,

一 生 二,译: 一分阴阳成其二,

二 生 三,译:此阴彼阳和成三,

三 生 万 物。译:为三衍化有万物。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译:万物皆含阴与阳,

冲 气 以 为 和。译:异气相冲而合和,合和便生成新事物。

 

小结:老子阐述道的运动规律和道的运用之要,描述道衍生万物的过程


 六段


谷神不死,译:生衍的机制永不消失,

是谓玄牝。译:她就如玄妙母体。

玄牝之门,译: 这玄妙母体之类,

是谓天地之根。译:就是天地的根源。

绵绵兮其若存,译:它绵绵不断地存活

用之不勤。译:它的功用无穷无尽。

 

小结:用牝门来比喻道。指出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二十一段


孔德之容,译:大德的样子,

唯道是从。译:只有大道才遵从。

道之物,译:恒道在于事物中,

唯望唯沕。译:沕望相因可探寻。

沕呵其若海,译:深入事物内部啊,如潜入海中;

望呵若无所止。译:观察事物外在的现象啊,它像是漫无边际。

沕呵,译: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规律性,

望呵,译:观察了解事物外在的特征和彼此联系,

中有象呵;译:从中产生恒道的意象。

望呵,译:观察了解事物外在的特征和彼此联系,

沕呵,译: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规律性,              

中有物呵。译:通过深入了解事物内在

和外在两者的联系,从中就有道理这东西了。

窈呵,译:深察呵,

冥呵,译:沉思呵,

中有精呵。译:从中才有实质性的东西呵。

其精甚真,译:实质的东西最纯真,

其中有信。译:纯真的实质是确信的依据。

自今及古,译:从当今溯远古,

其名不去,译:大道名字不会消失,

以顺众父。译:因为它顺同万物的根由。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译:我怎么知道万物根由的所以然?

以此。译:就是用了这种得道的方法。

 

小结:老子介绍他认识道的方法,是老子的认识论,对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通过“望呵”、“沕呵”、“窈呵”、“冥呵”来达到的。


十六段


致虚,极也;译:探求道理,须穷根究底;

守情,表也。译:把握事情,须抓住特征。

万物旁作,译:万物纷繁交错,

吾以观其复也。译: 把握的办法是观察其往反复变化。

天物芸芸,译:天下万物有盛有衰,

各复归于其根,译:各自变化,终归于自己的本原,

曰情。译:这就是实际的情况。

情,是谓复命。译:这实情,归结为命运的更新。

复命,常也。译:命运更新是客观规律呀。

知常,明也;译:认识客观规律就会明智;

不知常,妄。译:不认识客观规律便会轻妄。

妄作,凶。译:轻妄的行为,必有凶险。

知常容,译:懂得客观规律就能宽容,

容乃公,译:宽容万象才能公正,

公乃王,译:公正才能让大众归往,

王乃天,译:归往成群才合乎自然,

天乃道,译:自然而然便是循道,

道乃久,译:遵循大道便能长生,

没身不殆。译:享此长生而终身无悔

 

小结:通过观察事物往返和变化,我们能认识到客观规律的存在。我们认识到客观规律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有凶险。循道而行就终身无悔。

欢迎转载,须署名并注明来自老子大道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二十四段

 

希言“自然”。译:简单说一说“自然”吧,

飘风不终朝,译:狂风刮不了一早晨,

暴雨不终日。译: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孰为此?译:是谁在起着作用?

天地而不能久,译:天地都不能操持自然规律,

又况于人乎?译:又何况于人呢?

故从事而道者,译:就人们从事而论,

道者同于道;译:法自然等同循道。

德者同于德;译:循道者必成功。

失者同于失。译:失道者必失败。

同于道者,译:所谓得道者,

道亦德之。译:乃识道而行道。

同于失者,译:所谓失道者,

道亦失之。译:是不识道而违反自然。

 

小结:客观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循道者则成功,失道者必失败。


第 四 十 八段


为 学 者 日 益,译:求学能不断增加知识,

闻 道 者 日 损。译:达道便不断减少淫志。

损 之 又 损,译:减损而又减损,

以 至 于 无 为。译:以达到按“无”而为的境界。

无 为,译:不违反自然的道理,

而 无 不 为。译:便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将 欲 取 天 下,译:想要天下行大道,

恒 无 事,译:就要永远不凭主观欲志去行事。

及 其 有 事,译:如果凭主观欲志去行事,

又 不 足 以 取 天 下 矣。译:那就不能使天下行大道了。

 

小结:想要天下行大道,就必须不断减损淫志和奢欲,不凭主观欲志去行事。用“无为”的科学态度,去达成“无不为”的目的。


第 五 十 二 段

 

天 下 有 始,译:天下有它的初始,

以 为 天 下 母。译:作为天下的根本。

既 得 其 母,译:既识得它的根本,

以 知 其 子,译:用来把握它的发展方向;

既 知 其 子,译:既懂得它的发展方向,

复 守 其 母,译:还要持守它的根本,

没 身 不 佁。译:终生都不至迷惑。

塞 其 兑,译:塞住认识发展的诀窍,

闭 其 门,译:关闭操守根本的大门,

终 身 不 堇。译:那么终生得不到助益。

启 其 闷,译:开启认识的封闭观点,

济 其 事,译:去处理发展中的事物,

终 身 不 棘。译:那么一生不至于棘手。

见 小 曰 明,译:以大见小便明白事理,

守 柔 曰 强。译:持守柔韧便强而有力。

用 其 光,译:道理之光照行程,

复 归 其 明,译:总结道理心更明亮。

毋 道 身 殃;译:莫强调以自身为中心,

是 谓 袭 常。译:应该是因袭常理。

 

小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循道而行,终生都不至迷惑。

 

十一段


三十辐共一毂,译:三十条辐汇聚在一个车轴上,

当其无、有,译:恰当地处置它的无和有,

车之用也;译:这就产生车轮转动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译:抟揉黏土用来做陶器,

当其无、有,译:恰当地处置它的无和有,

器之用也;译:这就产生陶器容物的作用;

凿户牖以為室,译:开凿窑洞和门窗来做房屋,

当其无、有,译:恰当地处置它的无和有,

室之用也。译:这就产生房室住人的作用。

故,译:因此,(形物之所以可供利用)

有之以为利,译:有的实处提供了便利,

无之以为用。译:无的虚处便能起它根本性的作用。

 

小结:论述“有”、“无”的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