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在昭宣之治后,仅仅经历一代人的时间,大汉帝国就衰亡了?

 凤凰山居士 2022-12-19 发布于江西
为什么在昭宣之治后,仅仅经历一代人的时间,大汉帝国就衰亡了?

鲜花畅谈历史

2021-10-19 19:27

“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是汉宣帝刘询对自己的太子刘奭的评价。但英明如宣帝也没有将这个太子废掉,这也是他不如武帝刘彻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宣帝还念及已故的皇后许平君,也可能是觉得太子还小需要锻炼,未来还有时间。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句话说完后的几年后,年仅四十三岁的刘询就去世了,刘奭成为了西汉第十一位皇帝,而西汉王朝从此急速的衰落。

为何仅经历了一代皇帝,就让“昭宣之治”所创造的辉煌付诸东流了呢?

1、 前代遗留——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问题是2000余年封建王朝的通病,也是顽疾。在农业社会,土地是财富的根本,更是掠夺的对象!可以说,历代王朝的灭亡基本都和土地兼并有关,农民流离失所,必然会揭竿而起,从此敲响王朝的丧钟。

其实在汉武帝时期,他曾着手打击敌方豪强,间接的就打击了土地兼并问题,以此可以加强中央集权。但武帝发动对外战争后,对经济生产造成极大破坏。所以在昭宣时,朝廷重新推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给地主豪强带来了更大的实惠。于是,土地兼并重新开始。

到了汉元帝时期,朝廷没有采取抑制措施,而且还取消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旨在打击和限制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势力的种种措施,甚至连汉初以来奉行的“强干弱枝”方针也不敢坚持。皇族、贵戚、官僚、商人也加入了土地兼并的大军。使愈来愈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破产的农民与日俱增,他们背井离乡,流亡各地。

“才竭力尽,愁恨感天”

“流散冗食,饿死于道”——《汉书》

农民是古代王朝的根基,根基已动,衰落岂不到来?

2、 动摇根基——奢侈腐化

别看汉元帝好儒,但生活上十分奢侈:

“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厩马食粟将万匹”——《汉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立下好榜样,下面必然要学习。皇室贵胄、官僚大臣们生活的腐朽程度也远远超过以往:

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汉书》

尤其是吏治,官员贪腐横行,加上严刑酷法,既得利益者的奢侈生活与广大人民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必然激化社会矛盾,人民对朝廷的不满也是与日俱增。由此,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从元帝初年开始,常有关于“盗贼并兴”、“盗贼并起”、“盗贼不禁”的记载,之后更加严重。而统治集团内部也不太平。

3、 权力斗争——外戚与宦官

西汉外戚专权其实是从霍光开始的,到了汉宣帝时期,皇帝较为强势,巩固了皇权,才杜绝了这种现象。汉宣帝临死前,深知当时年已27岁的太子刘奭“仁弱”,便效法武帝下诏令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三人共同辅政。但元帝的“仁弱”让他相信石显的谗言,处理了辅政大臣,而石显也成为了西汉第一位专权的宦官,皇权受到了压制。

而到了汉成帝继位后,马上处理了石显,却开始了王氏外戚专权的历史。由此西汉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所以说,西汉自经历“昭宣之治”而中兴之后,迅速衰落的原因,既有前代遗留的问题,也有本代出现的新问题,这与统治者本身的能力也是息息相关,而中兴之后的衰落也几乎成为了历代王朝的通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