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湘鄂宜黄杜氏始迁祖宪章公论证

 君子剑兰 2022-12-19 发布于湖南
一、杜宪章资料:

1、杜宪章的资料史书上并无片言只字的记载,只见于各地的老谱描述。目前关于杜宪章的说法有三个版本各有不同,但出生年份到是一致:隋大业二年丙寅606正月廿六日出生,唐垂拱二年丙戌686冬月初二日卒,享寿81岁。不同之处如下:

1)、丰城谱记载杜宪章为杜易简之子,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授南阳府判。但关于迁赣又有不同的说法,一是说因李敬业、杜求仁起兵讨武则天(685年)事败,因避祸携子离开襄阳迁至江西抚州宜黄县莱源渡。(此说法中杜宪章避祸时年已80岁,要避祸也应该是其子杜极南才对,故可能性不大)。

2)、另一说法是永徽年间(永徽只有宫廷之乱),杜宪章因为动乱辗转到抚州的宜黄县莱源定居,其子杜极南复出河南巩县发展,又至京兆府,官至清吏司员外郎。后来(685年)杜求仁事发,杜极南之仇家欲利用杜求仁事件陷害他,故杜极南携子再返回宜黄避难(此说法在时间上比较可靠)。

3)、湖北通城阔田谱则将杜宪章(606)记载为叔毗(518)之孙、长子廉卿之子,两代人相差近九十年了,况且元和姓纂载叔毗有五子且567年被杀。故通城谱之说不可信,属于错误的版本。

由上看出在没有其他资料之前,可以确定杜宪章父亲为杜易简是正确的版本。

二、杜易简资料及原有世系:

旧、新唐书记载:杜易简,襄州襄阳人,周硖州刺史叔毗曾孙也。九岁能属文,长博学,为岑文本所器。擢进士,补渭南尉。咸亨初,历殿中侍御史。尝道遇吏部尚书李敬玄,不避,敬玄恨,召为考功员外郎屈之。而侍郎裴行俭与敬玄不平,故易简上书言敬玄罪,敬玄曰:“襄阳儿轻薄乃尔。”因奏易简险躁,高宗怒,贬开州司马,寻卒。易简从祖弟审言另有传。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颙生景仲、景秀、景恭,景仲生整生孝彝、孝奬、孝弇。元和姓纂亦同,另载乾光孙叔毗周峡州刺史生亷卿、凭石、安石、鱼石、黄石,凭石生依徳蓬州咸安令,依徳生易简考功员外郎,安石生贤仓部郎中,鱼石生依艺巩县令,依艺生审言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武功尉奉天令,闲生甫(子美)检校工部员外郎。

由此看出杜易简是襄阳杜氏杜叔毗之曾孙当是无疑,接下来看看江西丰城老谱之世系:杜预——尹——琳——袭——冲(乾光)——洪太(渐)——颙、祖悦——颙生景仲、悦生叔毗(廉卿)——仲生易简、毗生依艺——简生宪章、艺生审言。

先看看以上世系站不住脚之处,首先史书记载审言(化简)、易简是堂兄弟,此为堂叔侄(错一)。其次景仲子只有整的记载而丰城谱为易简(错二)。不论是新唐书还是元和姓纂记载,冲、洪太和乾光、渐都是分属尹公和耽公后裔的两对父子而不是一对父子的又名(错三)。

以上不论是史书还是元和姓纂都可以证明杜易简确是襄阳杜叔毗之曾孙无疑。另外湘西仙阳杜氏分支现修的宗谱记载亦是叔毗——凭石——依德——易简——宪章。

三、结论:丰城老谱所载尹公支系景仲生易简是错误(除非此易简不是彼易简,但从其对易简的事迹记述当为同人),故丰城及通城宗谱所记载宜黄始迁祖杜宪章为预公第10世孙也是错误的。正确的世系应为湘西仙阳杜氏的第12世孙(杜甫从父),即:

杜预(222年)——耽——顾——逊——斐然(名待考证)——修真(名待考证)——乾光——渐——叔毗——凭石——依德——易简——宪章(618年)。

最后再验证一下平均代龄:(618-222)/12=33,刚好接近标准平均代龄32岁。

最后希望江西丰城、湖北通城及其他沿袭丰城老谱错误世系的分支及时地调整为正确的杜宪章世系。谢谢!

中华杜氏文化传承研究会

杜氏湖南宝庆第92世子孙杜鑫涛撰

2019年孟秋

附上纠正修改后的世系示意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