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时两年全球首部《杜氏通(统)谱》世系正式面世

 君子剑兰 2022-12-19 发布于湖南

【水调歌头】杜氏统谱初成

  文/杜鑫涛

通谱几时有

翘首问苍天。

不知何月何年,

方得梦能圆。

我欲修传纂撰,

无奈人单力薄,

学问未精专。

唯恐辱先祖,

寒夜梦无眠。

祖根寻,

宗亲探,

路艰难。

奔南走北,

披星餐露义当先。

谱历沧桑毁损,

族论亲疏近远,

此事最难全。

吾辈当齐力,

统谱谱新篇。

首先让我们一起歌唱杜氏家族

前  言

盛世修譜 慎終追遠。

本世紀初,江西豐城杜素林、湖南石門杜次志,在共和國開國將軍杜平的侄子和江西宜春杜國富等杜氏族中志士、賢達支持下,首倡編纂《杜氏通譜》。隨後全國十四個省市和海外馬來西亞等國杜氏宗親積極回應,杜氏文化傳承研究會及各地杜氏聯誼會相繼成立。十多年來,杜氏族中多位長者不畏年高,足踏神州各地尋宗訪親,前往各大圖書館考據稽古。歷經江西豐城、河南偃師、湖北仙桃、廣州花都、浙江臨海、陝西西安、北京、湖南長沙、江蘇等地十二次會議,《杜氏通譜》編纂大綱五易其稿而基本定型。但是,具體編寫工作則步履維艱,困難重重。2019年2月15日,擔任秘書長要職的素林先生為傳承我杜氏文化嘔心瀝血至生命最後一刻。《杜氏通譜》編纂擱淺,至今未有面世。

中華杜氏,根深而葉茂,源遠而流長。上溯其源,可至人文初祖炎黃二帝;下察其宗,得姓始祖杜伯後裔在世人口已五百餘萬。是否能把偌大的一個族群自得姓始祖至今的世系一通到底、一譜收盡?于我杜氏有如登天難事。且不說杜姓來源學界早有祁姓杜氏、姜姓杜氏和改姓杜氏等多種說法,單就杜伯祖之后裔,近三千年发展計百世子孫,其遷徙繁衍之中誰又能保證家家有譜、代代有記並傳承至今?雖我中華杜氏曾得宋代歐陽修贊:“蓋自春秋諸侯之子孫,曆秦漢千有餘年,得不絕其世譜,而唐之盛時,公卿家法存於今者,惟杜氏。”但是,這些“世譜”至今已不見蹤影。宋代之後又如何?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倉修良曾說:“宋元時期流傳至今的,除歐陽修和蘇洵所作兩種家譜外,可以肯定的講,其他一部都沒有。”

那麼,今天我中華杜氏諸多遠古至今世系記載其源從何而來?來自《世本》《春秋》《廿四書》等官修正史中的名人世系、祭祀祖先留下的私藏經薄、家傳源流、墓碑銘文等等,以及來自世代口口相傳的囑託。雖有各種途徑世系可考,但中間只要有一人漏記,理論上則不能“通”了。再者,自秦始皇廿四年至晚清,在中華大地上有明確記載的數十次大移民中,我杜氏族人也不能倖免於失記失聯。今人尚有失蹤,兵燹流離、人煙稀少的年代豈能避免?斷代不是怪事,而是事實!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唐至晚清,為了政治鬥爭和抱團生存的需要,我杜氏先祖同樣攀權附貴,偽譜盛行。所以明初大學者黃宗羲曾說:“天下之書最不可信者有二:郡縣之志也,氏族之譜也。”清代學者杭世駿“縱覽天下之籍”後認為家譜之中,或虛張勳伐,而考諸信史竟無其名;或杜撰頭銜,而稽諸職志竟無其官。”

所以,我們不能編纂所謂“通譜”,這是不切實際的,是困難重重的。但應該編撰“統譜”。即重在橫向打破地域界限,縱向依循班輩代齡排序,把分佈於各地的同族各宗支自始遷祖通排世系、代齡列序,貫於一體。“統譜”又稱統宗世譜,古已有之,如著名的明萬曆工部員外郎淩迪知撰修的《萬姓統譜》、明弘治《黃氏統譜》、明嘉慶《張氏統宗世譜》等。

今有杜氏九十二世裔孫,湖南邵陽杜鑫濤,自小繼承寶田遺風,喜好詩詞歌賦。鑫涛先生于2013年接觸杜氏宗族文化,2017年長沙會議上由素林秘書長授命參加“通譜”工作。自此之後, 他盡展其所長,利用現代通讯通訊工具遍交八方族中賢達,廣收全國各地杜氏宗親零散老譜資料。並通過參閱歷史文獻和今人研究成果,採用多種方法對收集到的上下三千年杜氏傳承世系中各宗支接續關鍵點進行大膽辨偽考證。在此基础上,鑫涛先生以一人之力,綜合各類相关譜牒資料,凭借其電腦操作優勢,使用自己獨創的“始遷祖生年代距接續法”,慎重錄入全國杜氏各大宗支代表性世系人名與相關世系內容。幾年如一日,最終形成古往今來中華杜氏第一部“統譜世系綱要”。

《中華杜氏統譜世系綱要》(以下簡稱“統譜世系綱要”)遵循“去偽存真,能通則通;斷自可知,與時俱進”十六字編撰原則,可謂承歐蘇譜例之風,傳武庫“春秋”要義。譜系起自杜氏得姓始祖杜伯(祁恒)第一世,止于伯祖第九十六世孫。目前,已接入全國各地大小宗支代表性世系幾百支,計二萬餘名族人姓名,是未來《中華杜氏統譜》之世系篇的基石性文獻。

“統譜世系綱要”客觀、如实地收納了各地代表性支系,並通排在恰當的班輩位置,落实“合縱連橫、貫於一體”的编纂要求。尤為重要的是,規範、合理地完成了各地失考支系的有序銜接。这将极大的方便相關失记失考宗支深入考證研究其祖先淵源,以及追溯接續始祖连接点。也為當今正在苦苦尋找祖籍歷史的天下杜氏兒女,鋪設了一條杜伯後裔尋宗問祖的陽光大道,是杜氏文化傳承研究艱辛路上的里程碑!

從素林前輩《中華杜氏通譜》肇始,再到《中華杜氏統譜世系綱要》面世,一路艱辛,坎坷不平。毋庸置疑,“統譜世系綱要”整個編纂過程,包含了鑫濤、家祥、素林、次志等眾位族中長者、賢達與熱心宗親多年的心血與汗水。其行天地可鑒,其功祖宗當表!正如鑫濤先生七絕《贊杜氏文化研究精英》所題:

如今尺五城南杜,子茂孫繁千萬數。

飲水思源念祖恩,齊心協力修通譜。

由杜姓而杜氏家庭,再杜氏家族,並形成杜氏文化與家族精神。千百年來,這些基因藏于杜氏家譜世系、郡望宗祠、名家典章、家學訓辭之中。尋根認祖,不僅要追我杜氏的世系根源,還要傳承杜氏優秀文化精神。《中華杜氏統譜世系綱要》開啟了追尋與傳承的光輝道路和艱巨征程。

跨越三千多年,統貫東西南北。《中華杜氏統譜世系綱要》世系资料信息尚有不足,編者也非聖人。祈望伯祖後昆,資源統整;精誠團結,表率兒孫!

杜氏三十四世孫杜預在《春秋左傳序》中說: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

是為序。

杜氏九十二世裔孫

  四川瀘州杜開君  敬草

二零一九年己亥歲臘月初一日

凡  例

一、本譜綱要性記載得姓始祖杜伯至2019年全國杜氏各郡望、各主要支系的世系脈絡、源流與排行等資料及資訊。

   二、本譜以尊西周杜伯(亦名祁恆、姬恆、劉恆)為得姓始祖(第一世),各郡望各支系另起始遷祖,並默認其為伯祖第XX世起始。

   三、本譜編撰資料資訊主要來源於全國各郡望、支系自有老譜、墓碑銘文及考證等初始資料經考証清晰的錄入總世系脈絡。對於部分失考或存在与總世系衝突的宗支,按“始遷祖生年代距接續法”錄入總世系,進行全國通排。由於不少支系的世系資料或毀於當時的兵禍、或遷徙的失記、或人為攀附與錯記等,所以部分支系或者局部地方還存在錄入資訊缺失、衝突、錯誤等情形。此類情況,有待今後陸續考證補充與糾錯完善。

   四、本譜採用蘇式橫排豎寫世系版格式。世系圖編寫先男後女,從大到小,女子外嫁者僅列配偶資料,入贅繼承者子女編入世系。本譜據各郡望和支系提供的資料資訊,録入名字、頭像、父母、排行、配偶、生卒年月、子女、婚嫁及簡介等。

    ——男族人録入字輩名及字號、別名;配偶録入X氏或全名;及其他相關詳細信息。

    ——凡入本族同胞或同輩兄弟姐妹的子女,稱“嗣子、嗣女”;抱養或收養異姓的子女,稱“養子、養女”;男到女家,有改名換姓者,則稱“贅男、入贅”,與親生子女一樣,一視同仁;若無改名換姓者,則稱“招贅”;一人承兩家稱“兼祧子”,承三家者稱“三祧子”,餘下者類推。

  ——過繼者,在親生父母名下注“出繼給誰”,嗣父名下注“嗣男”。

    ——女子出嫁稱“嫁、適”,及嫁往何處,夫婿姓名。

    ——墓葬:夫妻一起稱“合葬”,兄弟一起稱“共葬”,子隨父母稱“附葬”,及地址和坐向。

    ——人才錄入包括:學歷、官職、侯爵等資訊,旨在鼓勵進取,興我宗族。

    ——被收錄宗支,原則上錄入長房長支作為支系代表。但不限於長房世系,也包括資料提供人所屬支作為該宗支的代表。

   五、本譜古代世系中時間資訊,採用夏曆紀年、年號及西曆紀年相結合方式,現代僅用西元紀年。

   六、本譜部分支系採用“斷自可知”原則載入始遷祖資訊。即對於資訊有衝突者,能查證糾正的已儘量糾正,無法查證的則按失考支系接續方法排列於相應時間軸結點之下,同時並注明”存疑”待考。

  七、本譜編者按客觀原則性錄入各支系資訊和排定匯接世系,如果出現與老譜記載不相一致的內容,或觸及到個別宗支的權益受損,請宗支負責人(族人授權代表)及時與編者聯繫糾錯、改正或刪除。同時,因本譜屬於個人或宗支內部研究用途,故編者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

八、本譜尚處於不斷整理完善之中。此次採用公開發行內部索要方式免費提供,各宗支代表可提供身份證明經確認後免費獲得具有本支內部使用水印標識的版本。

九、使用說明:快速檢索有兩种情況,一是知道該要找族人的杜氏總世係排行時,快速在索引中按世代瀏覽到相應的世代位置(如92世)。然後再在該世代人名中按族人名的拼音字頭(如杜鑫濤按DXT)順序去檢索出該人的名字,再根據名字后的頁碼(如1596)去相對應的頁面就能找到。二是當不知道該族人的杜氏總排行時可以根據該族人的出生年先大約估算一下,出生年+830再除31所得商數即爲近似杜氏總排行。然後再按照第一种情況也能快速定位到所找之人。此處對于失考宗支在尋根之時猶爲重要,根據始遷祖的出生年就能夠快速鎖定他的大概範圍了,然後再慢慢研究尋找可能需要的信息。

十、特別聲明:本譜僅限於中華杜氏各宗支尋根問祖、清理支系世系時使用。嚴禁各宗支、族人外發本譜資訊,嚴禁將本譜用於商業用途和洩露譜中族人資訊。如果違反上述約定而引發的所有矛盾、糾紛及對第三方造成的損害者,皆由洩漏資料人承擔,編者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凡是向編者發起索要並獲得本《統譜》的宗支代表人,則視為同意本條之約定而自願承擔一切責任。

    未盡事宜,編者另行通知並具有最終解釋權。

 杜氏文化傳承研究會

中華杜氏92世裔孫

  湖南邵陽杜鑫濤

二零一九年己亥歲臘月初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