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不断的小风筝——机载拖曳诱饵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友里 2022-12-19 发布于江苏

前言

2021年3月12号和26号,美海军分别在马里兰州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站完成了P-8A反潜巡逻机挂载AN/ALE-55拖曳诱饵系统的基本适航性测试和有效性测试。

AN/ALE-55拖曳诱饵系统是由英国BAE公司研制,通过电子对抗的形式干扰/诱骗雷达制导导弹的一款机载防御系统,也是目前装备应用最广泛的一款机载拖曳诱饵系统。

文章图片1

P-8A反潜巡逻机挂载集成AN/ALE-55拖曳诱饵的新型自卫吊舱

文章图片2

P-8A反潜巡逻机释放AN/ALE-55拖曳诱饵想象图

BAE系统公司是在2021年初才正式从美海军获得了价值400万美元的合同——为P-8A“波塞冬”反潜巡逻机设计一个AN/ALE-55拖曳诱饵自卫吊舱。根据合同规定,BAE系统公司将在五个月内设计、构建、集成和交付这套系统,需求还是比较迫切的。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完成了吊舱的基本适航性测试工作,接下来将转移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军航空武器站(NAWS)进行后续测试,预计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

为了满足美海军的快速需求,这款新型自卫吊舱是基于AGM-84L“鱼叉”反舰导弹基本外壳设置的,这样可以大幅度缩短自卫吊舱在外形设计、挂载设计上的研发试验时间。新型吊舱舱体上只有一处刀装天线,比较简单朴素,可以说是其貌不扬,显然算不上好看的皮囊,不过它拥有着有趣的“灵魂”,内置了一套美军广大飞行喜闻乐见的拖曳诱饵,美军飞行员常说:“要像出门带钱包一样飞行时带拖曳诱饵!”

文章图片3

新型自卫吊舱的上机测试,令近些年承担着越来越多地高风险、高敏感地区侦察巡逻任务的P-8A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对于AN/ALE-55此类机载拖曳诱饵,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这款已经大规模普及装备在美军多型战机上的自卫系统平时存在感很低,一直默默无语。但是其却并非聊胜于无,而是拥有着在战场上一鸣惊人的潜力,相当不容忽视。

目前在机载拖曳诱饵领域,要数美军的应用历史最为悠久、产品装备数量最多、实战经验也最为丰富。下面本文将主要回顾梳理美军机载拖曳诱饵的发展更替历史,辅以介绍其余国家著名拖曳诱饵,带领大家穿过战场迷雾,去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认识这个拖在机尾后面的“小精灵”。

开宗立派的AN/ALE-50拖曳诱饵

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雷达制导导弹对战机的威胁,航空强国均相继发展推出了机载拖曳诱饵。美国雷锡恩公司为美军开发了AN/ALE-50拖曳诱饵,这也是美军第一款正式装备的机载拖曳诱饵系统。

文章图片4

AN/ALE-50拖曳诱饵主要由存储/发射装置、控制器分系统和可消耗性诱饵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可消耗性诱饵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发射筒内,保存期限长达10年。

文章图片5

AN/ALE-50拖曳诱饵

存储/发射装置内设置有电缆卷轴和拖曳线,使用时拖曳线会把可消耗性诱饵像放风筝一样缓慢释放出去,最终让可消耗性诱饵拖拽在距机尾约100米的位置上。

这个拖拽距离是经过严格计算试验后得出的结果,近了有可能出现来袭导弹击中诱饵后战斗部杀伤范围较大意外波及战机自身的情况。远了则有可能出现来袭导弹的雷达导引头通过角度分辨出前方真正目标和拖后诱饵的情况,此外过长的拖曳线也对战机机动性能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文章图片6

AN/ALE-50拖曳诱饵

AN/ALE-50拖曳诱饵系统的作战原理并不复杂,可消耗性诱饵被拖曳在机尾后方,它自身上有独立的威胁信号接收系统和干扰信号发射系统,前者负责接收来袭导弹的威胁信号,后者负责将信号放大并转发出去,使得诱饵本身拥有比前方战机更强的雷达反射信号。这样一来,来袭的雷达制导导弹就会被信号更强的可消耗性诱饵引诱爆炸,从而丢失真正的目标,可消耗性诱饵此举属于典型的“牺牲小我,保全大我”的无私行为。

立项于1986年末、首次飞行试验于1992年的AN/ALE-50拖曳诱饵在诞生之初就引起外界重视,是当时机载自卫系统领域的又一大创新,对于当时的战机来说可谓是如获至宝。

在经过几年的测试改进后,AN/ALE-50拖曳诱饵于1996年被正式装备到了F-16战机上。

文章图片7

F-16战机在两侧机翼中部挂架上整合挂载了AN/ALE-50拖曳诱饵。随后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等都战机开始陆续加装整合这套系统。

不过在各机具体挂载方式上,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文章图片8

F-16战机在两侧机翼中部挂架上整合挂载了AN/ALE-50拖曳诱饵,这样在不占用挂点的情况下拥有了4枚拖曳诱饵发射能力。

在后来AN/ALE-50拖曳诱饵系统被成功整合进ALQ-184(V)9电子干扰吊舱后,F-16战机也可以通过在机腹下挂载一具ALQ-184(V)9电子干扰吊舱的方式携带拖曳诱饵。和普通电子干扰吊舱相比,整合拖曳诱饵的ALQ-184(V)吊舱后部有个方形盒子,可内置挂载4枚拖曳诱饵。

文章图片9

ALE-50拖曳诱饵与ALQ-184(V)9干扰吊舱组合,可以内置四枚诱饵

文章图片10

B-1B战略轰炸机在机尾两侧对称布置拖曳诱饵系统,可一共搭载8枚拖曳诱饵。

文章图片11

F/A-18E/F舰载机在机腹以半内置倒“品”结构加装了拖曳诱饵,可挂载3枚诱饵。由于安装位置特殊,拖曳线需要经过两台发动机之间高温尾流,为此还对AN/ALE-50拖曳诱饵的拖曳线还进行了耐热改进,以保证拖曳线不会被烧断。

文章图片12

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释放AN/ALE-50拖曳诱饵想象图。

文章图片13

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释放AN/ALE-50拖曳诱饵想象图

在大规模装备到F-16战机、B-1B战略轰炸机上不久,AN/ALE-50拖曳诱饵就迎来了首次实战的机会——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动大量战机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行动。AN/ALE-50拖曳诱饵被挂载到F-16战机、B-1B战略轰炸机上参加了空袭行动。在作战中,AN/ALE-50拖曳诱饵果然不负众望,战场表现相当出色。根据战后不完全统计,AN/ALE-50拖曳诱饵至少诱开了10枚原本瞄准锁定B-1B战略轰炸机的导弹,而且只有一枚拖曳诱饵是被实际击中损毁的。

文章图片14

作战中被防空导弹击中损毁的AN/ALE-50拖曳诱饵

在实战中的出色表现令AN/ALE-50拖曳诱饵一下子名声大噪,来自美军的订单大增。大量订单一方面是为了补充战争消耗,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大规模铺开装备到各型战机上。除了上述的F-16、B-1B、F/A-18E/F,EA-6B、F-15、P-3C、C-130E、U-2、全球鹰等战机都有过装备试验记录。

文章图片15

不过,作为第一款拖曳诱饵,AN/ALE-50拖曳诱饵自然也是带着很多时代、技术局限性诞生的,其本身并不完美。例如即便没有被来袭导弹炸毁,每枚释放出去的AN/ALE-50拖曳诱饵也注定会牺牲。原因是它并不具备回收复用能力,释放出去后最终只能和拖曳线一起丢弃,显得比较浪费。除此之外,AN/ALE-50拖曳诱饵还存在着干扰方式单一,只有简单的调制转发形式, 诱饵的带宽、干扰方式均有较大限制等缺点,还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转发型诱饵,也可称为非灵巧型假目标。此时的AN/ALE-50拖曳诱饵还并不具备小精灵的那种高贵、优雅、聪慧的品质,时代在呼唤着更先进型号的到来。

更上一层楼的AN/ALE-55拖曳诱饵系统

在雷锡恩公司的AN/ALE-50拖曳诱饵发展得如火如荼,正在科索沃上空大显神威之际。英国BAE系统公司为美军研发的最新型光纤拖曳诱饵AN/ALE-55已经完成样机制作工作,开始逐步登上历史的舞台。

文章图片16

早在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前两年也就是1997年,在AN/ALE-50拖曳诱饵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实战验证的情况下,美海、空军就已经决定联合研制第二代可回收式的光纤拖曳诱饵,从这也可以看出美军对拖曳诱饵的作战价值是深信不疑的。

文章图片17

AN/ALE-50(上)和AN/ALE-55(下)对比图

注意AN/ALE-50和AN/ALE-55在外形设计上拥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更加复杂的尾翼设计令AN/ALE-55拖曳诱饵可以根据气压和速度调整气动外形状态,使得拖曳体更加稳定,对战机本身的飞行影响更小,配合新型主动释放系统可以快速精确地部署。

文章图片18

通过对比工作人员手臂可以看出AN/ALE-55拖曳诱饵的体积大小

新一代的AN/ALE-55拖曳诱饵自然是全面瞄准AN/ALE-50拖曳诱饵的缺点来研制的。老一代的AN/ALE-50拖曳诱饵无法回收,且干扰方式单一,性能潜力有限。到了新一代的AN/ALE-55拖曳诱饵上,则第一次具备了回收重复使用的能力,不再是一次性用品,大大节约使用成本。

为了解决干扰方式单一的问题,AN/ALE-55拖曳诱饵采用了光纤作为拖曳线,光纤拖曳不仅能将诱饵接收到的威胁雷达信号传输到战机上,还能够转发战机上干扰机产生的欺骗信号到诱饵上来诱骗来袭导弹,成为了一种灵巧型假目标。从AN/ALE-55拖曳诱饵开始,拖曳诱饵真正具备了“精灵”的特性。

文章图片19

在机载电子战系统的帮助下,AN/ALE-55拖曳诱饵系统能力大为增强。机载电子战系统可以判断威胁信号的状态——是处于截获、跟踪还是锁定状态,然后由载机电子战任务包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应对手段。机载电子频率转换器负责将电子战系统发射的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为数据代码并通过光纤传输到AN/ALE-55拖曳诱饵上,后者将这个信号“发扬光大”,为战机提供了干扰、脱锁和诱偏三重保护。

干扰:即干扰压制,机载电子战系统使用扫描模式发现有威胁的雷达信号后,电子战系统将主动分析雷达特性,确定对应的干扰技术。通过诱饵转发特定的干扰信号使得对方雷达无法锁定战机。

脱锁:在威胁雷达已经锁定战机的情况下,机载电子战系统将根据信号选定最佳干扰信号,通过诱饵转发,造成对方雷达脱锁。如果战机是被多台不同型号的雷达锁定,诱饵还具备发射多个不同频段干扰信号的能力。

诱偏:这个属于拖曳诱饵的最终保护手段,当前面两种保护手段失效,来袭导弹已经锁定战机直奔而来时,拖曳诱饵通过阻塞或者模拟载机的雷达信号特征,让自己成为一个假目标,引诱来袭导弹击中自己,从而保护战机。

文章图片20

AN/ALE-55拖曳诱饵的工作流程图

AN/ALE-55拖曳诱饵于2002年6月在美空军B-1B战略轰炸机上完成首飞试验。随后在美海军的F/A-18E/F舰载机上完成了一系列的飞行测试试验,于2006年开始进入初始生产试用阶段,并在2011年底进入全速生产阶段。B-1B、F/A-18E/F、F-16、U-2、C-130、E-3A、E-8C等战机都有装备试验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AN/ALE-55拖曳诱饵的最大用户是美海军,在全速生产阶段美海军每年都向BAE系统公司订购260套左右的AN/ALE-55拖曳诱饵,截至目前累计已经生产超过3000套。

文章图片21

F/A-18E/F加装AN/ALE-55拖曳诱饵示意图

美海军除了为自己的F/A-18E/F装备AN/ALE-55拖曳诱饵,还计划为其多款新型关键节点机型装上这款保命设备,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P-8A“波塞冬”反潜巡逻机,还有MQ-4C“特立顿”海上侦察无人机。

文章图片22

MQ-4C“特立顿”和它的母型RQ-4“全球鹰”侦察无人机一样,配备了雷锡昂公司研制的AN/ALR-89自卫系统,系统除了包括有AN/AVR-3激光告警接收机、AN/APR-49雷达告警接收机、电子干扰机,还包括了1~2具AN/ALE-50/55拖曳诱饵。

文章图片23

2019年6月20日,一架在RQ-4“全球鹰”基础上改装而来的海军型BAMS-D无人机在霍尔木兹海峡上空执行侦察任务时被伊朗地空导弹击落,外界并不清楚它当时是否携带释放了AN/ALE-55拖曳诱饵。如果有,或许伊朗较为落后的地空导弹不至于能够如此轻松将其击落。

专为F-35打造的ALE-70拖曳诱饵

作为美军未来最为倚重的战斗机,F-35也具备使用拖曳诱饵的能力。由于是隐身战机,适用于传统战机的AN/ALE-50/55拖曳诱饵无法满足F-35对设备隐身性的要求。为了在最大程度保持隐身性能的同时保留使用拖曳诱饵的能力,F-35特意在机腹右侧,干扰弹弹舱后方串列设置了拖曳式雷达诱饵投放舱。

文章图片24

F-35的拖曳诱饵投放舱

BAE系统公司是在AN/ALE-55拖曳诱饵基础上推出了为F-35量身定制的ALE-70拖曳诱饵。通过全面统筹,优化整合设计,F-35的拖曳诱饵投放舱在容积有限的情况下仍可存放4枚ALE-70拖曳诱饵,足以应对高强度作战需求。

至于ALE-70拖曳诱饵本身,关于它的性能资料极少,只有少量示意图,迄今为止也没有流出过实际图片。其在AN/ALE-55拖曳诱饵基础做出了哪些改进也不得而知。

文章图片25

从示意图可以清楚看到4具ALE-70拖曳诱饵组合模式,集成度很高,体积很小。

文章图片26

ALE-70拖曳诱饵属于F-35隐身战机的AN/ASQ-239电子战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27

ALE-70拖曳诱饵工作流程示意图

对于ALE-70诱饵,目前比较清楚的就是它的价格。在2017年8月3日,美国国务院作出决定,同意向澳大利亚出售1952枚ALE-70型干扰诱饵,配备在澳大利亚的F-35A上,合同总金额高达1.087亿美元。而根据同年美国公布的信息,美军采购一套ALE-70拖曳诱饵系统单价高达58万美元,而单枚诱饵本身价格约为57735美元,目前美国保持着每年300多套的采购量。

文章图片28

ALE-70拖曳诱饵价格昂贵,F-35为了装备这套系统也特别设计相应的内置弹舱结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不过其回报也是相当值得的,F-35拥有了其他现役隐身战机都没有配备的拖曳诱饵,在对抗雷达制导导弹时拥有了更多胜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下一代双波段诱饵(DBD)

虽然美海、空军对于AN/ALE-55拖曳诱饵的性能是非常满意的,但是也肯定不会就此停下发展步伐,新一代拖曳诱饵的研发早已正式启动。

2019年5月16日,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授予了BAE系统公司一份价值3672.6784万美元的合同,用于演示和开发“双波段诱饵”(Dual Band Decoy,DBD)。

作为AN/ALE-50/55拖曳诱饵的继任者,美海军对双频诱饵(DBD)提出了颇为苛刻的性能要求:下一代双频诱饵(DBD)应具有更加先进的作战性能,在拖曳诱饵本身、相关电子设备、拖曳电缆、制动机构以及接口组件等设备都将有革命性的突破。而与此同时,为了最大程度节约换装成本,双频诱饵(DBD)需要能够和AN/ALE-50/55拖曳诱饵集成多平台发射控制器等现有设备兼容。

首份开发演示合同计划在2021年8月完成,目前暂无最新消息,在拖曳诱饵领域拥有丰富研发经验、已身经百战的BAE系统公司将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值得关注。

他山之石

正是因为机载拖曳诱饵具备很多独特的优点,所以除了美国以外,不少国家都研制发展了自己的拖曳诱饵,而且都有一定的装备水平规模,部分型号论型号发展历史和美军的AN/ALE-50、AN/ALE-55拖曳诱饵比起来并没有逊色多少。目前欧美地区除美制战机外具备挂载拖曳诱饵能力的战机基本就以“欧洲三雄”——欧洲战机公司的“台风”、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与瑞典萨博公司的JAS-39 “鹰狮”最具代表性了。

文章图片29

“台风”战机的机载防御辅助系统DASS除了包括有传统的导弹告警系统、激光告警系统,箔条、曳光弹投放系统以外,就还包括有拖曳诱饵系统。

文章图片30

左右翼尖吊舱是“台风”战机防御辅助系统DASS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图片31

“台风”战机的拖曳诱饵系统被整合在翼尖吊舱上,其左右两侧的翼尖吊舱并不相同。左侧翼尖吊舱是防御辅助子系统的设备吊舱,右侧翼尖吊舱才是拖曳诱饵的存储和释放系统,装备有两枚意大利SELEX Galileo公司(现称为Selex ES)研发的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Fiber Optic Towed RF Decoy ,FOTRD) 。

文章图片32

“台风”战机右侧翼尖吊舱内装备有两枚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可以清楚看到两个释放口盖结构。

事实上,在谈到“台风”战机的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时,肯定绕不开先谈谈它的前辈——Ariel(瞪羚)拖曳诱饵。由BAE系统公司研发的Ariel(瞪羚)拖曳诱饵和ALE-50拖曳诱饵属于同期研发的产品,前者的研发、装备时间甚至还要更早。该诱饵采用了简单转发、可调转发、调频噪声干扰等干扰方式,具备回收重复使用能力。

文章图片33

挂载在“狂风”战斗轰炸机翼下的Ariel拖曳诱饵

Ariel拖曳诱饵于1990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被陆续装备到英国的“猎迷”(Nimrod)海上巡逻反潜机和“狂风”战斗轰炸机上。在1991海湾战争中Ariel拖曳诱饵跟随“狂风”战斗轰炸机参加了实战行动。不过在海湾战争开始头10天内,英国皇家空军就损失了6架“狂风”战斗轰炸机,Ariel拖曳诱饵在这场战争中的具体作战表现并不为外界所知。后来它还被装备到C-130、“幻影-2000”、“美洲豹”等战机上。

而如今“台风”战机装备的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属于Ariel拖曳诱饵的后续改进发展型号。研发它的SELEX Galileo公司(现称为Selex ES)的前身和BAE公司拥有密切关系。

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于2006年获得初始作战能力(IOC),这款风冷诱饵覆盖了H-J射频波段,融合了最新的干扰技术。采用一个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的技术发生器,能够生成4.5~18GHz范围内的噪声和欺骗信号,射频信号转换成调制的激光脉冲后通过光纤链路传输到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上,干扰来袭导弹。

文章图片34

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由一条长100米的包含光纤链路和单独超高压配电线的凯夫拉电缆进行部署释放,具备回收复用能力。

SELEX Galileo公司宣称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具备极强的适装性,可以通过吊舱、内置、绞车等方式装备到任何固定翼战机上。拖曳诱饵可在-3/+9g条件下承受最高2马赫飞行速度的考验,目前所有“台风”战机使用国都装备了这套系统。

文章图片35

非常罕见的“台风”战机实际释放Mk II 型光纤拖曳诱饵的图片

“阵风”战机也具备挂载加装拖曳诱饵的能力。其可以在翼下挂载X-哨兵(X-Guard)拖曳式有源诱饵。事实上原本“阵风”战机无意挂载拖曳诱饵,只不过应印度要求才实现了这方面的突破。

文章图片36

由以色列著名军火商拉斐尔先进系统公司研发的X-Guard拖曳诱饵立项研发于1996年,于2003年研制成功。其旨在防范对抗S-300、R-77和米卡(MICA)等地空/空空导弹,经不断改进,性能日趋成熟,潜在装备对象为以色列空军的F-16战机。

F-16战机释放X-Guard拖曳诱饵的想象图

拉斐尔先进系统公司长期以来都是印度空军最重要的武器和弹药供应商之一,旗下很多军工产品都得到了印度空军的青睐,X-Guard拖曳诱饵正是这样进入印度空军的菜单中。在购买36架“阵风”战机的项目中,印度空军对于最新版的“阵风”F3-R战机的性能并不满意,提出了多达13项“印度特别增强能力 - ISE”改进内容。加装整合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X-Guard拖曳诱饵就是其中重要一项。由此印度版的“阵风”战机也具备独一无二的能力。法国、埃及、卡塔尔等国的“阵风”战机均没有相应改进,不具备使用拖曳诱饵的能力。

文章图片37

X-Guard拖曳诱饵

X-Guard拖曳诱饵系统比较特别,可以看成一个集成了挂架的自卫吊舱,可直接安装在机翼挂点上。X-Guard拖曳诱饵长65厘米、主体直径8厘米,尾部稳定结构直径为16.9厘米。

拖曳诱饵本身重7公斤,而整套拖曳诱饵系统总重则达到67公斤,可以在0.7-0.9马赫的速度下进行部署,能在50000英尺(15240米)的高度正常使用。

文章图片38

非常罕见的“阵风”战机在翼下两侧挂载的X-Guard拖曳诱饵,注意翼下的印度机徽标志。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一款轻型战斗机之一,JAS -39“鹰狮”轻型战斗机也具备拖曳诱饵使用能力,装备有瑞典摄氏技术电子公司 (Celsius Tech)研发的BO2D拖曳诱饵,这款诱饵曾装备在JAS -39“鹰狮”的前辈Saab-37战斗机上。

资料显示,这款拖曳诱饵自带电源,可采取多种工作方式。和AN/ALE-50类似,BO2D拖曳诱饵释放后不可以重新回收使用,只能在降落前抛弃。

文章图片39

BO2D拖曳诱饵

文章图片40

JAS-39E/F两侧翼下挂载的BO2D拖曳诱饵的示意图

此外,西方比较知名的拖曳诱饵还有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航空公司研发的“天空蜂鸣器”(Sky Buzzer)拖曳诱饵,诱饵长56厘米,直径6厘米,重约3公斤,拥有四片可动尾翼,曾被装备到F-4、“狂风”等战机上。

文章图片41

罕见的F-4“鬼怪”战斗机释放“天空蜂鸣器”(Sky Buzzer)拖曳诱饵图片

文章图片42

图为全球著名拖曳诱饵合照,从左至右分别为美国的AN/ALE-55,英国的Ariel(瞪羚),德国的“天空蜂鸣器”(Sky Buzzer)和美国的ALE-50,躺着的是瑞典的BO2D。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旗下的埃尔塔系统公司研发出了ELL-8270拖曳诱饵系统,主要面向民航客机、小型飞机市场。俄罗斯目前最著名的机载自卫系统BKO L370“维特布斯克”(出口代号“总统-S”)也包含有拖曳诱饵系统,俄罗斯人称之为无线电定位陷阱(ATRT),仅计划装备固定翼飞机,属于一种消耗性拖曳雷达诱饵,电缆长度150米,可将雷达制导导弹引向自身,但目前并没有实际装备记录。

文章图片43

“布莱特云”(BriteCloud)雷达诱饵

值得注意的是,雷达诱饵并非只有拖曳这条路子,和干扰弹类似的抛射方案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Leonardo)研发的“布莱特云”(BriteCloud)雷达诱饵就是采用和干扰弹一样的抛射方式。作为一种微型导弹诱饵装置,它可以安装到现有的箔条/曳光弹发射器上,使用内置的数字无线电频率记忆(DRFM)干扰器干扰引诱来袭导弹,英国皇家空军的“台风”战机目前正在测试这种诱饵。

后记

机载拖曳诱饵并非百试百灵,也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它也存在着固有缺陷/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例如来袭导弹是迎头攻击时存在着诱饵不能发挥作用的圆锥形盲区、拖曳诱饵成功发挥作用需要满足目标夹角要求、拖曳诱饵的存在也对战机机动性有一定的影响、面对复合制导的来袭导弹拖曳诱饵也力不从心……这些都是未来拖曳诱饵进一步发展时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

不过就现阶段来看,显然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机载拖曳诱饵的实际价值,它已经成为机载自卫系统中最具价值的子系统。以美军为例,小小的AN/ALE-50/55拖曳诱饵,令美军战机拥有了近乎“猫有九条命”这种不可思议的生存能力,再配合上先进的电子干扰以及MALD系列空射诱饵,令美军战机即便面对现代化综合性防空体系时也能够不落下风。可以肯定,凭借着较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拖曳诱饵在未来战争中必定会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这个机尾后的小精灵将会像一只不会断线的小风筝高高翱翔在天空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