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应用之炙甘草汤医案

 醉青YPS 2022-12-19 发布于江苏
导读
炙甘草汤条文冠以“伤寒”,当有恶寒、发热等表证。今不见发热恶寒,脉不浮而结代,并见心动悸,说明病始外感而渐内累于心,外邪已罢,仅存里虚之证。因太阳与少阴相表里,若心主素虚,复感外邪,则病邪每每深入少阴,使心脏受邪。心主血脉,赖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滋养。心之阴阳气血不足,则见心动悸;心阳虚鼓动无力,心阴虚脉道不充,则有结代之脉。治宜炙甘草汤补阴阳、调气血以复脉。
组成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溶,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方义
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补中益气,以充气血生化之源,合人参、大枣补中气,滋化源,气足血生,以复脉之本;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以充血脉;然阴无阳则无以化,故用桂枝、生姜宣阳化阴,且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温通心阳,加清酒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诸药合用,阳生阴长,阴阳并补,共奏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之功。
临证要点
主症:心动悸,脉结代。
病机:心阴阳两虚。
治法: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方用炙甘草汤。
医案举例
01
心悸
吕某某,女,11岁。1978年5月30日初诊。1977年1月患感冒后心悸,汗多,气短,神疲等症不除,经某医院心电图检查,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口服普萘洛尔、维生素B6、维生素C、地西泮等药。1年来,服药后则心悸好转,停药则心悸又作,甚则汗出,不能活动,特来门诊求治。患者心悸,面白,气短,神倦,口渴咽干,舌红,脉细。心率10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证属病久气虚,汗多阴伤,气阴两亏。治当气阴两补,宗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处方:党参9g,麦冬9g,五味子9g,炙甘草6g,桂枝9g,黄芪9g,白芍9g,阿胶9g(烊化),生姜2片,大枣5枚。先后共服药60余剂,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基本告愈。(刘弼臣.《新医药学杂志》1979,2:3)
02
室性早搏
徐某,女,37岁。患室性早搏已三、四年。每晚静卧(尤其是向左侧卧)即作,有时出现二、三联律。每当精神激动时则剧作,脉搏每分钟80跳,而早搏多达20~30次,并感心慌心悸,胸闷微痛,夜寐多梦,咽喉口舌干燥,大便偏干,舌少苔。无胃痛,无浮肿,血压正常。投炙甘草汤:炙甘草30g,党参15g,桂枝4.5g,生姜3片,红枣5枚,生地60g,麦冬30g,阿胶6g,麻子仁9g,白酒2匙。连服十余剂而痊愈。随访多年,未见复发。[伤寒论方医案选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03
心动过速
张某,男,42岁。患者十余年前曾有血吸虫病史,经锌剂治疗而缓鲜。继因劳累过度,先后罹患乙型肝炎、胆囊炎、心肌炎等。曾多次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常应用西地兰等强心剂。此次又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在外院用西地兰无效,后改用异搏定静注后好转。刻下诉心悸,胸前区隐隐作痛,出冷汗,右耳鸣,夜不能安卧。听诊心率85次/分,律不齐3~4次/分早搏,舌苔薄,脉结代。此乃心气阴阳两亏。投炙甘草汤:炙甘草24g,麦冬15g,干地黄30g,党参30g,阿胶(化冲)9g,麻仁15g,桂枝18g,生姜6g,大枣7枚。上方加减服用近1年,证情基本稳定,心电图恢复正常,并照常上班。加减药物有丹参、黄芪、熟地、熟附块、黄连、煅龙骨齿、太子参等。[黑龙江中医药,1985,(5):15]
现代临证
现代临床主要将炙甘草汤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萎缩性胃炎、小儿秋季迁延性腹泻、复发性口疮、白塞病、小儿汗证、白细胞减少症、季节性低血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年期综合征、妇科出血、妇科崩漏等,辨证属于心阴阳气血不足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