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巅的牧羊女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2-1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山巅的牧羊女
作者:李文世

那是1978年的秋天,建设兵团已转制为地方国营农场,兵团知青已经转变为农场职工,工资四十多元,相比于那个年代留城的同龄人已经算是“白领”阶层了,相对那些在农村插队,一个劳动日不值五毛钱的知青,那是天地之差。但是让农场领导头疼的是知青队伍并不稳定,暗潮涌动回城风影响到农场的秋收工作,就连农场那些曾信誓旦旦要扎根边疆的风云人物,他们入了党,提了干,提拔到领导岗位的一部分知青,也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和初心,加入到回城的洪流之中。摆在农场领导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抓好典型,以点带面”稳定知青队伍,作为抓政治思想资深的场党委领导,要求搜集农村插队知青的先进典型事迹,用事实对比,希望知青知足安命,坚守边疆阵地。

当接到搜集典型任务时,我首先想到了煤矿连附近牧业队插队女知青邱燕。她是一个报纸广播上宣传的南京女知青,扎根边疆,放牧多年,并把几次回城机会,让给同伴,自己仍坚持在大山深处,每天的劳动工分不值五毛钱。这样的事迹,对兵团知青来讲,是不可理解的!是什么力量让邱雁能放弃回城,放弃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的做一个与世隔绝的牧羊女?带着这种不解,我来到了百公里之外兵团煤矿连。

那沟壑纵横的灰青色山峦蜿蜒天边,沟壑间没有树木,没有绿草,仿佛进入了生命的禁区。凛冽的山风,像一把坚韧的钢刀,把那风化后的山石雕琢出千奇百怪造型,一坐坐形象诡异的魔窟发出阵阵呜咽之声,平添了苍凉、悚然的气氛。一团煤矿连就设在这里,连里有二百多个知青,大部分是上海的,部分是北京、天津的。

“这样的地方怎么放牧”?带着不解和疑惑我询问一个上海女知青连长。女连长指着远处说:“翻过这座山,有一片荆棘谷那里可以放牧”!。

女连长还说,过去,邱雁山上所牧的羊群每周下山,必经路过团部煤矿连,煤矿连知青无人不晓。也许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心情,看见这些原本清秀,纤弱的江南女子,被严酷的风霜磨砺的尽显沧桑,秀丽不在的脸颊,大家的关切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连队里还曾专门把邱雁的事迹当典型,以此来教育连队里的知青。

从她的介绍中我了解,邱雁是一九七二年来“千里山”牧业队的南京知青,主要是“千里山”上放牧。羊群每次翻山到山后荆棘谷里吃饱后,五天再返回来在山前小溪沟里喝足水后,稍息几天后,再进行周而复始的巡回。山势崎岖,道路陡峭,稍不留心,人畜都有生命危险,加上山上还要留宿,饮水全靠几只山羊驮的水囊,不要说洗澡,就是洗把脸也要合用一盆水,稍有浪费,就会面临“上甘岭”的感受。这种天无飞鸟,地无人踪连一些当地的牧人都触眉头的地方,牧业队竞派五个不喑世事的知青来此锻炼。在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里,也许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口号激越”!这些心血来潮的年轻人竞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一任务。

可当他们爬到山巅后,他们呆了。其艰苦程度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在这块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一排石块垒砌的房子坐落在羊圈之中。室内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屋子里散发着熏人的羊膻味。牧业队知道这些刚来的南方年轻人吃不惯“风干羊肉”“奶茶泡炒米”这样的饮食,特派了一对牧人夫妇上山,教他们牧羊,帮他们做饭。土豆、白菜都是经过艰难跋涉背上来的稀有蔬菜,平日里就是山沟里采的野沙葱下饭,苦涩生硬,难以下咽。晚上,他们围着一盏昏暗煤油灯,听着外面山风鬼哭狼嚎般的呼啸,他们哭了。作为五人中年龄最长的邱雁,象哄弟弟、妹妹那样,劝了这个劝那个,自己俨然成了他们中的“大姐大”。好在他们都是年轻人,很快适应了这严酷的环境。在冬季的征兵中,有两个男子当兵走了。两年后,地方矿务局招工,牧业队一致同意邱雁为招工对象,邱雁还是婉拒了人们的好意,她还是力荐另一个家庭生活艰辛的男知青离开了山巅,到当地矿务局工作了。

面对朝夕相处的同伴离去,邱雁心里不是滋味。可是比她难受的是年龄最小的,身体最差的小女伴。她像一只孤寂的小鸟,整天不离邱雁,处处需要邱雁的珂护和关照!那年的工农兵大学招生名额分配,生产队根据邱雁的良好表现,一致推荐邱雁,上学是她做梦都在想的夙愿!可当名额下来后,邱雁犹豫了。让她犯难的是她走了,她的同伴怎么办?以其柔弱的体质和性格,无异于置其于生命的悬崖,她不忍心看见同伴那泪眼蒙蒙的脸,更不敢想象她走后女伴的的结局。考虑再三终于痛下决心!说服了牧业队的干部,把这张推荐书让给了她的同伴。此事不迳而飞,曾一时被报纸广播传颂为“知青的活雷锋”,“扎根边疆的促进派”!一时荣誉和光环笼罩在这个金陵女子身上!

一次在牧羊回归间隙,连长说邱雁来到她的住处小息,看到报纸的报到,邱雁苦笑地说:“别把我吹得那么好,我可没有记者描绘的哪么崇高,我从没有甘心当一个牧羊女,如果能回城,有一个更能发挥我的作用的工作,不给仅靠母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的家庭增添困苦的话,我也不安心在这里。”

让连长不能忘怀邱雁对知青回城的见解。她认为知青回城与否不是鉴定一个青年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我之于能踏踏实实的放牧,并不是我比别人境界高,而是感恩的心态所致。”

邱雁说。“我们刚来的时候,分到山上放牧也想不通,把我们分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可是,后来我们看到,农牧民为我们付出的更多,我们没有给农牧区带来财富,相反农牧民还把本不宽裕的资源得分给我们一份,让我们享有!比如山上放牧是很艰苦,但这点活本是一个牧民就可以做好的事,我们来了,牧业队却要要付给我们五个人的工分,让我们来管理这群羊,并增派一对牧人夫妇帮我们做饭,教我们牧羊。实际上农牧民在用宽阔的胸怀和汗水养育着我们。有时我想,我们到底是来建设边疆;还是拖累农牧民?我们到底该走?还是该留?牧民有句谚语;“奶水不能育出狼崽子来”。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我们唯一要做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回馈那些宽容善良的农牧民,如果能找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减轻农牧民负担,我巴不得现在就走!

对把招工和上学指标让给同伴的事情,邱雁回答:“来到牧区锻炼,最大的收获是从农牧民那里学会了坦诚、宽容和体谅别人,少了一份世俗、狭隘和计较。相比之下,他们比我更需要离开,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也会这样做的”!邱雁幽默的说:“他们走后我很孤独,牧人夫妇成了我最亲密的人,下次再有这样机会我再不当这个活雷锋了!”

在那个谎话,大话,假话盛行的年代,敢说这样的话需要勇气。连长说,邱雁的话使她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在回城问题上,她也有过徘徊和迷茫。自己身为知青中提拔的年轻干部,肯定不能像普通知青那样强烈的表现出回城的愿望。可当同伴们一个个的离去时,自己不由得勾起回城的念头,然而身份告诉她,她不能这样想,也不能这样做,使她坠入痛苦的彷徨之中。邱雁一席谈,使她顿感浓雾拨开,困惑释然。对待知青回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回城不等同于思想落后。

这位连长告诉我,反观当年兵团军垦,上万名知青带着自己的志向、理想来戍边,这片深情的土地曾经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抱负。他们为此流过血和汗水,可换来的是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严重沙化,他们愧对这片世代游牧的土地,愧对爱他们的人民。可是边疆人民并没有因此而埋怨他们,相反仍以宽阔、包容的胸怀接纳着他们。生活尽管艰苦,物资供应紧张他们宁可勒紧腰带,无怨无悔的养育着上几十万各大城市的知青。

在这生态脆弱的环境里,恢复草原往日的容颜需要时间来慢慢抚平。理想遭受重创的广大知青再也不想这样的活着,他们为自己的无知酿成的大错深感内疚和惭愧。选择回城自然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尽管有的知青回城待业、啃食父母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这也许夹杂着对知青运动这一特殊年代的产物的怀疑和反思,也许对既往乱垦乱垡行为的忏悔,也许是对知青下乡这一特殊年代的产物所造成的后果的沉痛追悔!它产生的客观效果是------知青大回城对相对落后的边疆人们也许是生活的解脱,未必是一件坏事,身为连长,她不再设置关卡,留下来的不一定都是革命的,回城的不一定都是不革命的!

这位连长告诉我,最近她很少看到邱雁,听说邱雁一如既往的在牧羊,后来听说入了党,但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邱雁没有实现进入大学的梦。后来听说她在热恋中,恋人是牧人夫妇的儿子,一个铁路职工。连长说,既然我们要去采访,她愿意陪我们去牧业大队部,看看这个久未见面的这个热情、善良,体贴他人,朴实能干的女子。

从煤矿步行不到两公里,拐出山峦,在一个山脚下,我们来到邱燕插队的大队部。当我们说明来意时,接待我们的大队领导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消息,他说,这几天牧业队出大事了。说那天羊群照样按期回归,独不见邱雁的踪影。知悉后的全队牧民漫山遍野的找遍,仍无结果,牧人夫妇的儿子-----邱雁的恋人也回来参见寻找,仍无任何消息。有人猜测是不是不小心坠入深崖?还是遭到野兽袭击?这些猜想都没有证据支持。万般无奈,他们已经报请上级部门帮助查找。有人猜测是不是邱雁想家了,不辞而别,这不是邱雁的做事性格,谁都认为这又不可能。然而善良的牧民祈祷希望这一猜想是真的,他们企盼邱雁这个高飞的鸿雁,回到南方,回到家乡,他们相信,邱雁还会回来,回到这个她曾经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土地!

我们带着失望和沉重的心情离开大队部,连长哽咽的指着那个山头告诉我,过去每到周末的时候,夕阳西照,光秃秃的山上常常看到一群洁白的羊群慢姗而下,围着红头巾的邱雁远处看格外的显目,像报春的花,给人温暖,给人激励,煤矿连的知青尽管环境艰苦,很多知青得益于邱雁的事迹的耳濡目染,工作都很出色优秀,多次被团部评为优秀连队,邱雁的精神远远胜于那些空洞,乏味的政治说教!

离队部不远就是邱雁每周下山歇息的地方,人去物在,气氛肃穆。窗外秋风萧瑟,金黄的芦草一望无边,那银白的芦花像铺天的雪,随风起舞,波浪起伏。仿佛在默默的讲述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讲述着这个悲情的故事。邱雁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评价,我心里即惋惜又迷茫,在这蹉跎岁月里,一个热血青年生命音符里发出具有世代感的强音,才使我们的世代增添了风采。可是让我迷茫的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憧憬和理想的年轻人,人生的价值仅仅是坚守边疆吗?

芦苇荡里惊起一行南飞的大雁,哀声阵阵,渐行渐远,我的脑海里反复的出现邱雁的影子,企盼她回到南方的家乡,希望广大的知青回到那渴望的地方!

来源:兵团战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