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毛泽东:他是国民党中将,合适吗?

 sdhenry 2022-12-20 发布于广东

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一连串的数字记录了新四军抗击日军的丰功伟绩:

对日作战24617次,打死打伤日军117605人、打死打伤伪军176605人,俘虏日军2022人、伪军122181人,缴获各种火炮690门、枪支235950支……解放人口3420余万,收复失地25.3万平方公里。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新四军8万指战员抛头颅、洒热血的见证,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他们的丰功伟绩必须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新四军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新四军的诞生确实那样的艰难、曲折和复杂。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突然单方面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

众所周知,新四军是由南方红军和游击队进行改编的,而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是共产党的武装,是曾经让蒋介石头疼的“乱匪”。

叶挺是何许人也?

1937年4月,经蒋介石亲自点名,叶挺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中将高级参谋。此时,蒋介石又任命“国民党的人”叶挺为新四军军长,由他来领导共产党的武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1937年8月,周恩来提出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成立一个军用于抗日,当时与周恩来进行谈判的国民党代表是陈诚,陈诚将这一情况向蒋介石作了报告。

蒋介石说:“可以集中成立一个军,但是,军长必须是国军的人,由我们委任。”

蒋介石还表示:“这个军成立以后,要向北开进,到抗日前线去。”

蒋介石的用意很明显,一是,由国民党的人领导共产党的武装;二是,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到前线去,借日寇之手消灭共产党的武装。

蒋介石此举可谓是老谋深算呀,简单的说,就是借助日寇的力量,拔掉南方红军和游击队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并非等闲之辈,早就看出了蒋介石的“小算盘”。

周恩来提出:“国共合作,枪口当然是一致对外,作为抗日的武装开赴前线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军长必须是共产党人。”

另外,周恩来还向国民党郑重表示:“这一支军队本来就是共产党的武装,必须隶属于八路军。”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真好,想在军队合法化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不然就不给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不给番号。

但是,在周恩来的坚持下,蒋介石的态度也没有那么强硬了,国民党随后表示:这一支军队不能由八路军指挥,但军长的人员可以由国共两党商量决定。

从以上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的情况来看,新四军的诞生和改编过程是极为曲折和复杂的。

我们都知道,叶挺后来担任了新四军军长,但是他并非共产党员,由国民党的人领导共产党的武装,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能同意吗?

叶挺

接下来,这篇文章将与大家一起回顾抗日战争年代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新四军艰难诞生的一些情况,揭开由国民党中将高级参谋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领导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组成的新四军抗击日寇背后的神秘面纱,追忆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整编红军一致对外,但蒋介石迟迟不给番号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张学良与杨虎城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结束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十年内战,极大地促进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第二次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寇的入侵,中华民族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形成的,其实质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之下,枪口一致对外抗击日军。

既然是合作,那就得谈判和协商,而合作的前提首先是要符合国共双方的利益,在合作的条件上达成一致。

国共两党在谈判的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始终是军队的领导权问题。

时间的指针回到1926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危机。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由于当时共产党没有自己的武装,很多共产党员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认真吸取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教训,确定了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当中的独立自主的方针:一是要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是在合作当中保存和巩固革命武装。

这一独立自主的方针实际上就是合作的前提和原则,在这一原则之下,共产党可以改变番号,编入国民革命军的序列,以取得“合法地位”,不断地壮大和发展人民武装。

为什么一定要编入国民革命军的序列,才能取得“合法地位”?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共产党的武装要接受蒋委员长的领导,不然就不合作,共产党的武装就是“共匪”。

最后,共产党为了民族大义,为了枪口一致对外打败日寇,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不得已才接受了国民党的要求。

蒋介石一边要求红军要合法化,要整编,另一边又故意拖延,迟迟不给番号。

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之所以同意,完全是被张学良逼得,是出于无奈。虽然“西安事变”的发生,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但实质上,蒋介石一心想要消灭共产党的目的始终没有改变。

国共合作合影

蒋介石想借助“合作”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蒋介石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合作”实行军令、政令统一,夺取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权,进而收编红军到他的麾下,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

共产党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五次反围剿、长征等运动和斗争的历练,不断的修正错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政党,蒋介石想要瞒天过海夺取人民的武装,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红军整编后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谈判的焦点。

“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危急,蒋介石却制订“北和南剿”方针

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七七事变”爆发,这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爆发

第二天,共产党通电全国: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国民族危急!!!

只有统一起来,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7月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到庐山同蒋介石进行第四次谈判。在这次谈判中,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去向问题被周恩来提到了桌面上。周恩来提议:国共双方派出代表分赴南方(鄂豫皖、闽浙赣)等地联络和传达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旨在对南方红军和游击队进行改编,使其尽快投入抗日战场。

但蒋介石并没有采纳周恩来的建议,并表示:时下只考虑红军的改编问题。

其实蒋介石在红军整编的问题上也是一拖再拖,待时机有变一举歼灭红军企图始终未变,根本无暇顾及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改编问题。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一直是让蒋介石头疼的“乱匪”,但也是后来新四军的全部家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要是红一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当时中共中央决定留下红军第24师和10多个独立团及地方武装共2万多人,在中央苏区及周边地区坚持斗争。

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出重围后,国民党军调集重兵对中央苏区腹地进行毁灭性打击,叫嚣着“即使掘地三尺,也要斩草除根”,妄图一举歼灭留守红军和颠覆苏维埃政权。

遵义会议以后,中央苏区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斗争方式,将红军第24师及其他武装分散到中央苏区周边地区进行游击战争。

由于国民党军以数十倍的兵力优势,对留在苏区的红军实施大规模的“围剿”,何叔衡、毛泽覃等同志先后在战斗中牺牲,瞿秋白、刘伯坚等被捕后壮烈就义。少数突围的部队在陈毅、项英等人的领导下,被迫转移到闽西等地会同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继续进行抗争。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因遭到国民党军的“围剿”,长期出于被分割包围的状态,与中央失去了联系,逐渐发展为14个各自为战的游击区和数十支独立作战的红军游击队,分散在赣、闽、粤、湘、鄂、皖、浙、豫等南方8个省份。

这些红军和游击队虽然与中央失去了联系,但仍然坚持与敌人斗争,并且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生存条件极其艰难的国名党军的缝隙中,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克服重重困难活了下来,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坚持了长达3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表面上同意联合红军进行抗日,但是他还给自己留了一手,既“合作”,又在背后防着共军。

蒋介石在与共产党谈判的同时,企图消灭红军的行动并没有停止,制订了“北和南剿”的方针,调集重兵对南方红军和游击队进行更加强硬的、坚决的围剿,南方红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大批干部骨干在战斗中牺牲,革命力量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周恩来提出集中南方红军和游击队为一个军的建议,虽然蒋介石没有采纳,但是,共产党感到,当前日寇入侵极其猖狂,必须尽快改编红军进行抗战,不能再拖了。

蒋介石在多方压力下,最终同意了红军的改编方案。据说,近70岁高龄的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先生,千里赶赴南京,绝食3天,逼迫蒋介石答复红军的整编。

看看蒋介石给红军的番号都有哪些?

红军整编后的番号是桂系空出的第八路军,只给了红军3个师的番号,而且这3个师的番号是因为吃了败仗而被撤销的东北军115师、120师和129师。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设总指挥部,朱德任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师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刘伯承,政委分别是罗荣桓、关向应、张浩,整个八路军编制4.5万人。

朱德

彭德怀

因为前方战事吃紧,此时的蒋介石想利用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前线抗日。所以,此前周恩来提出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集中建一个军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叶挺离党流亡海外,周恩来提前布局物色新四军军长

蒋介石虽然同意周恩来的建议,但是他是有条件的。

蒋介石说:“可以集中成立一个军,但是,军长必须是国军的人,由我们委任。”

蒋介石还表示:“这个军成立以后,要向北开进,到抗日前线去。”

蒋介石

蒋介石的用意很明显,一是,由国民党的人领导共产党的武装;二是,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到前线去,借日寇之手消灭共产党的武装。

蒋介石此举可谓是老谋深算呀,简单的说,就是借助日寇的力量,拔掉南方红军和游击队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在新四军组建之初,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新四军军长的人选问题,由谁来当?

其实,周恩来早就预料到国共两党必然会就这支部队的领导人选而有一争。

所以,周恩来早在此前一个月就开始布局了。

叶挺,曾经是北伐名将,1924年加入共产党,后因李立三的责难而负气离党。在海外流亡了10年,早已脱离了共产党。

1937年4月,经蒋介石亲自提名,叶挺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中将高级参谋。

周恩来得知叶挺回到上海的消息,考虑到新四军的领导人选问题,若由叶挺出面主持改编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或许会比较容易被蒋介石接受。

所以,周恩来决定秘密前往上海会见叶挺。

其实,在此之前,在叶挺流亡海外期间,周恩来与叶挺走过一次会面。那是在1928年,叶挺为了谋生,在德国柏林开了一家饭店,周恩来路过此地,曾经去看望过叶挺,对他脱党流亡海外的情况进行了劝导和批评。

周恩来通过与叶挺的会谈,感觉到叶挺对共产党还是有感情的,也想继续为共产党做事,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周恩来心想:这下是找对人了。

叶挺,从小立志从军报国,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因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而受到教官的赞赏。

1920年,在攻打桂系军阀的战役中,叶挺带领部队一举击溃了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因此威名远播,不久,被任命为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

1921年,叶挺指挥部队击退陈炯明叛军对总统府的进攻,保护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安全。

1924年,叶挺被孙中山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同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9月,叶挺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并担任团长。

这就是历史上屡建奇功的“叶挺独立团”。这个团成为北伐战争中,由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后来,叶挺升任第11军第24师师长,率领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并担任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叶挺作为起义的领导人和指挥员,他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

南昌起义

在南昌起义期间,周恩来与叶挺一起共事,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种革命友谊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为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埋下了种子。

广州起义时,叶挺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但是广州起义失败了,叶挺作为指挥员承担了责任,受到中央代表李立三的严厉批评和责难:指挥“消极”、贻误战机。因为这个责任,叶挺受到留党察看半年的处分。

叶挺也是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年轻气盛,脾气也不小,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了”,去了莫斯科,后来辗转到了德国柏林,开始了长达10年流亡海外的生活。

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欲通过其将新四军占为己有

周恩来得知叶挺在上海的情况后,在潘汉年的精心安排下,秘密地与叶挺见了面。这次见面,是自1928年在德国柏林匆匆一别后的首次会面。

周恩来开诚布公地直言相告:国共两党正在谈判关于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整编问题,而在领导人的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希望叶挺能够出任领导人,并主导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改编工作。

周恩来

叶挺脱离共产党已有10年的时间,但他的心始终是向着共产党的,也想继续为共产党做事,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听见周恩来这么一说,对他很信任,所以就欣然答应了周恩来的请求。

叶挺答应了周恩来的请求,这就相当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受领了任务。

叶挺利用个人旧有关系,积极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工作,并找到了昔日同窗好友陈诚(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国民党代表人之一),向他表明参加改编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工作的意愿,并通过陈诚巧妙地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提出,“将中共在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组成一个军”,让其与国军一起抗击日寇,同时提议改编后的部队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意在继承和发扬北伐战争期间第四军的革命传统。

第四军的番号与叶挺有很深的渊源,在北伐战争中,第四军是北伐军当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当时的北伐军总司令是蒋介石。

时间的指针回到1926年8月,当时叶挺独立团仅有2000人,却敢于向手握3万精兵的吴佩孚开战,在进攻湖北的战役中,连战连捷,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

我们还知道,1927年,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而会师后的第一支部队的番号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个番号的灵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北伐战争中的第四军。

井冈山会师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故意不编第一军,让敌人误以为在第四军的前面还有“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三军”,以此来迷惑敌人。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突然单方面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蒋介石这样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爱才,欣赏叶挺的军事才干;二是拉拢人心,认为叶挺在国外流亡了10年,早已脱离共产党并失去了共产党的信任,想通过叶挺来控制共产党的部队。

蒋介石虽然单方面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但是,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毕竟是共产党的队伍,在没有得到中共中央同意的情况下,叶挺还是不能算是新四军的军长。

中共中央认为,这有可能是蒋介石一手操作的,是一个企图消灭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阴谋。

毛泽东对叶挺离党流亡海外的情况也不清楚,不敢贸然把新四军的指挥权交给他。

新四军整编过程极为艰难、曲折和复杂,经过磋商和斗争,最终完成整编,开赴抗日前线

毛泽东当即致电周恩来,询问叶挺担任新四军的原委,然后致电在南京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博古和叶剑英,询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或完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且是否愿意到延安来一趟。

叶挺的态度很坚决,立场也很坚定,明确表示“完全接受党的领导”,也很乐意到延安向中央报告新四军的组建工作。

1937年11月3日,叶挺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与叶挺促膝长谈,了解了叶挺离党后流亡海外的情况,最终疑虑消除了。

毛主席在延安

在延安,中央为叶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在会上,毛泽东说: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欢迎叶挺军长呢?主要有三个原因,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

毛泽东讲完以后,叶挺有些内疚地说:

大家欢迎我,我实在不敢当,有些内疚呀,这革命犹如爬山,很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难,勇往直前。我在革命的这座山上,爬到半山腰又回头了,现在又跟上来了。今后,我一定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叶挺离开延安,来到汉口,立即着手开展组建新四军的工作。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

然而,新四军的改编过程是极为艰难、曲折和复杂的,连陈毅都被怀疑为叛徒。

主要有这么些原因:

一是,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长期出于国民党的军事封锁之中,很难了解到国内外的形势,更别说与中央取得联系了,只能通过一些报纸了解外界的形势;

二是,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大部分官兵思想一下子很难转过来,红军与国民党打了十年的仗,牺牲了无数的革命战士,结下了血海深仇,现在反而要接受蒋介石的领导,五星红旗换成青天白日旗,在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

三是,由于有些国民党军把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整编,说成是向蒋介石“投诚”,并故意散步造谣,说红军被收编了等,以扰乱军心,这就使得一些红军党组织或负责人心存疑惑,使得部队的整编更加艰难。

鉴于这些情况,中央又连续发出指示,具体指导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整编工作。

为了保持改编后部队的独立性,中共多次明确,不接受国民党派驻任何干部,后经过与国民党多次协商和斗争,共产党作了一些让步,即同意国民党在新四军军部和各支队派驻联络员。

1938年1月,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向南昌集结。从2月起,部队开始进行整编。

叶挺

新四军全军共1.03万人,军长是叶挺,编为四个支队:

第一支队司令员为陈毅,第二支队司令员为张鼎丞,第三支队司令员为张云逸,第四支队司令员为高敬亭。

整编工作结束后,叶挺带领新四军向皖南方向集结,准备开赴华中敌后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

叶挺虽然怀揣蒋介石的委任状,身穿国民党的将军服,但是,叶挺始终有一颗红心,对共产党坚贞忠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指挥新四军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