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和他的伤寒论,学规矩用规矩的人,世界会给他怎样的反馈

 追梦文库 2022-12-20 发布于天津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天阿根廷在36年之后再一次取得了冠军。

都说普通人要有梦想,我希望再下一个三十六年,中国男人也能夺得一次冠军,我不知我这算不算痴人说梦。

今天下班走在路上,看到公共交通里的乘车人,疫情似乎就没来过一样,因为生活照常了。

因为对生活,对自由的渴望,疫情的阳,希望赶快把这些忘掉,把这些甩掉才好。

但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似乎这个星期开始,基本上就进入了最为充实繁忙的阶段了,满负荷的运转,都不新鲜。

但你会忍不住想,为何你总是在这里被动的去围堵疫情,而并没有真正的把人们从疫情里解放出来。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解开。

虽然我受益的,还是那些老规矩。

这几日自己在看刘渡舟的书,发现一个人出名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在网上可以看到他的各种书稿,各种讲授。

只要你想学,这些都会免费赠与你。

为何看他,是因为我曾经有一个关于伤寒论里的困惑,是看到他的原文讲解之后,才把自己给整明白的。

历史上的名医名家很多,但我发现,你往往讨教于和你距离不算久远的医家,往往会因为历史的背景接近,而对很多内容更容易共情,更容易明白。

所以,关于他和胡希恕的书,我都会看,但两个人的风格明显不同。

若是论到记忆深刻上来说,可能我会对刘渡舟的讲解更印象深刻。

一个学规矩,用规矩的人,他的理解和讲解也会让你更懂得如何掌握住规矩。

这次疫情,就能看出,无论你身体是强还是弱,反正还是会感受到疫情的侵袭,只是因为这个不是个正常的气化,很容易中招。

但对于一个即便是儿时,身体不强的人,但他学了中医,用了中医之后,他是可以把自己整的长寿的,这个他是有优势的,对于刘渡舟,他就是这样,虽然因为儿时身体不好,学了中医,但学了之后,他就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知道在哪个方面给自己做好维护,就像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四十五岁之后,基本上每隔十年,就给自己定个养生的法则,该静还是该动,他有自己的节奏在。

可想而知,一个人你既能从他那里学到技能,又能从他那里学到养生,那你肯定会非常乐意去探寻他。

(一)

这几天在回避一件事,就是少上网,少看各种与疫情相关的内容。因为大部分都是随意而为的,你若是把网上的认真了起来,结果真的是会有让自己痛苦的可能性。

同时发现别人的痛苦,我发现自己也解决不了很多。

会发现自己解决不了很多问题。

你的方法,你的认识,别人也不见得会采纳,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我之所以老老实实在家看古书,读文献,是因为我从中得到了利益。

对我而言,最后我会变得越来越服气,因为我还是靠着古老的医书,靠着两个药方,靠着两个穴位,我恢复到了正常。

我从阳到不阳,就是这个汤药和针。

我发现自己,还是对天地间充满了依赖。

人定胜天,这个就不想了,就想着怎么依赖着天地,就想着能在这其中,把自己战胜了就是最大的胜利。

今天早上走在大街上,看到上班的零星人群,那会儿觉得即便是劳累,即便是奔波,我也是愿意的。

因为不想有身体上的不适,这个感受太不想要了。

原来我们追寻安逸都是有代价的,都是建立在身体要舒适的前提上的。

早上看到有人写的文章,写的关于金融和房地产的,里面各种的链接,其最后的本质就是一点,要挣钱,要把包袱给甩掉。

于是各种的金融俗语,模型应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对金融界的好友展示的白花花的年薪,再也不羡慕了,因为这个活我是干不来的,发财,吃香的喝辣的的,这辈子看来是和自己绝缘了。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我也一直在“撂挑子”,就试试自己能接受自己浑浑噩噩到何种地步。

当发现自己对吃,对各种美味都无动于衷了,说明我这个皮囊是真的不能再这样摆烂了。

知道自己已经阳的挺彻底了。

于是我强打着精神起来,给自己整了两副药,一副小柴胡,一副是甘草桔梗汤。

顺便把抽屉里的针灸针取出来了几根。

我的阳就是这么治好的,小柴胡还没顾上喝,烧了两天,头痛的还可忍受吧。

然后就好了,然后就是喉咙吞咽不适,然后我就赶快喝了甘草桔梗汤,给自己列缺照海扎了针灸。

于是我的治疗结束了,身体恢复了。

都说坚强的人可以自救,伟大的人可以去拯救别人。

我不知道我算什么,反正我是靠着前人们的经验,治好了自己的阳。

这次我算是彻底知道了,我就只能吃古人这个路了,我是整不出啥发明创造了,也就能把身体得病了,能少受些罪,少些痛苦,如果我能搞定,我真的已经很知足了。

(二)

于是我这几日着重在看伤寒,看各种外感病的各种治疗。

看到刘渡舟的讲解伤寒论,发现想让大家对你印象深刻,你只要把问题说得足够明白,你就能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

研究到最后,发现这个人就是爱看病,爱钻研,我都不知他到底追求,讲究些啥?

你说对于一个不讲究吃喝穿着的,他最大的乐趣会是什么?

我这几天看古书,发现好些名医名家都对这个,对外在不在意,那他们在意什么呢?

我看刘渡舟的医案,看他编的书,发现他追求啥呢,他无非就是两字,认真。他认真的结果就是会让后人有无数的受益。

今天阿根廷夺冠了,三十六年之后的又一次夺冠,梅西成了主角。

我不是足球迷,看到梅西,觉得他也不过如此。

原来厉害的角色,都是不动声色的。

我怎么突然想到了中医,这个行当,因为疫情,也被反复的拿出来和西医相比,结果呢,它还是如此的温吞吞的,只是见到各个微信群里,会有对各种疫情用方的交流和探讨。

但是没有能像西医那般,发热了,我就拿出那个药,咳嗽了,我就是用哪个药。

我觉得自己也没有能力争辩,就像梅西一般,他自始至终都不是最强的那个,但他却是被提到最多的那个。但我呢,我也没有创造出像藿香正气那样的方子,让大家能一直用到现在的方子。

这也是我看刘渡舟的书的感受,他从来就没有想着一定要怎样怎样,对于各种用小白鼠做实验的学生,他没有绝望,但他也不觉得希望会是怎样,他只想着有问题,生病了,找我了,我能解决就好了。

生活,那里非得有一定之说呢。

也可能是因为他有名,他才会有如此的认识吧。

他有名,一是因为所处的位置,北京中医药处在首都,自然就要比外地要更知名。一是因为他带的学生,他的学生直到现在,在当地都能称得上是个“腕”吧。一是因为他当时所处的氛围,他和陈慎吾,和胡希恕,都曾经是同事。

你再不厉害,搁不住你的周围,能人厉害的一塌糊涂,你自然也不会弱到哪去。

记得有一个病,下颌骨紊乱,他的学生请他会诊,当他看到有寒热不著时,他直接来了个桂枝芍药知母汤,学生问他为何。他说这个是他从陈慎吾陈老那里学到的。

他热爱这个行当,他也更爱能让他成长的师长,他不居功自傲,因为他发觉热爱这个行当的背后,会是你没有什么激情,也没有什么绝望的,那就是物来则应。

对他而言就是,没有什么消费的欲望,每天想的就是看病治疗,解决问题。

刘渡舟,想到他在日本的名声远扬,靠的就是那个不起眼的小柴胡的讲座。

那时,他去到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当看到他的交流题目是小柴胡的应用探讨时,当时主办方好意提醒他,能不能换个题目,其实本意就是想说,这个内容,在我们日本已经研究的,不能再研究了,你还能做出啥花样呢。

结果,刘渡舟他执意不换题目,结果就是当他讲完之后,把日本人震到了,这个中医,这个伤寒,还是得中国来探讨,原来他们日本自以为研究透彻的小柴胡,在刘渡舟那里,太太不值一提。从那之后,刘渡舟真的就是享誉国际了。

而其实这对于刘渡舟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他的讲座,他的课,他其实不太看重,他更看重的是实证,就是你的实践功底,他说,搞学术创作的,即便你的学问再深入,著作再洋洋洒洒有多么厚实,但你就是个理论,这样的话,你其实还是没能把这个学科给继承下来。

他也是这么做的,他就要讲究个实践,他就要是要把各种病给你解决了。

他这个伤寒派,讲究的就是实际。

这也是他的擅长,他最为擅长的就是肝胆,当他对于肝胆病,总结出了十个方法,你就能知道,他在治疗这个疾病上的心得体会。

“舍经方而谁归也”,这是他对于伤寒学的体会,这个学科开启了汤液针灸治病的用药体验,再加上通过生理,病理,通过用规矩来治疗,通过你熟练运用之后的推理发挥,最后,你会把这门学科愿意继承发展下来,因为你体会到什么是起死回生,鬼斧神工,什么是少而精。

等到你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你会主动为这门学科说话,因为你从中获取了太多。这就是他对伤寒论的理解。

(三)

但在世人的眼里,中医就是没有自信的。

前两天,我看了一个剧,风吹半夏,里面半夏的父亲就是一个中医,导演塑造给他的形象,就是一个谨小慎微,守着一亩三分田过日子的手艺人。结果他自己呢,若是身体上有啥不舒服,还是要去西医院去体检,去检查,去防范于未然。

这其实就是大部分人眼里的中医,就是一个调理,就是一个自己也不太信任自己的手艺,若不然,你别去西医院去体检身体呢。

这不就是不自信的表现吗?

说的也对,之所以会不自信,那还不是因为没有学好吗?

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年里,经历了非典和新冠,两次疫情,现在的结果是西医也没找到最佳的治疗药物,中医一样也是你来我挡的做法。

最后,只是这个疫情,它来的快,走时也不和你打招呼,作为结束了。

不自信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防不住。只能是想着去治疗。

如果说中医曾经是我们那时不得已时的简、便、廉、验。现在我们条件好了,能不能就是能产生出中医里的百年,千年老店,我就是能看这个疾病,我就是不用担心会饿着。我不怕你们怎么看,我不怕干这个没有前途,不怕干这个会抬不起头。

我想到那时刘渡舟很厉害,他针对不同的肝病研制出了不同的药物,他不怕别人说他想着去挣钱,想着去把药物推广去挣钱。

因为你没有想着要把这个行业做成一个产业,就不怕别人说。

他对这一行当最大的强调,就是要用,学以致用。

他尤其喜欢《三国》里的一段话,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发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任何时候,推动一门学科发展的,往往都是那些不怎么大声的人。

只是对于他来说,他的子女,他的弟子,都没有他的贡献大。

可能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吧,强不能让你一直的强。但你若是能把这个家业守下来,你的贡献一直在。

(四)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他讲的伤寒论,因为他就是一句话,把你一直弄不清楚的条文,给你解释明白了。

这几日在看刘渡舟的讲稿,有时我们会厚古薄今,自有他的道理所在,只因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成长到说话,讲课,都满嘴夸大的份上,于是你这时再看那时的书籍,总觉得充满了亲切,和真实感。

因为说话的水分少,还没学会如何夹杂水分。

刘渡舟最为厉害的地方,我觉得是他对少阳病的把握,是他治疗肝病。

时代造英雄,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贫苦劳作的大多数中得肝病的很多。

于是他也就越发的出名。

人若是出名,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所在的这个学科也会跟着被重视。

对于伤寒论来讲, 刘渡舟的众多弟子,就说明了这个学科的传承和发扬。

刘渡舟到底有多厉害,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看过他的学生们编写的刘渡舟医案,发现名医其实也并不比我们特别多少, 仅仅是他们知道今天吃什么,哪一顿吃哪一样是更有益的。

而不像我们普通人,只管凭着自己的喜爱去吃喝。

他的知名在于他的用药用量和他的思路。

刘渡舟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到底算得上是谁成就了谁呢,可能算得上是相得益彰吧。

他原本也不叫此名,原名刘荣先,他的父亲可以说是他在这个学科上的启蒙者,因为他的身子骨比较弱,于是给选了这一行。

在他第一次行医看病时,给他取了字渡舟。

他的书我看了,你看不到花里胡哨,但就是他的学生们,一提到他的老师,总是赞不绝口。

学生们的口碑相传,使得老师也越发的出名。

我看过他的一个视频,是他讲授五运六气的,他自己说到,讲授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弄得我都整了好几天的备课,因为不知怎么才能说的使人明白。

他的最大的擅长,在于他的教授,他对学生的负责。不仅是把自己会的教出来,而且还要督促让学生一定要会。

如何才能使得学生会呢,他看了一个病人之后,会让学生再诊治,再开方。然后去对照两人开方的不同,人就怕比,这个过程中你自然就提高了。

学习不可能只是靠兴趣,中间的过程其实也是挺乏味的,于是久了,人就容易疲倦了,没那么精进了。

这时,就真的是要考老师的带动和督促,你才可能会上到另一个台阶上。

就像他的学生,整日跟着他出诊,而他的病人又多,有时对于老师所说的,这个方子你要记下来,学生就没太上心。

一次两次,他不说话,等到第三次时,你还是不会,他会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把你给批评一番。

自那之后,做学生的你不用老师再说,你自会乖乖的都会背,记得住。

对于他看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脑洞大开,一个病人一个劲的怕冷,下肢寒凉,面对这种病人,肯定会想到是阳虚,肾虚。但当病人把之前的方子拿给你,他发现这个病人已经把该用的方法,大家认为的证型都试过了,但病还在。

这时,刘渡舟用了黄连阿胶汤,他认为是心肾不交导致的,虽然病人有怕冷,四肢寒凉的表现,但病人其实是有睡眠不佳,且又多梦,心里时烦,容易汗出的情况。这和伤寒论中的黄连阿胶汤的原文颇为合拍。

他就是这样看病的,于是才会有各种在别处看不好的疾病,来找他。而他其实也没有用什么奇异妙招,仅仅就是识证用药而已。

有一次,一个病人找了他的学生看病,他学生用了当归,黄芪,党参,白术之药,也有效,但病就是没完全好,当他看了之后,给开了一个新加汤,三剂而愈。

学生不得其解,他说这个病人的病是偏表,又兼有虚,这也是为何你用黄芪之类也有效的原因,但因为新加汤走表更贴切,于是病人能很快痊愈。

药都是好药,但你治疗的时候,若是对病情的走向,表里都辨不清的话,那只能说你离贴切,合适还差得远。

(最后)

中医里真的都是腐朽,陈旧的吗?它里面是有定律内容的,虽然有时走的路线是用小白鼠做实验,你发现不了如此的定律,但有些内容就是推翻不了。

真正的积极和自信,靠的是不是学习知识,靠的是不是老师教授,而是老师告诉了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渡舟扮演的就是如此的角色。

他在中医迭代上做的非常好,他在日本讲小柴胡,讲日本人自己觉得研究透彻的内容,结果,你讲得让别人大开眼界,于是刘渡舟就变得更加在世界上有名。

我们现在通过网络可以看到很多名师名家的作品,但我们学到最后,就是学会了对方的思路,那样你才可以能创造出属于你的。

疫情放开了,真的希望这也是开启中医时代的另一种启蒙。

学医的,钻研中医的,哪个不是一个认真,掌握了规矩的人呢,前路走下去,不知他们会创造出怎样的可能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