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柴火煮米饭的记忆

 啊小桂 2022-12-20 发布于广东

“童年往事”

(请一定要听这首歌)

2021/08/29 周 日
推荐音乐:《时光机》-五月天
儿时的许多记忆大多数和味道有关。

小时候家里是烧柴火煮米饭的。

在我的概念里,什么是可用的柴火呢?其一,是村里岭头大树掉下来的树枝。我妈和婶婶们在台风过境之后,会约好一起去山上收被台风打落的树枝,把树枝扒拉回来,放在院子里晒干,就是煮饭炒菜的好原料。

其二,是等稻谷收成,用绞禾机把稻谷脱落的稻杆,把稻杆散落铺满在稻田里晒干。隔天的时候,我们需要拿一根竹竿去地里把稻杆翻个面,继续晾晒。

如果天气好的话,一般晒3天左右,我妈就会召集我们小孩子一起去地里,把稻杆捆绑成一堆堆,我妈负责把这些稻杆堆拉回去广场堆成一个稻草房子。

稻草房子是指,把地里的稻杆堆砌成一个房子,作用是即使是雨天,稻草房子里边的稻杆也是干爽的,只有顶部的稻杆会沾湿。

恰逢傍晚煮饭的时候,家里没有柴火的话,我和我姐会拉着斗车(一种推车的叫法)去广场拉一些稻杆回家。

稻杆容易燃火,在土灶口一用打火机咔嚓一声就可以引火了。

其三的柴火原料,也是我所知道的最后一种,就是粗糠。粗糠是指稻谷脱落成大米之后的壳。

正是火口的时候,一簸箕粗糠倒入火口,忽的一声,火头就窜了上来,水马上就呱地就开了。

小时候家里没用电饭锅之前,用的是大锅煮的米饭。

在土灶用大锅煮米饭的过程特别有意思,把米洗好,在大锅上放上差不多的水没过米面。因为大锅就是一个普通的锅,不像现在的电饭锅是有刻度的。所以我妈每次煮饭都是根据经验放的水量。

水开了之后,锅盖面会扑通扑通冒水泡,可以用干净的湿毛巾封住锅盖,避免米饭的香气在冒泡的过程中流失掉。

但是我更喜欢观察锅盖面冒水泡的过程,等到锅盖面水泡渐渐变大变少的时候,锅里的水分就是差不多蒸干了,就可以减少柴火灭火,让锅里的米饭在土灶里焖一会就可以吃了。

我妈一般会用毛巾拽着两个锅耳朵,把锅从土灶里抬出来之后,打开锅盖用筷子疏松一下米饭,吹凉一下让米饭变硬一些,这样的口感会更好。

那时候一到晚饭时间,如果我们不在家,我妈就会在巷子扯着嗓子叫我们的名字:回家吃饭啦!

情景就和电影《岁月神偷》一样,邻居们偶尔都会在巷子里一起吃饭,还可以聊家常。



— 李桂连—
故事、观影、阅读、设计、手账、PPT
我想写很多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