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来怎样

 沏杯茶2023 2022-12-20 发布于山西

波伏娃说“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在社会中变成了女人”,此语值得深思。

(1)

唐山打人事件引起的关注再一次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人可以遁形于网外。

而其发酵程度则超出以往任何一次类似事件,官方发出严令要求彻查抓捕犯罪嫌疑人,社会各界,尤其是对年轻人很有影响力的明星们也纷纷发声加以斥责。我翻了一下我的朋友圈,果然,一片声讨之声。

这应该是好事情。

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关注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反过来说,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应该鼓励和包容其公民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一些社会公共问题的讨论中来。

特别是像唐山打人事件这样的公共事件,它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再次牵扯出女性主义这个话题。

唐山事件像一个“吹哨事件”,它所引发的女性对自身安全的警惕和担忧心理,有可能激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暴露出许多存在已久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和现象。

女性的“安全感”不仅仅是出门不用担心会被侵犯,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在心理层面对女性是否有足够的尊重和平等。试想,在一些国家,如果大多数女性感到不再有安全感的时候,这个社会绝对出了问题。

我们国家在女权平等上一直做的不错,尽管依旧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能感受到这个社会总是在往前走。

可正如我前面说的,这次大范围的关注与讨论应该是好事,但能不能推动相关的社会进步?能不能促进一些事情的迈进?这都是未知数。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这件事大概率会随着不法分子落网而很快销声匿迹。

人们止步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满足于不法分子得到的应有的惩罚,至于这件事情的后续人们不再感兴趣,更没兴趣真的去探讨什么女性主义。

也有人对某些明星的发声表示了怀疑,认为她们不过是在蹭热度而已。当然,你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想法是小人之心,但过去许多事情的经验不得不让人怀疑一些人的动机。

仔细想想,是真心也罢,是蹭热度也罢,发出声音就是对事情的一种关注,一份支持。能改变什么真的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但不要冷场,不要静音,不要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2)

当人们一遍遍呼吁男女平等的时候,就说明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很严重,但还有一种可能是,人们习惯了某种生活状态,或者是形成了某种固定的共有的认知,这种固定的共有的认知遮掩了一些基本常识。

比如,女性不适合学习数理化,小时候学习好往往到了高中就不如男生了。女性不适合开车,因为她们方向感比男性差。女性缺乏领导力,她们更适合配合做辅助性工作等等。

这些今天看起来完全不靠谱甚至可笑的看法依然很有市场,你能在许多男性甚至女性的口中听到这样的内容。

这种看法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建立在男权基础上的人类社会几乎是无需协商便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共谋---这是男人的世界,而非女人的。

好在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认知也不断提升,今天的许多相关研究都能证明上面那些看法的荒谬。然而社会的整体认知有着巨大的惯性,再荒谬的看法也因为惯性而拥有巨大的市场,而现实的规则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印证着荒谬结论的现实合理。

比如就业市场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很多年以前,我的大学老师课上给我们讲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引用了鲁迅先生在一次演讲中的质问“娜拉走后怎样?”

于是我们也应该问一句,被打女孩伤好了后怎样?坏人被抓住后又怎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