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1773年,刘统勋照例上早朝,当轿子经过东华门时,轿夫突然感

 铁血老枪 2022-12-20 发布于上海
公元1773年,刘统勋照例上早朝,当轿子经过东华门时,轿夫突然感觉轿内失衡,喊了几声没人应答,连忙落轿查看,发现刘统勋已经病死在轿子里了。

刘统勋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进士出身,曾任户部广西员外郎,父亲是康熙朝进士,任四川布政使。

1724年,刘统勋考中进士,留在翰林院担任编修。后来他的儿子刘墉同样也是进士,一门四进士的荣耀,这在清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刘统勋因为表现出色,担任过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之类的官职,很受皇帝的信任。

乾隆元年,刘统勋被乾隆大力提拔,成为了内阁学士。之后又跟随大学士嵇会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

这个差事极其辛苦,刘统勋一年基本上没有休息过一天。直到他的老母亲病逝,他回家守孝,才算休息三年。守孝期满了之后,刘统勋就立刻又被召回了朝堂。

刘统勋是一个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当时,刘统勋官居左都御史(二品官),这个职位属于言官,专门监察百官的言行品德。

他突然上书弹劾张廷玉和讷亲,引起朝廷一片哗然,根本不怕给自己招来生命危险。

张廷玉是刘统勋的老上司,又是汉臣领袖,讷亲是乾隆非常重视的军机大臣,在朝堂上可以说是属于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是刘统勋却不畏惧这两人的身份地位,直言进谏,上奏称这两位大臣身居高位却不自持,举荐官员时互相包庇,辜负皇恩,希望皇上对这两人予以处罚。

乾隆非常赞赏刘统勋的耿直,并没有包庇这两人。经过查探之后,将张廷玉与讷亲革职查办,并且将刘统勋的奏章让众臣传阅,引以为据。因为此事,刘统勋名声大噪。

乾隆时期,全国上下发生了许多次水患,而刘统勋因曾学习过治水之术,所以他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治水和救灾。

这是个救济万民的差事,刘统勋不辞劳苦,每次都冲在水患的最前线,长期以往的奔波,也因此落下一身病根。

刘统勋一生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长达30多年,他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少说多干。他的为官之道就是对皇帝尽忠、绝无私心。

刘统勋在治水上的各种功绩都深受乾隆皇帝的赞赏,屡次受到嘉奖。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在清朝时期,军机处可是国家运转的核心,是皇帝最信赖的权力机关。

当时乾隆身边有两位亲信,一人是傅恒,另一人就是刘统勋。刘统勋能够以一个汉人的身份,能成为军机处的一员,可见乾隆皇帝对他是很信任了。

1753年,江南邵伯湖发生大面积水患,但当地河道账目亏空,无力救灾,刘统勋到灾区后看到饥民遍野,十分愤怒。

他一边调集粮食救灾,一边向乾隆申请严查,最后查出江南河道总督高斌的贪腐案,再一次名震朝野。

因为高斌是乾隆后宫高贵妃(已故)的父亲,是著名的外戚。而刘统勋一心为了灾民,不管皇亲国戚,一律严查,这样的举动实在让人佩服。

1773年冬天,刘统勋病重,上朝前还吐了一口血,但他坚持不肯告假,照例上早朝。轿子在经过东华门时,轿夫突然感觉轿内失衡,喊了几声没人应答,连忙落轿查看,发现刘统勋已经病死在了轿子里,享年75岁。

听闻此事后,乾隆非常伤心,亲自到刘统勋家里吊唁。乾隆当到了刘家之后,看见刘家院落十分狭窄,装饰也十分朴素,并没有朝中其他大臣家的显赫之风,十分感动。

看着此情此景,乾隆对于刘统勋的去世更加的痛心,他对身边的臣子说:“我这是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啊!”“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还亲自为他写了挽联和怀旧诗。

后来,乾隆追授刘统勋为太傅,赐谥号“文正”。文正可不是随便就能够得到的,它是文官谥号中的最高级别,整个清朝只有8个人享有这个谥号。由此可见,这是乾隆皇帝对刘统勋的最大认可,也证明了刘统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刘统勋去世前的一刻还在赶往上朝的路上,他的为官之道、一忠到底,实在令人敬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大概就是刘统勋这样的人吧!
#历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