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苏木
审校:张婷 / 美编:马云
年轻人为何会热衷“矛盾式表达”呢?俗话说,言为心声。时代大潮奔涌不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青年人,在面对“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时,倍感困惑;所以,涉世未深的他们只能用这种矛盾式表达,来幽默自嘲,宣泄情绪,消解压力。语言为表,内心为里。“矛盾式的表达”本无可厚非,但表达之后,一定要理智思考人生,热情投入现实世界,洞悉其背后的规律,去热爱它,去拥抱它;就像罗曼·罗兰曾说过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时代青年一定要手把红旗旗不湿,勇立时代潮头,拥抱变化,顺应变化,迎难而上,锐意进取。
年轻人为何热衷“矛盾式表达”?
(题目即核心话题。以问句为题,引人深思。)
①日前,有学者将年轻人爱用的网络流行语总结为“矛盾式表达”。从古早的“痛并快乐着”到近些年流行的“精致穷”“小镇做题家”“985废物”“海归废物”“朋克式养生”“理财式网购”等,无不遵循着相同的句式。(开门见山。开篇提出年轻人热衷“矛盾式表达”的话题。)
②这其实都是对传统概念的解构,以诙谐、调侃的方式将原本的词汇进行变体,创造出了新的概念。而出现这种解构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年轻人长大了,他们在经历着社会化。
③不难想象,当高考成功者还在小镇的时候,是不会有“小镇做题家”的自觉的;当“985”大学生们还在校园里忙着社团活动、抢着当学生干部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拿“废物”自嘲。只有等他们走出那层保护罩,进入更高“维度”时,才会发现过去种种的“狭小”,从而建构了新的价值系统和话语模式。
④年轻人自小时候起,接受的价值观是理想主义式的,比如“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了”“考上名校就是成功”。全然没想到社会的逻辑远比这些话语复杂,单线条的成功逻辑已经很难应对纷繁的社会。于是,年轻人只能自嘲,创造种种新鲜词汇,通过语言表达叛逆,也间接地记录下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心灵史”。(热衷“矛盾式表达”的原因是:年轻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建构的价值系统和话语模式,来表达叛逆记录“心灵史”。)
⑤这些矛盾式表达扎堆出现,也体现着年轻人生活境遇的复杂,这其中肯定存在某种落差,原有概念无法解释这种现实。比如“朋克式养生”,所谓“早睡早起多喝水”之类的养生知识不是不懂,只不过条件不允许,不熬夜的话KPI怎么办?
⑥这大概也是转型期容易出现的文化面貌,既有规则和新式规则尚在磨合,处在衔接处的年轻人,就首当其冲地感受到这种压力。现实造成的困惑,就体现在了语言的矛盾里。(“矛盾式表达”的意义一:体现着年轻人生活境遇的复杂和现实造成的困惑。)
⑦有意思的是,这篇梳理“矛盾式表达”的学术文章指出,这些年轻人创造的词语,大多数没有入选年度流行语榜单。这说明这些语言恐怕有很强的圈层属性,基本在年轻人中流传,其他群体如儿童、老年人,对此无感。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语言创造带有某种尴尬,或许琐碎或许粗糙,不太容易进入主流的文化视野,也很难被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⑧但这并不意味着矛盾式表达无意义,这毕竟是一部分人的真实记录。而且也说明年轻人并不简单,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消解压力,去解构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矛盾式表达”的意义二:“矛盾式表达”有圈层属性,不易进入主流文化视野,但它体现了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来消解压力,去解构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⑨当然,从社会层面看,对这些矛盾表达不妨多一些倾听的耐心。这些表达可能只是浅薄的调笑,也可能是情绪化的宣泄,但矛盾本身未必只属于年轻人。当传统的认知和社会的面貌出现龃龉,恐怕很多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如何去消解,显然是比创造一个网络用语更复杂的事。(卒章显志。矛盾未必只属于年轻人,对这些矛盾表达要多一些倾听的耐心。)
这些表达可能只是浅薄的调笑,也可能是情绪化的宣泄,但矛盾本身未必只属于年轻人。当传统的认知和社会的面貌出现龃龉,恐怕很多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如何去消解,显然是比创造一个网络用语更复杂的事。
1.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不难想象,当高考成功者还在小镇的时候,是不会有“小镇做题家”的自觉的;当“985”大学生们还在校园里忙着社团活动、抢着当学生干部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拿“废物”自嘲。( )。
A.只有等他们走出那层保护罩,进入更高“维度”时,才会建构了新的价值系统和话语模式,从而发现过去种种的“狭小”
B.只有等他们走出那层保护罩,进入更高“维度”时,才会发现过去种种的“狭小”,从而建构了新的价值系统和话语模式
C.只有等他们进入更高“维度”时,走出那层保护罩,才会发现过去种种的“狭小”,从而建构了新的价值系统和话语模式
D.等他们只有走出那层保护罩,进入更高“维度”时,才会发现过去种种的“狭小”,从而建构了新的价值系统和话语模式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日前,有学者将年轻人爱用的网络流行语总结为“矛盾式表达”。从古早的“痛并快乐着”到近些年流行的“精致穷”“小镇做题家”“985废物”“海归废物”“朋克式养生”“理财式网购”等等,无不遵循着相同的句式。
读了以上材料,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语言“矛盾式表达”的现象的呢?请谈一谈你的思考和认识,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