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施静云:“桃花水”的传说

 新用户89134deQ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沉船100天】一部超越《坦达尼克号》的大片

乡土经典长篇小说《回水滩》

(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桃花水”的传说

文/施静云   

陕西省的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它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驻地。这里有康熙皇帝为激励边关士兵刻的“两守孤城,千秋忠勇”的石碑,还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榆林东城有座山,形状像一个卧在那里的骆驼,因此那里的人把它称叫“驼山”。驼山上下长满了又粗又大的榆树,在驼山下有一个小村庄,叫榆林庄。榆林庄里住着一户刘姓人家,家里共有五口人,一对夫妻、一双儿女、还有一个童养媳儿。这个家里的男主人比较窝囊,木讷,所以这个婆婆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当家人。家中的这个童养媳儿名字叫桃花,才十三岁长得模样俊俏,人也乖巧善良。因为家里太穷,父母怕把孩子饿死,才送给这家当童养媳儿。这个婆婆对自己的儿女心肝宝贝似的,疼的出奇,平时什么事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做,对童养媳儿桃花姑娘可就苛刻了。婆婆十分严厉,凶狠,桃花姑娘每天除要伺候这一家人的吃喝外,还要喂猪、放羊,劈柴。榆林庄这个地方的榆树太多,井水很苦不好吃,婆婆就让桃花去其它地方打甜水吃。桃花姑娘每天都是鸡叫头遍就起来去很远的地方去担水,等大家都起来时,三大缸水已经全部挑满了。就这样婆婆还嫌桃花姑娘担得太慢,整天想着如何让她干更多的活。刻薄的婆婆怕桃花姑娘挑水时偷懒,就雇人专门给桃花姑娘做了副“三棱子扁担和尖底子桶”,让桃花姑娘担水时走在路上不能休息片刻。三棱子扁担挑在肩上,硌的桃花姑娘的肩头生疼,尖底子桶放在地上不稳,水随时会洒出来。桃花姑娘看着这副奇怪的扁担和水桶,明白婆婆的意思。做童养媳儿的人怎敢在婆婆跟前说个”不“字,没有办法,桃花姑娘只好用这副尖桶和带棱的扁担去挑水,不管是刮风下雨,打雷闪电、就是地冻天寒、暑热难耐,一样累死累活的干。  


 一天,正是三伏天,红日当头,桃花姑娘被晒得浑身冒汗,口干舌燥,两眼发昏,可是家里的水缸还没有满,只能去挑水。走着走着,突然她发现路旁有一个白胡子老汉跌倒在那里,人已经昏迷不醒,嘴里还在呢呢喃喃一个劲地喊着:“水…水……”。桃花姑娘是个好心的女子,看见老汉渴成了这个样,也顾不得多想。她撂下自己肩上的水桶担,放稳到树底下。急忙跑过去扶起老汉,桃花的水桶是尖底桶,正好桶底里还有一点水,桃花姑娘马上倒给老汉喝,老汉慢慢的醒了过来,直夸桃花姑娘是个善良好心的女子。当他看见桃花姑娘的扁担水桶后,就问:“姑娘,你的挑水担子和水桶怎么是这个样子啊?为什么啊?”桃花姑娘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讲给了白胡子老汉听。白胡子老汉听后非常气愤说:“这个老婆子心真狠,不是自己养的娃娃就不心疼,太坏了!太坏了!”又说:“好心的姑娘,我送给你一件宝贝,以后你再也不用为担水受罪了”。老人说完将手伸到背后,把腰里别着的像赶骡子用的红柳鞭杆送给桃花姑娘说:“你只要把鞭杆放在水缸里,正搅三圈水就满了,倒搅三圈水就停了,要多少水有多少水”。桃花姑娘拜谢了老人,就挑着水桶回去了。


    从此以后,桃花姑娘再也不用担水了,只要水缸里的水吃完了,她就将鞭杆放在缸里正搅三圈,水就满,倒搅三圈,水就停了。她的婆婆很惊讶,就这样过了好长时间。有一年桃花姑娘的父亲去世了,桃花姑娘回家去给父亲送葬。临走时,桃花姑娘就将红柳鞭杆交给婆婆,并教她放水和收水的方法。可是这个贪心的婆婆,不但没有听清楚,而且也没有记住,只记下了放水的法子。当天,婆婆将鞭杆放到水缸里,一个劲的搅呀搅,搅呀搅,缸里的水哗哗向外流个不停,并且越流越多,越流越大,流得跟河一样,可把婆婆吓坏了。她丢下了鞭杆,带着一家人爬到“驼山”顶上逃命去了。原来白发老汉送给桃花姑娘的红柳鞭杆是一条水龙王。水龙王没有接到停水的指令,不停的发水。不大一会儿,这里就成了一片汪洋大海,驼山只淹得剩下了两座山峰。因此后来人们又将驼山改叫做“驼峰山”。  


    大水淹了驼山后,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急忙命令托塔李天王带着千里眼、顺风耳去镇压水龙王。李天王走出凌霄宝殿,站在南天门外按照千里眼、顺风耳指的方向,将手中的宝塔从天上丢下去,想一下子把水龙镇住,可是宝塔丢偏了,丢到了驼山的南面,这个宝塔就是现在榆林城南门外的凌霄塔。玉皇大帝没有办法,只好派天兵天将把桃花姑娘从凡间带上天宫,要桃花姑娘治服水龙。桃花姑娘看见玉皇大帝急成这个样子,她转来转去想治水的办法,突然发现凌霄殿外放着一个磨盘,便急中生智,走过去用双手把磨盘抱起,对着龙王的嘴向着下面一扔,磨盘正好盖住龙嘴,才把水龙压住了。水龙被治服了,但是磨盘当中的那个圆孔仍然一个劲地在往外流水,一年四季不中断,千百年来供人们吃喝使用。这股泉水十分神奇,在炎热的三伏天里,喝在嘴里是又凉又甜又爽口,使人浑身舒服;在严寒的数九天里,泉水热气腾腾,从不结冰,人们把它叫做“普惠泉”。据说因为从小喝“普惠泉”里的水,那里年轻的姑娘和媳妇都面嫩如桃花,这就是榆林城女子肤色又白又嫩的缘故。因此,普惠泉水又被人们称为“桃花水”。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桃花姑娘,就把“普惠泉”流出来的水叫“桃花水”。人们还在这个地方修了座“上龙王庙”,并且把普惠泉叫做“水龙”。现在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普惠泉”了,“桃花水”也就只是一个传说的故事了。随着陕西榆林地区老旧城区的拆迁改造,有很多历史的遗迹都将消失或者重建。希望那时人们能重新喝到“桃花水”,再游“普惠泉”!

     责任编辑:施静云

     排版编辑:余  萍

 2022年“回不去的乡愁” 

决赛优秀作品公示

1、晒谷场上飘谷香:赖大舜

2、枣树寨:董小平 

3、牛:曾颢

4、闪烁在一滴雨里的故乡:李健鹰

5、泉水叮咚系乡愁:高照明 贾长敏 衡朝阳

6、乡村秋日乐趣多:尹光传

7、儿时的最爱:早晨

8、炒米飘香:山石

9、寻根问祖:程曙霞

10、鲵殇:张毅

11、相册里的亲情:颜建超

12、娘亲,我一直很听话:高宁

     :本公示不排名,序号仅供专家评委计分时作标记。各位专家,就上述12篇(首)诗文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且给一等奖作品写出50字以上点评,否则你这一票无效。选手名次,由所有专家评委综合评定。规则如下:一等奖一人次记5分,二等奖一人次记3分,三等奖一人次记2分。最终按全体评委合计总分排定名次,前6名分别为1、2、3等奖获得者,其余为优秀奖。

        大赛组委会

       2022年12月20日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姜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