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姬建新】心无挂碍寿自高

 西岳文化 2022-12-21 发布于陕西

文/姬建新

——写给母亲的文章

好长时间,心里一直都想为感恩母亲大人写一篇文章,就是不知道从何写起、说些什么,写些什么,直到近期看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林清玄先生的一些作品,才有了灵感,有了感悟,理出一些思路来,才敢动笔。

我的母亲家住澄城县寺前镇西観村,母亲出生于日本侵华前夕的1937年5月。我们那个地方,不到万不得已,祖辈人大多都不分家,讲究地是家大业大、枝繁叶茂,讲究地是四世、五世同堂的繁荣家景。

小时候听舅父说过,抗日战争时期,西観村时常能听到日本飞机的轰鸣声和炸弹爆炸声。为躲避日寇的疯狂轰炸和一些土匪、兵匪外来的灾祸,大多数人家里都挖有地窖或房屋下事先建好躲藏地方。当听到有日本飞机的轰鸣声,舅父就赶紧抱着母亲避祸躲藏。我小的时候见舅父的头一直在微颤,我问过舅父,舅父说:“头颤是日本侵略时飞机仍炸弹落下的病根。”

母亲近照


从我记事知道,母亲的父亲,伯兄弟二人,亲兄弟两人,母亲的父亲排行为四。

母亲的伯父两女两子。二兄肄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四兄毕业于大荔同州师范,解放后在西安多所中学任教职,后勤总务工作时间较长。

    母亲的父亲两子一女。长兄,四兄之长,解放后在澄城寺前镇、业善乡多所小学从教或担任小学校长一职,授课以语文为主,兼授其他课程,在澄城县教育系统直至退休。次兄,四兄为三;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担任渭南地区团委宣传部长多年,后调至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文革之后形势变化,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后驻西安医学院工作组,改革开放之初回到陕西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党委,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并位上离休。

母亲在伯父、父亲七个子女中年龄最小,与姐兄们年龄差距近一辈人。因而,母亲打出生起就受到了父母、兄嫂们的关爱呵护,视为家庭里的掌上明珠,人人喜爱并照顾有加。

母亲民国生活的十多年,家里虽算不上绝对富裕。但在西観村里日子也是数一数二的。母亲伯父管家,在寺前镇等地经营着商铺;母亲父亲是教書先生,辗转在乡村学校教书,桃李遍布西観村及周围村庄。

母亲的家境较好,伯父、父亲都受过良好教育,思想相对开明,到了上学年龄,在父兄的支持下,母亲上了学堂,拿到了完小毕业证书,这在民国时期农村的女性是不多见的。

母亲家里田地无劳耕种,以季节雇工做劳,解放后家里在划定成分时,母亲伯父家里定了“地主”,父亲家里定了“小土地出租”。

新中国建设到处缺人、到处招人,1954年母亲积极报考,成绩通过被正式录取。1954年母亲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澄城县供销社的基层社上班。

1956年底,母亲经舅父、伯父两个老同学撮合,与父亲结婚。父亲时在大荔县武装部工作,后母亲调入到大荔县供销社系统。我知道母亲在大荔县许庄供销社、石槽供销社、大荔县食品厂都呆过。

六十年代初中期,基层供销社农村收购任务繁重,母亲起早贪黑,下乡走村串户销(售)捎(给农户捎上需要的)商品、收购鸡蛋等农副土特产品。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天黑后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回到家里有时还要对账记账,看看今天有无差错,根本顾不上照顾家里。我记得,哥哥和我都有过寄托在人家家里的经历。

后来,母亲到了大荔县食品厂,主要任务是做各种销售糕点,糕点手艺活母亲又得从头学起。好在食品厂距当时大荔县武装部住户大杂院不远,这样,母亲工作就有了黑天、白天。我在食品厂看见母亲大案上搓麻花、用胚子作点心是那时仅存的一点唯一印象。

父亲工作频繁变动,母亲工作也随之而动。母亲还在陕西省地质局“七一二”队做了一个时期的电话总机接线员。

1972年初,父亲归队到了地方部队,母亲调入了潼关县人民银行。此后几年,父亲又相继奔波于潼关、渭南、华阴、渭南等地。

父亲县(市)奔波的这几年,母亲工作性质没有太大变化。一直辗转在渭南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一九七九年金融机构改革,母亲“人随机构走”划转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华阴县(市)支行,后系统内调入中国农业银行渭南地区(市)临渭区支行,直至九十年代初期办理了退休手续。

母亲退休后,和父亲享受着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日子,几十年过去了。

论身体状况,母亲不如父亲,母亲体弱多病但无大病。父亲临近七十,得了一次心梗,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身体每况愈下。父亲临终的前两年曾说过:“我的身体扛不过你们的母亲,我要比你们的母亲先走,我走了你们要照顾好母亲。”

父亲去世已十年有余,母亲身体虽不算健康,今年也已经八十六岁高龄了。母亲头脑思维基本清晰,吃饭、睡觉、穿衣、上卫生间等一些简单的事情基本能够自理。八十六岁高龄的母亲已经是她们韩门年龄最长寿和唯一健在的一位了,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意料。可以说,高寿母亲是我们的福报,是我们大家庭、兄弟情深凝聚的力量。

静心思量,什么力量能够让母亲这样长寿?我最终找到了答案,不是母亲的身体,主要得之于母亲后半辈子少操心或不操心、不太管事,有些事听见全当没听见,在老年仍有着一颗好奇的童心。还有就是80岁之前每天看看报、看看电视,偶尔打打牌,活动活动手脑,心宽仁厚,心无挂碍的结果。当一个人心无挂碍别无恐惧或所求时,自然就会进入到美好的内心境界,这是一种自然佛心,母亲大人做到了。

一个人如果自然放松到没有了束缚,才能活得简单自在、才能优雅从容;没有了烦恼或不去想烦恼,才能内心回归平和,活出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母亲大人仁慈温和,生死面前自然洒脱。几十年来,母亲或痛苦、或困难,能放弃的就放弃,决不去强求。八十年代中期,也就是母亲退休的前几年,身体支撑不了银行繁重的临柜工作,就不占位位,提前办理了病内退手续,把岗位让给了需要的员工。和母亲近处的日子,我始终都能感受到母亲一颗宽容、感恩、谦卑、无畏、与世不争的心、一颗柔软的心。

参悟佛法,柔软的心实际就是不自觉的觉悟,是菩提、是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法门成就的自然境界。境随心转,寿随心来;观照了心,实际就观照了自我。

感恩母亲,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感谢上苍,让我有时间回报母爱,不留遗憾。

奔波岁月,旅途不易。奋斗的年龄去奋斗,去实现健康人生。努力了、付出了,或成功、或不成功,或正向、或负向;动荡漂移的环境里,混沌中只要能够自我把控、自我醒悟、自我觉悟、自我明白,能够返观自心、自净其意、明净智慧、心无挂碍,才是真正的自在,有所乐的自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祈愿上苍能够恩赐母亲健康,母亲能够恩赐我们兄弟再尽孝、厚持家。祈愿我能在即将耳顺之年,像母亲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得财不喜,失利不忧,享誉不骄,受谤不恼……,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吃,困时卧、游时乐,日月长、天地阔。

知足就快乐,简单就幸福,心安就寿长。俗话说得好:母子连心,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让母亲心无挂碍,从此我脚步变轻,再为母亲添寿。

写完这篇文章,我的想法完成了,浮躁的心静了,踏实了,估计母亲的心是能够感应得到的。

作者简介:姬建新,微名“心灯”,自由职业人,爱好广泛,玩中求索。高中时就学于陕西华阴岳庙中学。曾长期从事保险、金融、环保等多工作领域亦有个人研究成果。

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